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民国九年大地震99周年祭——系列纪念文章之一

靖远民国九年大地震99周年祭

——系列纪念文章之一

(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笔记杂谈卷)


武 永 宝


第一章 民国九年大地震99周年祭

(一)、12月16日 一个特殊的日子

公元2019年12月16日,这个日子,貌似平常,但却值得我们后来人谨记勿忘。因为,今天这个日子恰是“民国九年大地震”发生99周年的祭日。

伟人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所以,值此凝重时刻,笔者特以一种敬畏、慎甚的心态,撰写一篇小文,以示纪念。同时,对广大读者君来说,也是一种提醒:勿忘灾难!勿忘过去!勿忘此日……


靖远民国九年大地震99周年祭——系列纪念文章之一

靖远海原固原为地震震中区域


兰州大学任继荣教授,乃是平川走出去的一位有造诣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个故乡情重之人……任教授尤对宝积山磁窑沟文化遗址,及民国九年大地震,此二者,关注殷殷。曾为此专门组织、进行了诸多的学术探讨、挖掘、考察等活动。这方面,其付出心血多多,成绩斐然。

外,任教授还曾再三嘱我写一些这方面的文字,以示对其工作的支持,同时,也为家乡文化事业的弘扬、发展,做贡献,尽一份力。笔者曾慨然应允。今天的这篇东西就是付诸实践行动的具体体现罢。这是其一,那么,其二,其三……会接踵至也。

(二)、庄子曰:直匍匐而归耳

要声明的一点是,任教授们所从事的工作科学性极强,学术味浓烈。而我奉献给大家的东西则具有“野史”性质,偏重于民间传说、遗闻的辑录,等等。同时,部分作品在此基础上,还具有再创作的色彩。这是笔记类体裁作品的显著特点。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林先生,曾屡屡自称为“野史氏”、“异史氏”,云云……很显然,笔者近年所撰的东西,几与“野史氏”、“异史氏”无异。有同仁曾嘲讽笔者,这种迥异于往日创作风格的写作尝试,乃是在跟蒲老前辈“牙牙学语”、“邯郸学步”罢了。

诚然,笔者对此默认之。不过,“牙牙学语”也还算不错,毕竟有点“像模像样”。若真误入“邯郸学步”之窘境,可就糟了……

说起“邯郸学步”的故事,很有趣,这成语出自《庄子》。说的是燕国某青年,爱慕邯郸人走路的样子,遂去邯郸学之。后,不但没学成其优美之步态,竟然连自己原本的走路技术也丢了。于是,庄子曰:直匍匐而归耳。也就是说,最后爬着回家来。那么,笔者的“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系列,是否是在“直匍匐而归”呢?这就很难说了。让时间和历史去做最后的鉴定吧。

(三)野史稗钞的趣味性

应该说,野史稗钞之类作品,其具有写作随意,结构松散,趣味性强的特点。有趣,那么,必然就很有可读性喽。其缺点在于科学、严谨度往往不够。这是古今此类作品的通病。所以,我的作品,可以看做是对地方“正史”的一种补充吧。同时,为稍显枯燥的科研活动,增添一些有趣佐料,让大家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遽然一哂,一叹,则,我愿足矣。

偏重于从文史、趣闻方面解读、宣传一些严肃、重大课题,这是笔记杂谈类作品的特长,这似乎更容易被人们记住该事件。从而起到独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99年前的那场特大灾难事件,说来很是严酷、痛心。我的几篇纪念文章,试图从另一个侧面去诠释它,让读者在沉痛缅怀灾难往事的同时,尚可从中获得一些幽默、诙谐、有趣的元素。

诚以此,努力为读者君的多元需求服务,亦意在为任教授的系列活动助力也。


第二章 民国九年大地震简况综述

(一)、铭记一组数字和常识资料

有关这次地震的一些基本数字和资料,则是绝不能忘记的,应当永远铭刻于心才对。

1.地震发生时间:公元1920年12月16日(农历民国九年十一月初七),初夜20点6分53秒。

2.地震震中:1983年以后很多地震学家考证宏观震中在甘肃靖远县打拉池高窑湾(高湾子,今属甘肃平川区黄峤镇)。所以,靖远是本次地震的震中中心,以及重灾区之一。高窑湾作为亚欧板块内陆最强震中,它的价值不仅是平川的、靖远的、甘肃的,它是中国的、全世界的。

3.地震震级及烈度:里氏8.5级特大地震。这个级别,接近世界顶级。震中烈度12度,这个烈度,已是世界顶级。震源深度17公里。

4.地震释放能量评估:1920年甘肃8.6级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2.2亿吨TNT当量,是前苏联5800万吨TNT当量“沙皇核弹”的3.8倍,是在日本爆炸的2万吨TNT当量原子弹的一万倍。

5.地震波及范围:有文献资料形容此次地震:在中国,没有哪一次地震的波及范围可以与这次地震相提并论。地震波及最严重的是邻近的二百公里范围,包括靖远县、海原县、固原县、隆德县、西吉县、会宁县、景泰县。邻近的陕西省的咸阳、西安等地出现房屋倒塌,新疆的哈密等地震感明显。范围达170万平方公里。中国全国包括香港等地均受地震影响,北京、上海、太原、重庆、广州、汕头等城市亦有不同程度破坏,全国约四分一面积的人感受到震动。全世界的九十六个地震监察局录得这次地震,地震波绕地球两圈。

6.人口死亡数字统计:总体23万多人。这是1922年的统计数字。近年又有28万人之说。其中,极震区的海原县7.3万多人,占该县总人口近60%。同时占整体总死亡人口的31.2%。仅就海原一县人口的死亡就超过了2008年汶川地震的死亡总数。汶川地震的人口死亡统计数是:6.9万多人。外,靖远县死亡3.09万人,伤0.28万人。固原县死亡近4万人……牲口及其它财物损失无算……

