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才是科創板最大的“贏家”

科創板成創富能手,科創板上市公司已經催生出上百個億萬富翁,除了這些個人股東和一些國資系的投資基金外之外,

小米的標籤竟頻頻出現,是投資表現最突出的企業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在目前180多家申報企業中,雷軍本人或者小米持股的科創板IPO申報企業已經達到了9家,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或已成為在科創板“排兵佈陣”的最大贏家。

雷軍,才是科創板最大的“贏家”


4家已經上市,紙上財富超百億

在這9家企業中,小米投資的4家公司(晶晨股份、樂鑫科技、方邦股份、金山辦公)已經上市,3家(石頭科技、創鑫激光、聚辰股份)已經通過上交所問詢即將上市。

晶晨股份:小米集團通過其全資子公司People better入股晶晨股份,持有1299.75萬股,目前持股比例為3.16%。晶晨股份近日收盤價為52.23元/股(12月9日,下同),以此計算,雷軍控制公司People Better持股市值已達6.8億元。

樂鑫科技:據樂鑫科技招股書信息,小米集團控制的企業——天津金米投資和People Better 分別持有樂鑫科技1.88%、0.38%股份,兩者合計持有180萬股。樂鑫科技股價近日報收163.25元/股,以此計算,金米投資及People Better持股市值已達2.9億元。

方邦股份:全稱為“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的小米基金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出資比例為17.23%)持有方邦股份200.00萬股,目前持股比例為2.50%。目前,昨日方邦股份的收盤價為84.72元/股,小米基金持有對應市值達1.7億元。

金山辦公:雷軍間接持有北京金山辦公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比例14.72%,雷軍22歲時加入金山,至今仍為金山軟件的董事長。雷軍曾發微博稱“我在金山呆了20多年,我的青春歲月全部在金山”。如今,按照近日報收143.60元/股,付出的青春價值已達97億。

以12月7日收盤股價計算,雷軍及其控制公司在上述4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持股總市值已經超過百億元,斬獲頗豐。

另外,聚辰股份、創鑫激光、石頭科技等三家企業已經分別於10月30日、11月14日、11月20日成功過會,這三家公司成功上市後也將進一步拉高小米所持股份的價值。

縱觀小米的投資邏輯,主要可以分為純財務投資、供應鏈公司投資、生態鏈公司投資三類。

財務投資

純財務投資多是小米突擊入股,如方邦股份、創鑫激光和芯原微電子。

2019年4月2日,上交所受理了創鑫激光的科創板上市申請,而在兩月前,湖北小米(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以1.12億元的價格從創鑫激光七位股東處合計受讓創鑫激光326.65萬股,持股比例為4.42%。

而小米入局方邦股份時間更晚,招股書顯示,2019年3月26日,方邦股份股東葉勇與小米基金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發行人 3.33%的股份合計 200萬股以 5000萬元的總價格轉讓給小米基金,而2019年4月10日上交所才受理方邦股份的上市申請。

2019 年 6 月,小米又參加了芯原微電子上市之前的最後一輪融資,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以3億元人民幣對芯原微電子增資,目前持股數為2719萬股,持股佔比6.25%,為第四大股東。

為應對突擊入股,上交所曾發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問答(二)》明確指出,申報前6個月內進行增資擴股的,新增股份的持有人應當承諾:新增股份自發行人完成增資擴股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之日起鎖定3年,也就是說小米投資的方邦股份、創鑫激光和芯原微電子鎖定期都在3年。

供應鏈公司投資

實際上,小米投資方邦科技的原因並非完全的財務投資,方邦科技也出現在小米的供應鏈上,方邦科技生產的電池屏蔽膜,大規模地應用在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上,小米是其主要客戶之一。

小米是以手機等消費類電子產品起家,可是其自主設計的手機處理器一度不能量產,合作開發效果也不理想。此外,在可穿戴設備用芯片研發方面,也是不溫不火。因此半導體產業一直是小米投資重點,尤其是對物聯網芯片企業情有獨鍾。供應鏈上,除了方邦科技之外,聚辰股份、樂鑫科技、晶晨半導體等芯片企業都是小米的投資對象。

聚辰股份:聚辰股份是中國第一、全球第三的EEPROM芯片供應商,EEPROM是一種儲存芯片,主要應用於三星、華為、vivo、OPPO、小米等多家智能手機攝像頭和液晶面板領域。招股書披露,武漢珞珈持有聚辰股份6.71%的股份,而武漢珞珈的執行事務合夥人是湖北珞珈,湖北珞珈10%的股權掌握在小米創始人雷軍手中。因此,雷軍間接成為了聚辰股份的股東。

