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澤東著作裡學到的成語、俗語、諺語和口語

毛澤東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了大量的古文、典故和成語,其中:《左轉》48條,《史記》42條,《孟子》26條,《論語》22條,《禮記》14條,《尚書》13條,《詩經》9條。引用的佛教典故、提到的佛教人物、佛教名勝等,加起來不少於60條。

毛澤東的文章,我最早是從語文課本上讀到的。我的學生時代是毛澤東時代,那時,毛主席和魯迅先生的作品,語文教材是少不了的。從初中、高中到大學的語文、政治課本里,我讀的毛澤東作品,不算詩詞,只有50多篇。魯迅的小說和雜文,在課本里分量也很重。

魯迅描寫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描寫狂人翻看沒有年代的歷史書:每頁都歪歪斜斜地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以及告誡年輕人“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等等智言慧語,令我終身難忘。

回想起來,當時對毛澤東作品的時代意義,老師講得很拘謹,學生領會得更膚淺。但我從課文裡學到了毛澤東使用的很多成語、俗語、諺語、口語和古典名言。如:愚公移山;黔驢之技;坐井觀天;葉公好龍;夜郎自大;精兵簡政;銅牆鐵壁;對牛彈琴;先斬後奏;霸王別姬;嗟來之食;懲前毖後;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裝腔作勢;無的放矢;原形畢露;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吃一塹,長一智;言必信,行必果;風馬牛不相及;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失敗是成功之母;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掛羊頭賣狗肉;老虎屁股摸不得;懶婆娘裹腳又臭又長;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等等。

還有哲學詞彙:矛盾,內因,外因,共性,個性,世界觀,辯證法,必然性,偶然性,一分為二,對立統一,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否定之否定,等等,都是從課本里的毛澤東著作中學到的。

後來,我又從他的著作中輯錄了很多“毛澤東格言警句”。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錯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千萬不要把自己的腦殼長在別人的脖子上”;“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們看得見的物質福利”。等等。

後來我才知道:閉門造車、打成一片、對牛彈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隔靴抓癢、借花獻佛、空中樓閣、口頭禪、牛鬼蛇神、敲骨吸髓、清規戒律、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神通廣大、生老病死、同床異夢、拖泥帶水、無事不登三寶殿、五體投地、一廂情願、一知半解、引玉之磚、在劫難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等40多條詞語出自佛學。

還發現,毛澤東特別喜歡孫悟空,孫悟空的幾個別名:孫行者、弼馬溫、孫大聖,他也反覆使用,並以“孫悟空”象徵正能量。1966年3月30日,毛澤東說:“我歷來主張,凡中央機關做壞事,我就號召地方造反,向中央進攻。各地要多出些‘孫悟空’,大鬧天宮。”見《毛澤東傳(1949——1976)》第1406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12月版。他的著名詩句“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更是被人廣泛引用。

從毛澤東著作裡學到的成語、俗語、諺語和口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