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管固定别小看5cm,却是“血”的差距

尿管固定别小看5cm,却是“血”的差距

作者提供

案例一

患者手术后转回病房,为患者倒床时发现患者身下的被褥湿了一大片,仔细查看发现尿液引流袋的前段在患者手里,和尿管已完全分离。

案例二

夜间巡视病房发现14床张某表情极其痛苦,上身微抬起,貌似想要坐起来,其家属已熟睡,立即查看患者,发现患者手握尿管正在使劲的往外拽,立马制止了患者的这一行为。而后引流出少量血性尿液,经膀胱冲洗后未再出现血性尿。

案例一采用的是图一中①尿管外固定法,案例二采用的是图一中②尿管外固定法。很显然,虽然患者都试图拔除尿管,案例一并未对患者造成伤害,而案例二中虽然尿管未拔出但已造成尿道损伤

尿管的双重固定法多种多样,对于留置尿管的病人来说,做好尿管的外固定可以有效降低尿管的非计划拔管率。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科首推图一中①的固定方法。

固定方法——3M胶布结合口罩带固定法

用物准备:3M胶布、剪刀、口罩带

第一步

剪胶布(5-6小格)如图二

尿管固定别小看5cm,却是“血”的差距

第二步

对折,中间剪型如图三

尿管固定别小看5cm,却是“血”的差距

第三步

撕去小长条上的粘合纸,系上口罩带,如图

尿管固定别小看5cm,却是“血”的差距

第四步

病人床旁的固定如图

尿管固定别小看5cm,却是“血”的差距

相比其他工形、高举平台固定法图一中①②法固定的共同优点

①3M胶布几乎全部贴在患者皮肤上,固定牢固;

②口罩带有一定的松紧性,系在尿管上不易上下滑动。

图一中②固定法相比①的缺点

携带尿管病人在正常的床上翻身活动时,尿管和引流袋的连接③处易滑脱。

患者拔除尿管时如果不抽掉固定尿管的水囊而强行将尿管拔出,尤其是男性的尿管,就会造成严重的尿道损伤、出血甚至需要尿道重塑、膀胱造瘘等。所以,尿管的固定和观察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爱患者管道——从最常见的尿管做起。

专家点评

尿管固定别小看5cm,却是“血”的差距

王庆玲

副主任护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北京护理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护理学报审稿专家

阅读此文章后,感触颇深。作者为临床一线护士,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并总结经验,设计出不同常规的固定方法。

临床中因留置尿管病人会感到疼痛及不适,在翻身、睡觉、起身、外出检查搬运时会有牵拉尿管的发生,为了防止管路滑脱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临床护士护理措施会采用健康宣教取得病人配合,但遇到不配合的病人可能会给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这样会限制病人的活动。

该作者从尿管及尿袋连接处两端分别固定,大大减少了管路滑脱及连接处断开。使用3m贴膜虽然会增加科室支出,但为了病人的安全是护理工作人员首要考虑的。

欢迎您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