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這3個細思極恐的情節,你可能沒有發現


《如懿傳》:這3個細思極恐的情節,你可能沒有發現


豆瓣上有人評價《如懿傳》,"別人爛尾,它爛頭"。


確實《如懿傳》的開頭並不討喜,演員的狀態不太好,加上劇情還未鋪展開。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後勁十足的劇,是值得細細品嚐的。


因為細節做的很足,所以1刷很容易錯過,但當你反覆觀看時,會發現很多細思極恐的情節。




1.太后賜名


《如懿傳》:這3個細思極恐的情節,你可能沒有發現


太后從一開始就不喜歡如懿,不僅因為宜修,更是因為當初選秀。


皇帝不管不顧,非要將那如意給如懿。太后她害怕皇帝過分寵愛,後宮失衡。雖然後期有所改變。


《如懿傳》:這3個細思極恐的情節,你可能沒有發現


但是在宜修被廢之後,如懿為了表忠心,以及自保,主動去向太后請求賜名。


太后為賜名如懿,為何是如懿?


難道真的是就此不計前嫌,在後宮助如懿一臂之力的嗎?


放在後期,太后女兒回來了,就此修身養性之後,我可能會相信,但是前期絕不會如此簡單。


我認為這就是膈應當初參加選秀的人,皇后,貴妃等。


《如懿傳》:這3個細思極恐的情節,你可能沒有發現


這是在時時提醒她們,當初皇帝是如何寵愛她,又如何冷落她們這些人。


所以後面謀害如懿的人,口中常常會有一句,"當年潛邸,你是……"


這樣不經意間就制衡後宮,只有攪混了後宮,太后才能時時派上用場。



2.白蕊姬失子


白蕊姬懷孕之後不久,金玉妍對著婢女說。


《如懿傳》:這3個細思極恐的情節,你可能沒有發現


"我請了純嬪來說話,待會兒,有什麼點心拿來。"


這一句話之後,婢女就去了御膳房,閒聊間就知道了,白蕊姬愛吃魚。


下一個場景,純嬪就在和白蕊姬聊天了,說虧得金玉妍嘴快,逼著純嬪細想才知道,懷孕多吃魚蝦,孩子會更聰明。


《如懿傳》:這3個細思極恐的情節,你可能沒有發現


之後白蕊姬就對本就喜愛的魚蝦,更加愛不釋手了,餐餐魚,頓頓蝦。


而在白蕊姬剛剛宣稱有孕的時候,尤其驕傲自大,金玉妍乘機攛掇過高晞月。


所以高貴妃詛咒這生下來是個不得寵的寶寶,並且還偷偷在白蕊姬的飲食中下毒,當然只是非常微量的毒,她的目的只是讓這個孩子成為一笨寶寶。


後面白蕊姬的孩子生下來直接就宣佈死亡了,據說是個畸形兒。高貴妃嚇得不行,自己明明沒有下這樣的狠手。


《如懿傳》:這3個細思極恐的情節,你可能沒有發現


這樣一來,人也害了,背鍋的也有了。不得不說金玉妍好心機。





3.白蕊姬出場



白蕊姬是一介藝伎,可是那天她來演出時,抱的是一把鑲嵌著象牙的鳳頸琵琶。


《如懿傳》:這3個細思極恐的情節,你可能沒有發現


皇上喜歡琵琶,之前就喜歡聽高貴妃彈。


於是從這道具開始,她就已經成功地吸引到了皇上的注意。


皇上注意到她時,正好看見她長得好看,心思一下就動了。


更好的是,陪同皇上一起賞樂的是高貴妃,比皇上更愛琵琶,本來就單純的人,心思全被這琵琶吸引走了。


好像沒有人注意到這個藝伎,哪裡有錢用得起如此昂貴的琵琶。


只能說,背後一定有高人相助。



後面慢慢的,有了許多太后時時關注白蕊姬的戲份,這才完全點破,白蕊姬就是她的人。


《如懿傳》:這3個細思極恐的情節,你可能沒有發現


並不是從她上位開始,太后才拉攏過來的,而是一開始就是太后把她送到皇帝身邊去的。


是一枚比舒妃更加隱秘、又有用處的棋子。



這些工於心計的人,後宮比比皆是,細思極恐的情節更是不止以上三點。想來這原本就是後宮常態,每個女子身上揹負的東西太多了,家族、後位、愛情、兒女、臉面、榮辱......


她們每走一步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要滿足自己所有的慾望,要保全自己在意的任何事物,只能是剝削別人、損害別人的利益,她們一生都不能為自己而活,一輩子都在給別人下套。


只是這樣算計來,算計去的,終究是自己也著了別人的算計。當你一生都在挖掘人性時,你終究會遇到人性。縱慾而死,無欲則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