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贫寒 却凭非凡胆识毅力 步行2000里投军 终成一国元首

他出身贫寒 却凭非凡胆识毅力 步行2000里投军 终成一国元首

(一)

1881年的一天,夜色渐浓,一个17岁的小伙子孤身一人,艰难地行走在通向山东威海的土路上。他的鞋子、裤脚全是黄土。脚板磨破了,他咬牙坚持;身体极度疲惫,他告诫自己,一定要挺住。周围是黑漆漆的暗夜,他握紧拳头,努力战胜包围自己的黑暗、孤独和胆怯。他度过多少个这样令人恐怖的黑夜,已经记不清了。

他不顾风雨餐风露宿翻山越岭趟水过河长途跋涉从合肥乡下步行2000多里路到山东找叔叔投军。

驻扎山东的清军管带段从德盯着眼前这位个头不高、肤色黑红、长得结实,还是个孩子,却具有非凡胆量和毅力的族侄,竟难以置信,差一点惊掉下巴,连声说:“伢哩!够种!”

谁也没有想到,在兵荒马乱的年月,这个“够种”的合肥乡下跑出来投军的“伢仔”,多年以后,竟成为赫赫有名的北洋大将、陆军总长、民国总理、政府元首。

他就是中国现代史上风云一时的大军阀段祺瑞。

(二)

段祺瑞,1865年生,字芝泉,安徽合肥人,又称"段合肥",晚年号称"正道老人"。

民国初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军阀混战,攻伐不断,社会处在无序状态,作为北洋军统帅,“北洋三杰”之一的“北洋之虎”,段祺瑞负有重大责任。但段祺瑞反对帝制,“三造共和”,也客观上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从另一个角度看,段祺瑞早年的成长史,是一个十分感人的励志故事。

他与其他北洋军阀最大的区别:就是身为军政首脑,仍坚守初心,不贪腐、不卖官,清廉自守,尊师重孝,难能可贵。

段祺瑞出身草根,有胆识,有抱负,有真才实学,受到李鸿章、袁世凯的提携和重用,留学德国,成为北洋军中炙手可热、一言九鼎的人物。他凭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曾四次出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

段祺瑞不同于其他军阀。他作为一国军政首脑,从来不收礼。江苏督军齐燮元曾送给段祺瑞一件几扇镶嵌着各种宝石的屏风,五光十色,非常珍贵。他的家人都很喜欢。谁知第二天一早,他就派人将屏风归还给了齐燮元。张作霖给他送来一些东北特产,并不值钱,但他死活不肯收,最后在张作霖副官一再恳求下,才勉强收下两条江鱼。

他不同于其他军阀,不贪爱钱财。他身为总理,在老家合肥没有田产和地产;他贵为总统,没有自己的府邸,北京的公馆还是当年袁世凯送给他的。

段祺瑞不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他一生中先后娶妻二人,纳妾五人,得子女有九个。

他规定夫人和姨太太都不准干预公事。一位姨太太的老妈子想为家人谋个差事,段祺瑞一口拒绝,并把姨太太和老妈子教训了一顿;老家人来京谋差使,他好吃好喝好招待,过一段日子打发回去;胞弟段祺甫来京求大哥给个官做,段祺瑞说,“你哪适合做官呢?给你一些钱,你还是回去做份买卖吧。”

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世人美称其为“六不总理”。

(三)

段祺瑞的父母去世得早。

早年,段祺瑞的父母想给儿子谋一个好前程,鼓励儿子走投军这条路。

段祺瑞第一次到天津投军,干了两年勤务兵,没干出什么名堂。第二次,段祺瑞从合肥乡下步行2000多里路到山东威海找叔叔投军,经过若干年的奋斗,成为北洋军统帅,民国军政首脑。

段祺瑞的父亲是一个农民,在送儿子第一次去天津投军回来的路上,被两个同行的商贩给杀了,口袋里的钱财也被洗劫一空。他的母亲也因此抑郁成疾,撒手人寰。现在,段祺瑞有能力孝敬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然而段祺瑞对于自己的私塾老师侯先生,却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

段家家道中落,家境贫寒。段祺瑞上私塾时,欠下学费和饭钱,候先生扣下段祺瑞的一方旧砚和旧书桌,作为欠资。段祺瑞从不计较,做了总理,侯先生去北京找他,不管多忙,他都把先生接进府上,当做贵宾款待,一日三次陪先生用餐。先生离京时,他又送钱送衣服,并派人将其房屋翻盖一新。他下野寓居上海时,尽管生活费靠蒋介石每月赠送,他仍从这笔钱中分一些寄给侯先生父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