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店一档”颁发“身份证”,“多样融合”颇受徐家汇商户欢迎!

阳光明媚的周末下午,漫步在徐家汇的大街小巷,不少高颜值店招牌屹立在路边,时刻等待着人们发现。

天钥桥路、漕溪北路、南丹路、宜山路……这些耳熟能详的路,散发着自己独特的气质风格。

沿街横七竖八、存在安全隐患的屋顶广告不见踪影;大大小小、颜色鲜艳、字体杂乱的店招店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空旷的屋顶立面,是字体清新、颜色和谐、材质安全、大小位置规范的新招牌,沿线立面焕然一新。

“一店一档”颁发“身份证”,“多样融合”颇受徐家汇商户欢迎!

“一店一档”颁发“身份证”,“多样融合”颇受徐家汇商户欢迎!

户外招牌无需“式样一致”,但求“多样融合”,《徐家汇户外招牌导则》发布已半年,在不知不觉中,沿街个性鲜明的新店招店牌点亮了街区,成为徐家汇一抹抹迷人的新亮色。

“一店一档”颁发“身份证”,“多样融合”颇受徐家汇商户欢迎!

据介绍,徐家汇街道作为商圈所在地,拥有各类户外招牌近3000个。根据规定,新招牌的设立需到绿化市容部门审批。实际操作中常会遇到的是店招的美感见仁见智,有的招牌管理部门觉得难看,但怎么改却很难明确指导。根据徐家汇街道出台的店招店牌设计导则,分为

“历史风貌区”“商业商务区”“特色商业区”“居住区”等五个不同特点的道路街区,不同的区域,导则会给出两个主色调和两个辅色调作为基本色调供设计人员参考。

“一店一档”颁发“身份证”,“多样融合”颇受徐家汇商户欢迎!

“一店一档”颁发“身份证”,“多样融合”颇受徐家汇商户欢迎!

▲《徐家汇户外招牌导则》

此前,天钥桥路458号的楼宇门口挂着4个长短不一、大小不同的店招,不仅影响城市美观也极易引发安全隐患,徐家汇街道市容管理所对这一店招进行了拆除,并与物业、商家取得联系,需对此店招进行重新设计和安装。

根据风貌特点,天钥桥路458号被分为特色商业类街区,根据导则的规范要求,店招店牌的风格宜与商店业态和谐一致鼓励个性化与创新创意,使用多样化的色彩,在此范围内,店家可以大胆地设计富有个性化的店牌店招。

我们约谈了店家和物业,根据导则将店招店牌的安装要求和特色商业类街区的设计要求一一告知。

徐家汇街道市容管理所工作人员戎戈表示,每个店家在商讨中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物业充当了“老娘舅”的角色,协助市容所将店家意见进行汇总。社区规划师曹晖则对招牌的设计比例、颜色、与周边商铺的协调度进行把关,衔接规划和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近一个月的约谈和协商,我们最终定了“四合一”店招的模式,并用蓝色作为底板颜色,既符合商家的要求,又与导则的要求相匹配。

商家则坦言:“我们急着做生意,从拆到重新安装只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速度比以前快很多,现在店招既美观也有设计感,最主要的是安全。”

“一店一档”颁发“身份证”,“多样融合”颇受徐家汇商户欢迎!

“一店一档”颁发“身份证”,“多样融合”颇受徐家汇商户欢迎!

▲天钥桥路458号整改前后对比

最令戎戈印象深刻的则是乐山路7号老盛昌汤包馆的店招店牌改造。

一年前,为应对上海的强降雨天气,加强户外店招安全管理,街道对乐山路上存在安全隐患的店招店牌进行了拆除。

在巡查的过程中,街道工作人员发现老盛昌汤包馆自行挂起了多块招牌,正面的、侧面的,涉嫌违建。工作人员随即与汤包馆负责人取得联系,将店招店牌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违建情况一一告知。经过反复沟通、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将违建招牌拆除。

12月上旬,在社区规划师的指导下,老盛昌汤包馆崭新的店招店牌安装完成,雅致的底色、卡通的店招logo(标识)和精巧的字体让人耳目一新。

在不改变原先店招logo的基础上,我们和社区规划师、店家达成一致,对店招做了微调,大家都很满意。

“一店一档”颁发“身份证”,“多样融合”颇受徐家汇商户欢迎!

“一店一档”颁发“身份证”,“多样融合”颇受徐家汇商户欢迎!

▲乐山路7号整改前后对比

据了解,商户可以至上海“一网通办”网站下载户外招牌设置申请表,经街道市容管理所初审、徐汇区绿化市容局审定,就能申领决定书进行店招装修。如果商户申报的店招设计存在争议,我们的店招咨询委员会登场,提供专业的设计咨询服务,让商家在投入成本制作店招前就获取完善的设计方案。

简化商户办理店招的流程后,街道将网上登记的商户信息制作为“一店一档”,引入街道网格中心,店家申报店招设置及其他业务时,就能少带资料、轻装上阵,也促进了商户主动申报店招装修方案。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就是要求我们更关注细节、更强调精细化,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着手,从“最小细节”体现“最高品质”,体现“徐家汇温度”。——吴洪良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