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地海北”做“精”城鎮化大文章

央廣網西寧12月15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董亞潔 許璇 郭四輩)“高地海北”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給青海湖北岸廣闊區域的一個定位。立足這樣一個定位,海北州圍繞生態、旅遊,從點滴做起,做“精”城鎮化建設的大文章。

在海北州府所在地西海鎮南部一家磚廠,記者看到,整齊碼放著長方形紅色地磚,這些標號為C50的地磚,不久將鋪設在全鎮的大街小巷上。

海北新鑫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景向成介紹:“C50強度的磚比一般市面上C20的磚強度高一些,耐久性強一些,承重是三噸以上,主要用於鋪設人行道。”

從一塊地磚到一條路,從一條路看一座城,西海鎮的“精”字文章可見一斑。西海鎮是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是一座帶著紅色基因的美麗小鎮。依託“兩彈一星”精神,當地正在著力打造新青海精神高地,發展會議培訓產業。

海北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賀德龍介紹:“今年我們打造了“兩彈一星”精神教育學院,這是我們會議培訓產業的牽頭方向,從這個方面體現我們城市建設的理念。把城市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帶動和發展起來,更好的服務老百姓。”

海北州南靠青海湖自然保護區,北依祁連山國家公園,擁有金銀灘、原子城、百里油菜花海、東方瑞士、仙米森林公園等多個“金名片”,既處在重點保護區間內,又處在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的大美之地,因此,海北州在城鎮化佈局中,做足了特色文章。

海濱藏城剛察沙柳河鎮,就是這樣一座特色城鎮,這裡是青海湖湟魚的家園。剛察縣縣城雖然不大,但處處可以見到海濱藏城和湟魚家園的特色。

海北州地廣人稀,生態地位重要。在城鎮規劃中,當地不再單純地追求建城區面積的拓展,而是在現有的城區上做精城鎮建設。

祁連縣被稱為“東方小瑞士”,今年9月,文化和旅遊部將祁連縣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八寶鎮是祁連縣城所在地,也是全縣旅遊城鎮建設的重點區域。聚焦全季旅遊,結合鄉村振興,八寶鎮旅遊特色逐步凸顯出來。

八寶鎮副鎮長馬成壽介紹:“我們將鄉村振興工作與祁連縣全域旅遊示範區推進工作結合起來,按照拉洞臺村—卓爾山會客廳、麻拉河村—飛行小鎮、白楊溝村—秘境的發展定位,形成鄉村振興大環線,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前不久,祁連縣邀請中規院和山東省的城市規劃專家,還對八寶鎮牛心山北麓片區做了進一步規劃設計。

祁連縣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葛文軍介紹:“從人居環境改造、基礎設施完善、提升城市品質等方面入手,實現城鄉融合、城景融合,把八寶鎮打造成集美麗城鎮、生態經濟、品質生活三位一體的高質量協調發展的生態文明示範區。”

祁連是古匈奴語,意為“天山”,古有青海北大門之稱。祁連縣在主城區規劃設計中,將十大國家公園之一的祁連山國家公園囊括在內,形成“一線一核三區”的空間佈局。

祁連縣縣長龍永勝表示:“我們的城鎮佈局就是以八寶鎮核心,東部的峨堡鎮、南部的穆勒鎮、西部的野牛溝鄉作為幾個支撐點,這是我們城鎮建設上一個體系。”

新型城鎮化要用新的理念來推進,以“高地海北”為立足點,海北州融入綠色發展,突出生態和紅色旅遊,從歷史記憶當中的人文情懷,做精新型城鎮化的文章。

海北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賀德龍介紹:“我們的城市總體來說,人口規模已經到了極限,要在建設的品質和質量上,在供水供暖等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細節方面,再下一些功夫,更加宜居。”

綠色始終是發展的本底。海北州堅持城鄉融合,堅持以自然為鏡,積極探索緊扣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雙贏”的探索新路。

海北州副州長何燦表示:“城市建設為人民,以人為本是將來做好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個方向和一個價值取向,我們始終要堅守,城鎮化建設當中總體做好規劃,我們更多的,是從某個區域一點一滴做起,從一條路,一條街,一棟樓一間房。把財富的積累,涵蓋於點點滴滴之中,能夠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的新型城鎮化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