垭口来了一帮“好亲戚”

短短3年,沧江边的小山村在网上卖起了“古渡味道”,村民生活陋习得到改变,娃娃读书更有保障了,贫困户养上了“扶贫猪”、种起了“金果果”,家庭、邻里如同抱团的“石榴籽”。

“垭口的巨变可都是保山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这帮亲戚带来的。”垭口村党总支部书记张朝兴谈起垭口的变化深有感触。

作为瓦渡乡垭口村的挂包帮单位,保山学院结合学院优势及专业特色,对垭口村进行了全面帮扶,让这个沧江边的小山村呈现了全新的面貌。

依托电商扶贫转变发展思路

软糯的麦芽核桃糖、煎得黄锃锃的土鸡蛋、鲜香的土鸡汤都是垭口村民款待客人的美食。保山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发现垭口的特色农产品很多,但一直没有走出这座大山。于是保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垭口村建设电商平台,美术与设计学院为农特产品设计制作包装。

垭口来了一帮“好亲戚”

垭口来了一帮“好亲戚”

工作队员们一个个又化身为“导购”,把朋友圈变成“销售专柜”,私家车变身为“特产运输车”。通过努力,“古渡的甜”(蜂蜜、核桃糖)、“古渡的醉”(小锅大麦酒)、古渡的鲜(土鸡、土鸡蛋)等“古渡味道”系列农特产品品牌打响,垭口村民的“腰包”也跟着鼓了起来。

垭口来了一帮“好亲戚”

垭口来了一帮“好亲戚”

“保山学院的老师们为我们搭建了平台,拓宽了销路,我们更要全力将线上线下产品销售做好!”垭口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站长张连桥说道。

依托文化扶贫助推移风易俗

“红白喜事比排场”“年猪饭持续时间长,甚至会耽误香料烟等产业的发展”。驻村扶贫工作队在调研中发现,人情宴请开支过大也是垭口的一个致贫因素。于是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结合当地实际,于2017年4月促成“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行动,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规定人情宴请仅限“婚丧嫁娶,新建主房”,且席面菜品荤素搭配不能超过8菜1汤。改变陋习、开源节流成了垭口村民一致认同的理念。

依托教育扶贫提供人才保障

“扶贫先扶智”。保山学院一是改善办学条件。拨付6万元用于垭口小学校园建设,并捐赠30台电脑,建设1间机房。二是提供人力支持。开展长期支教,有效攻克垭口小学师资不足、课程单一的难题。三是形成激励机制。设立了“保山学院垭口小学励志奖学金”,同时整合资源,联系保山永吉食品有限公司和保山昌泰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垭口村设立“永吉昌泰奖助学金”,为考上大学的本科学子提供资助,本科奖励6000元、专科奖励4000元。四是助推教学质量提升。建设实习实训基地,选派优秀教师为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安排优秀学生到校实习,为垭口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添砖加瓦。

垭口来了一帮“好亲戚”

依托产业扶贫帮助村民增收

丰富产业类型才能更好地带动村民增收。保山学院先是与2018年在垭口村开创了能繁母猪寄养新模式。利用学校专项扶贫资金购买了171头能繁母猪,分散寄养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截止2019年10月25日,发放的“扶贫猪”平均产仔3窝,共计1056头,按照每头200斤,均价7.5元/市斤计算,每头1500元,产值约为158万元,户均增收0.9万元左右。

垭口来了一帮“好亲戚”

紧接着又在大柏树种下“金果果”。用上级壮大集体经济20万元专项资金,种植柑橘50亩。在柑橘种植、施肥、除草、管理期间,130多户贫困户参与其中,女工每天可获得80元的报酬,男工可获100元,一天用工最多时达30人,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左右。目前,50亩柑橘已有20%挂果。

依托社会扶贫营造和谐氛围

2019年初,“三区计划”社会工作服务站垭口点挂牌,由保山学院师生组成的保山市四叶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村委会为“大本营”,以垭口小学和土萝卜地安置点为活动开展集中点。通过在垭口小学开展各类亲子活动,在安置点活动广场开展文化活动,推动整体规划及子项目活动实施。2019年11月底,在安置点举办的“舞林争霸”大赛更是掀起了活动高潮。师生们计划活动、制作道具、设立奖项、准备奖品,村民们自行组队、参加比赛、欢乐而舞、开心合影。

垭口来了一帮“好亲戚”

垭口来了一帮“好亲戚”

“通过一系列活动,师生距离近了,大人和孩子架起了沟通桥梁。”“村民文化生活丰富了,村民情感加深了,全村的凝聚力也更强了”这便是参加过活动的老师、家长和村民们共有的感受。

保山学院的一个个新面孔在垭口出现,保山学院干的一件件实事在垭口落地,保山学院传递的一个个发展理念在垭口根植,这帮“好亲戚”正带领着垭口走向脱贫致富的新道路。 (杨金淘、田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