靖远县经过“同治治乱”,人口锐减。至民国元年(1912)确切统计,全县人口总数为6.9万人。所以,3万多的人口伤亡,预估占总人口的50%左右。可谓惨烈,损失巨大。

7.西北东南走向的裂谷带:1920甘肃8.6大地震让高窑湾东西两个地块间发生14—17米水平位移和8米最大垂直断距,破裂程度向景泰固原两端呈抛物线衰减,震波转地球三圈。而日本2011年3.11九级大地震致使地块错动达三十米。

这个裂谷带,那可是典型的重灾区。是受灾最为严重的一块条状区域。

关于这一点,靖远名儒张慎微先生在其著作《兰州春秋》一书里,也有描述。说:地震于靖远城东区域至打拉池、海原一线最烈。并说,打拉池受震灾之烈,连二尺高的墙都没留下,全摇平了……而靖远城西之北湾、兰州一线则较轻微。言及地震震中,张慎微先生揣测,在水泉和石门裴家堡一带……言,地震初来方向在房子东北角。张先生叙述震波所来大致方向则准确,而震中揣测,则有误也。

8.灾民惨状——狗狼吃人:当时正值寒冬季节,灾区人们多住土窑洞,窑洞倒塌,死亡惨烈。幸存逃出者于旷野间,无衣无食。民国各级政府赈灾乏力,难民全系自救……期间,狗狼成群为伍,袭食人类……等等。次级灾害,给人们又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损失。

9.地震的周期:关于民国九年甘肃大地震的周期,有权威资料研究显示,该周期有300年之说。上一次是在300年前的明末。再上一次,在距今700年前的元朝了。这几次大地震的震级都差不多。那么,预计今后200年,靖远、海原一带该是又有类似民国九年的特大地震发生。了解了这些,则有助于及早做好防御工作。

近年也有一说,这般级别的大地震,地质学家研究表明,一万年中有10次。也就是说千年等一回吧……姑且算是一说吧。

\u001a


靖远民国九年大地震99周年祭——系列纪念文章之一

地震遗留的裂缝


(二)、震前各种征兆简说

民国九年甘肃大地震之前,曾有各种异兆,然不为人所解、所悟。终酿亘古未有之人类大劫难。

1.井水突然蹿升,甚至爆满溢出(靖远、海原、固原皆有)。

2.震前人们莫名眩晕,站立不稳。谓之曰:“地旋”(震中各地均有)。

3.鸽子拒绝进巢,惊飞不歇落,以致累死,最后,一头坠地而亡……

4.山体间闻有“撕布声”不绝。此震前高频声也(靖远、海原、固原有之)。

5.天空有夜光。多有看见者。

6.山涧有牛吼者。此地声也,多有闻之者。

7.各类牲口畜类反映异常。猪狗牛羊不进圈,狂吠嚎叫等,震区各县均有。

最为传神的异兆传说有二,说来真是有趣。各地皆有记载,想必此言不虚。

1.震前,有两个道士游走于靖远城乡等闹市处,右手拿桃子,左手拿枣子,沿途冲着人们大声嘶喊:枣、桃……枣、桃……事后人们醒悟解释:“枣桃”与“早逃”谐音。这是在劝喻人们“早早逃走”啊……

2.震前,在靖远、海原、静宁一带莫名盛行一种儿歌,叫做“摇摆歌”

摇摇摇来,

摆摆摆啊;

摇三摇来,

摆三摆,

女儿家家的辫子嘛,

甩三甩……

关于《摇摆歌》和“早逃”异兆的故事,在我的中篇小说《虎豹口》里,均有述及。

第三章 民国九年大地震后诞生的若干“中国第一”

民国九年的这场历史罕见的大地震,造就了中国地震史上无数个第一。

第一次进行地震现场考察。1921年春,也就是地震后的第四个月,北京民国中央政府组织了历史上第一个“地震现场考察团”,对极震区进行科学实地考察活动。带队者:翁文灏。考察团,仅仅在震区若干地方打了个转转而已,很多地方未涉足。

第一次在世界讲台上宣读地震论文。1922年8月,第十三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中国学者翁文灏第一次站在世界讲堂上,宣读了关于这次大地震和中国地震活动构造内容的论文。

第一份震区烈度等震线图。1923年,《科学》杂志发表了翁文灏《中国地震分布简说》一文。文中展示了该图。这是中国首张地震区划图。

第一个地震台诞生。震后,翁文灏积极筹备地震台的建设,1921年派人到法国学习,1923筹建,七年后,终于在北平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震台。

最后,应当调侃、刺虐一下当时的民国中央政府,以及各级政府。他们对于震后的救灾,及重建等等工作,无所作为,其力度几乎为零。这种漠视态度和不作为,恐怕又创造了一个“环球第一”、“历史第一”吧。

细述起来,这次地震创造的第一,远不及此。比如,地貌变化剧烈第一,恐怕非其莫属。一山裂开分二山者;二山忽然合为一山者。山岗下陷成河谷;而沙河涌起成丘陵者……等等。还有,这次地震,一村、一沟人灭绝者,一户户人家被关进土窑,死亡绝户者……其数之众,恐怕又是全国,乃至世界第一……


靖远民国九年大地震99周年祭——系列纪念文章之一

震柳——民国九年地震劈成两半


尾 语

总之,对于这场亘古未有之人类大劫难,我们应当时刻谨记勿忘。我们的先祖能够幸存下来,于是,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族群和人口规模。倘若,我们的祖先当时完蛋了,那么,你和我何在呢?真是细思极恐啊。

珍惜现在,不忘历史。谨以此文纪念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