注意!信用卡的这个“雷”已经坑了不少人

好朋友,讲义气。有些义气能讲,但有些义气,您得留点心。

比如,把信用卡、甚至密码交给所谓的“朋友”养卡;把手机随便借给他人使用,等等。

虽然并不绝对,但这些行为所能造成的后果绝对不是您想承受的。

注意!信用卡的这个“雷”已经坑了不少人

你是谁?

<strong>以下将通过几则案例演义告诉你,信用卡交给别人可能带来的恶果。

案例分析1、信用卡还未激活 突然收到了银行催还款电话


注意!信用卡的这个“雷”已经坑了不少人

未激活被盗

王女士与程某是同一家公司的同事。

有一天,在单位上班时,程某忽然找上王女士,表示自己手机出问题了,没法打电话,看能不能借电话用用。

程某强调说:“我就打个电话,打完马上还您。”

本来就是同事关系,虽然不是特别要好的关系,但不借电话似乎太不近人情。

所以,王女士几乎没多想,就把手机解锁后交给了程某。

程某拿到电话后就走了,直到“打完”电话,才把手机还了回来。

此事之后,王女士并未多想。

但就在一个多月后,她接到了银行的一个催款电话,称王女士信用卡消费了1万多且已逾期,请王女士尽快还款。

后来,经过调查才知道,王女士的信用卡是被其同事程某乘着借手机的机会,激活并盗刷了。

原来,程某当天拿着王女士的手机,找了个偏僻的角落,利用王女士的手机成功激活了信用卡,并进行了盗刷。

事后,怕王女士察觉,还顺手删除了王女士手机里的银行APP、银行短信,并且把银行电话拉入了黑名单。

因此,王女士从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直到银行催款电话打来。

(以上是最近一个新发经典案例的演义)

点评:<strong>这里只写给借手机的人,如果您确有特殊原因,需要借用别人手机,请您自重一些,就在手机主人的视线范围内使用吧,因为现在手机就跟钱包一样,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通话工具了。

案例分析2,把信用卡交给朋友“养卡”


注意!信用卡的这个“雷”已经坑了不少人

“朋友”

帮你“养卡”,帮你提额,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就是当下一些所谓的“老朋友”欺骗并成功盗刷受害人信用卡时找的借口。

“打死都想不到,认识这么多年的朋友,竟然把我的信用卡盗刷了。”这是最近发生的几起真实案例中,大多受害人近乎委屈的控诉。

(真实案例演义呈现)

何先生与于某是多年“好友”。

有一天,于某突然找到何先生说:“老何,平时玩信用卡吗?”

何先生答:“玩,有三张呢,都是前两年办的,不过额度不高,因为平时用的少,所以这几年也没怎么提过额。”

于某这时就会说:“哎呀,那你可太浪费资源了,你有三张信用卡的话,只要好好‘养一养’,保准每张都能变成大额卡。这样你以后要着急用钱,很容易就能弄到二三十万了。”

何先生一想,是这个理儿,谁没有个万一呢?于是赶紧问道:“理是这个理,可我不会‘养卡’啊,难道你会?”

于某等的就是这句话,急忙自荐道:“那是啊,我可是专业的,你看隔壁的✘胖子,他手里有张信用卡,原来额度只有5000块,愣是被我养到了5万,还有那个✘二狗,也是我给弄得,现在两人都过的美着呢。”

于是,在于某的一顿怂恿+忽悠下,何先生成功上钩了。

不仅把手里三张信用卡全部交给了于某,还把交易密码也一并告诉了于某。

起先,于某刷卡后,还会还上一部分欠款,就这么过了几个月,何先生眼看着于某该还款就会还款,银行那边也没有什么异常反应,于是就放心了。

不过,好景不长,终于有一天,银行把催款电话打到了何先生这里。

何先生这才发现,上月于某并未如期还款。

等到他再次联系于某时,却怎么也联系不上了。

这时,何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点评:<strong>目前,上面这种案例形式发生较多,尤其值得注意。不少受害人被骗后,往往因为手中证据不足,到最后连起诉都无法起诉,而找银行理赔,更不可能,因为责任在你自己,最后往往只能自己承担被盗损失,到处借钱还信用卡欠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