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西安有个biangbiang面,却少有人知道汉中还有个bangbang面

陕西的biangbiang面,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甚至听说还有不少外国友人对于“biang”这个字极为感兴趣。

但你知道,在陕西,除了biangbiang面以外,还有个bangbang面吗?

都知道西安有个biangbiang面,却少有人知道汉中还有个bangbang面

​在陕西汉中,有一种面食,当地人叫做梆梆面,但有外地不知情者,很容易听其名误以为是陕西的biangbiang面。其实,梆梆面和biangbiang面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面食。

都知道西安有个biangbiang面,却少有人知道汉中还有个bangbang面

​也许有看过我另一篇介绍梆梆肉文章的朋友,又会有些疑惑——梆梆面是否根梆梆肉有联系呢?

还别说,联系还真有那么一点,但也仅限于这一点。这点联系就是,两种美食的名称来源非常相似,都是由于早年间街头小贩为吸引顾客敲击木棒发出“梆~梆~”的声响而得名。

不过梆梆面的名称来源又有多种说法,比较普遍的是适才所说“小贩卖面说”。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匆忙赴任,至汉中时天色已近黄昏。刘邦赶路许久,饥饿难忍,便让厨娘造饭解乏,却不想厨娘遍寻不得一根能用的擀面杖,实在没有法子,这厨娘心生一计,借来士兵矛杆当作擀面杖使。但这矛杆细长,使用不便,擀起面来发出“砰砰梆梆”一阵响动,丞相萧何听来好笑,便打趣将这厨娘所作面条取名叫做“梆梆面”。

另有传说,古时汉中城内实行宵禁,一到夜里,全城极为静谧,只有不时传来更夫打更时“梆~梆~”的声响,伴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吆喝在城中回荡。这更夫每夜在外上工,极为疲乏,至天亮有早点摊出摊时,恰逢更夫回家休息,于是他便会在这早餐摊上吃一碗清水面解乏,后人称之为“梆梆面”。

都知道西安有个biangbiang面,却少有人知道汉中还有个bangbang面

​无论是“小贩卖面说”、“厨娘擀面说”还是“更夫吃面说”,我们都没有太大必要去考证这些来源的真实与否。之所以有这么多来源出处的传说,其实恰好是从侧面印证了梆梆面这道美食所经历的历史考验。

在陕西这块儿历史和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土地上,任何一种经历过历史考验的事物,都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源自汉中的梆梆面亦是如此。

都知道西安有个biangbiang面,却少有人知道汉中还有个bangbang面

​传统的梆梆面,是用上等的小麦粉精制而成,具有酸辣鲜香,面薄油顺的特点。

陕西的地理位置恰巧居于南北方交接之处,与大部分陕西盛产小麦不同的是,汉中盛产稻米,因此他们与传统印象中陕西人在吃面上的习惯也有所不同。汉中人更加相信食用面食消化快、容易饿。

所以,汉中的梆梆面一般不作为主食,而是作为一道席上面点呈现。并且不似关中那样大碗吃面,反而选用小碗或中碗盛之,三两口下肚,尝个鲜即可。

都知道西安有个biangbiang面,却少有人知道汉中还有个bangbang面

​梆梆面讲究“一张纸,切成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意思是面如纸薄,下入锅中时会随着沸腾的热水漂浮转动。

众所周知,陕西关中流行手工面,讲究面食的劲道口感,但汉中梆梆面却不是如此。梆梆面的面条一般只有手指宽,却并非是直接擀制出来的,而是不断用木梆敲击,使其薄如纸片、光韧十足。

都知道西安有个biangbiang面,却少有人知道汉中还有个bangbang面

​另外,汉中梆梆面在口味上同样区别于关中的习惯,关中的汤面基本以酸汤为主,但汉中的梆梆面则是讲求辛香,实际上与川渝口味有些相似,但同时又有着自己的风格。

梆梆面在食用时也会调醋,不过一般都用本地醋,再不济也得用四川的保宁醋,万万不能用陕西岐山醋或是山西老陈醋来替代,如果用了,当地人光是一闻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别,于是便不再愿意吃下这碗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