樂鑫科技:樂鑫科技的主業為芯片設計,產品廣泛運用於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智能支付終端、智能可穿戴設備等。在物聯網嵌入式MCU wifi領域,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二,樂鑫科技的物聯網芯片,也廣泛應用在小米的物聯網平臺上。2018年底,小米通訊是樂鑫的第二大客戶。

晶晨股份:晶晨半導體主要研發多媒體處理芯片,用於IP機頂盒、智能電視和智能家居產品,招股書顯示,小米是晶晨股份的早期客戶,也是目前最大的客戶之一。

生態鏈公司投資

互聯網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大階段: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物聯網(IoT)時代,攜帶終端基因的小米獨創了生態鏈模式。

所謂小米生態鏈是指,小米以投資+管理的方式網羅了一批智能硬件創業公司,它們為小米生產手環、充電寶、空氣淨化器、淨水器等周邊產品,在產品層面上做延伸,覆蓋智能家居、可穿戴、智能出行等領域,而核心控制產品如手機、路由器、平板、音箱等均由自己來把控,小米再通過這些產品、硬件來連接更多的用戶。

小米對生態鏈企業採取了和騰訊類似的“參股不控股”方式,這些公司一旦被小米敲定,被稱為“小米投資部”的順為資本也會入場,由兩家共同管理的基金——天津金米投資,各佔所投資股份的一半。一般而言,小米承擔戰略投資角色,順為則更多是財務投資。

2012年,小米的硬件生態鏈部門成立時,雷軍的要求是,3年投資50家企業,花掉10億人民幣。早期,小米發現好公司,想投投不進,只能自己孵化,如今,想進入小米的生態鏈卻要擠破頭。

因為,一旦加入小米生態鏈,便意味著可以獲得小米的資金和品牌效應,可以提高企業在供應鏈中的議價能力,公司收入增速也將超過一般意義上的創業公司,一位生態鏈公司負責人說,“如果沒有小米,可能很多公司連現在的百分之一、十分之一規模都不到。”

伴隨生態鏈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它們也逐步成為小米業績的重要貢獻部分。2019Q3業績公告顯示,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收入156億元,同比增長44.4%,佔總收入的比重進一步增加達到29.1%,這部分的收入幾乎來自小米生態鏈兄弟。

儘管許多生態鏈企業的成立和成長都受益於小米,但在另一些層面上,它們的發展也“受限”於小米。

進入小米生態鏈的這些企業,說白了也就是ODM升級版。銷售渠道上,進入小米體系的產品的研發、生產、品控由供應鏈公司負責,品牌、營銷、渠道完全依賴小米,這對於獨立發展自有品牌非常不利。利潤空間上,身在小米供應鏈上的公司與小米的關係天然存在博弈,作為小米的供應商,生態鏈公司卻不可避免的被供貨價格最低化,盈利空間將非常受限。管理上,雖然 “入股不控股”,但並不意味著小米對這些企業的運營和理念毫無控制,生態鏈成立伊始,雷軍即表示要投資100家公司複製小米模式,產品要想貼上小米品牌,供應鏈、設計等環節要經過“三堂會審”。

具體情況,可以從此次科創板ipo的兩家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九號機器人)一探究竟。

石頭科技2014年7月成立,後獲小米委託開發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於2016年9月發佈了第一款產品——“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隨後營收暴增,2016年到2018年,其營收從1.83億元增長到30.51億元。

石頭科技與米家產品相關的專利與小米共有,雙方均有權自行實施使用共有知識產權。目前,它正在積極開展去小米化”,2018年自有品牌貢獻收入佔比已達一半,只是定價通常更高,產品及品牌定位也與小米有所區隔。持股方面,小米相關方順為持有公司12.85%股份,小米公司控制的天津金米持有公司11.85%的股權,分列第二大及第三大股東,合計持有公司24.7%的股份。

九號機器人通過與小米的深度協作,於2016年12月推出第一款智能電動滑板車產品“米家電動滑板車”,小米加持下營收從2016年的11.53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42.48億元,成為全球最大平衡車廠商。

小米為九號機器人第一大客戶,2018年它與小米集團發生的關聯銷售交易金額為24.34億元。九號智能創始人高祿峰曾在接受採訪時提及,加入小米生態鏈之後,獲得了諸如品牌、供應鏈以及營銷資源的支持,物料成本大幅下降,電池成本下降30%,電機、金屬件、塑料組件等也下降了20%,最終帶動終端價格降幅30%,才贏得如今領先行業的市場份額。持股方面,順為資本持有10.91%的A類普通股,People Better(小米旗下的戰略投資公司)持有10.91%的A類普通股。

雷軍曾說:“我們投資可變現的資產,已經是個天文數字。” “小米系”企業“扎堆”科創板,雖然這可能不是雷軍的本意,但是小米和雷軍也是樂觀其成的。既是財務性投資,又是供應鏈投資,還扶植了小米生態鏈,雷軍科創板的“資本生態”或許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