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對中國抗戰的援助——給錢,給人,給武器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中日全面戰爭的序幕拉開。面對凌厲攻勢的日軍,中國政府方面試圖組織大規模集團作戰的模式來鉗制日軍南下,可惜一次次的失敗,讓中國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驚慌和絕望之中。

蘇聯對中國抗戰的援助——給錢,給人,給武器


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開啟了淞滬會戰。11月12日上海淪陷!

9月2日,日軍進攻山西。11月8日,太原陷落。

12月13日,南京失守。慘無人寰的屠城。

1938年1月,日軍沿津浦路南下,佔領濟南、青島等要地。

  3月15日 臺兒莊戰役

  4月20日徐州會戰。5月19日日軍攻佔徐州,中國軍隊造成了花園口決堤。

  5月10日,廈門淪陷。

  6月,武漢淪陷。

  10月12日,廣州淪陷。

比失去領土更要命的事情是,德國的軍援已經完全停止,而西方列強還在一旁圍觀吃瓜子,表示中立不能給與支援。就在中國特別危難的時候一個老大哥站出來了,拉了兄弟一把。

這就是蘇聯。

當然蘇聯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自私的國家,他的所有的政策考慮出發點並不是為了中國好,而是為了蘇聯自身的安全著想。對於一個強悍的日本在遠東地區的軍事存在這是不符合蘇聯的自身國土防衛需求的,再說了這個日本還是德國的同盟國更加的危險。於是蘇聯決定在日軍侵華之後開始出手幫助中國。

蘇聯對中國抗戰的援助——給錢,給人,給武器

一、蘇聯的援助物資

1937年8月21日,也就是日本全面侵華之後的一個月時間,中國和蘇聯就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9月,蘇聯開始向中國提供軍事援助。當時的蘇聯外長李維諾夫接見中國駐蘇大使蔣廷黻,表示“蘇聯願助中國”。斯大林在接見國民黨代表孫科時也表示,面對不穩定的歐洲形勢,蘇聯不能捲入遠東的戰爭。但是,蘇聯願意盡最大努力以物質力量援助中國。


由於當時中國幾乎沒有什麼外匯儲備,也就沒有能夠支付購買武器裝備的資金,只好由蘇聯人借錢給我們,然後向他購買軍火而中國則以礦產品和農產品償還。這種貸款形式亦即易貨貸款。。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從蘇聯曾得到過3筆共2.5億美元的貸款。

第一筆貸款於1938年3月1日在莫斯科商定了《關於使用5000萬美元貸款之協定》這是自從抗戰爆發後,中國從蘇聯獲得的第一筆援華易貨貸款。此後又有兩次貸款合計金額高達2.5億美元。並且這些貸款的利息也是非常之低,平均只有3%。蘇聯向中國提供鉅額貸款絕對不是基於一般的謀取經濟利益的動機,而是為了讓中國獲取急需的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迅速增強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如果當時蘇聯不在這方面大力援助軍事實力遠遠不及日本的中國,則不可能真正達到援華制日的目的。

蘇聯對中國抗戰的援助——給錢,給人,給武器


根據斯德科夫斯基在《蘇中經貿關係史(1917~1974年》一書中列出了主要的軍援物資,我也進行了初略的統計如下:從1937年9月至1941年6月,蘇聯向中國提供飛機924架(其中中型和重型轟炸機318架,驅逐機562架,教練機44架),坦克82輛,牽引車602輛,汽車1516輛,大炮1140門,輕重機關槍9720挺,步槍5萬支,子彈約1.8億發,炸彈31600顆,炮彈約200萬發,以及其他軍用物資。主要是這飛機的數量,幾乎已經達到了日軍在華侵略軍所配置的數量的2倍。如果真的好好珍惜的話,我想說不定可以早幾年完成抗戰勝利的任務了。

二、蘇聯物資運輸的路徑。

抗戰時期,蘇聯援華物資運輸主要有三條路線。

  (一)空中運輸

蘇聯對中國抗戰的援助——給錢,給人,給武器


空中運輸速度很快,但運輸能力有限,只能限於運送一些緊急物資。空中航線分為南北兩線:從蘇聯中亞的阿拉木圖起飛,經新疆的伊寧、迪化(即今烏魯木齊)、哈密到蘭州為空中南線。該航線單程需要用汽油400噸,至少有200餘架飛機穿行在這條航線上。由西伯利亞的伊爾庫茨克起飛,經蒙古飛到蘭州,稱為空中北線。另外雙方還合作開闢了一家航空公司,負責運送人員和珍貴物資等。

  (二)海上運輸

  由蘇聯的敖德薩港口起航,經達達尼爾海峽、蘇伊士運河、紅海、印度洋和中國南海至廣州、香港,航程約25天。但是這條航線的危險係數很高。原因就在於他得經過意大利的防區。由於意大利1937年11月正式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成為日本盟國,所以此條路線危險極大。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意大利通知日本攔截新加坡至香港的蘇聯貨輪“伊蘇阿基”號,船上載著蘇聯給中國的軍火,並要日本沒收船上的武器。後來,日本加強了海上封鎖,海路運輸逐步中斷。

 (三)陸路運輸

蘇聯對中國抗戰的援助——給錢,給人,給武器


  陸路運輸是蘇聯運送援華物資的主要方式。這條運輸線,從蘇聯薩雷奧澤克始,經霍爾果斯入境,再經迪化到達蘭州,全程約3000公里,其中在中國境內的西北公路長達2700公里。這是一條保證蘇聯援華物資順利到達中國抗日前線的重要交通線。這條路線雖然抗戰開始後即在使用,但需要重新修築,為此蘇聯投入了大量工程技術人員,幫助組織施工,中方則投入民工與士兵達10多萬人,全路共架設了數百座橋樑,以及許多轉運站、加油站、汽車修理廠和倉庫,克服了眾多困難。這條道路重新修築後,成為一條“供養中國抗日力量的至關重要的命脈”

  1938年,應中國方面的要求,蘇聯又幫助將薩雷奧澤克到達蘭州的公路延長到西安附近的咸陽。這樣公路全長3750公里。

蘇聯對中國抗戰的援助——給錢,給人,給武器


據統計,從1937年10月至1939年的兩年時間裡,向中國運輸軍用物資的汽車超過5260輛,汽車總行程近1850萬公里,在這條運輸線上還有4000多名蘇聯人在進行運輸服務工作,保證了蘇聯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國。

  當時蘇聯政府為了運輸方便,特在哈密、迪化和蘭州建立了基地,援華物資經由這些基地運到川、陝,再運往國民黨各部。1939年下半年起,差不多中蘇兩國的一切交通線在當時都因日本侵佔了整個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而遭到封閉的情況下,蘇聯與中國成功地開闢了哈密—阿拉木圖航線,保證了中國與蘇聯以及通過蘇聯與歐洲的經常聯繫,大大便利了中國抗戰急需的物資供應。

三、蘇聯援助的終結

又開始就有結束。蘇聯在不斷的支援中國戰場作戰的時候,他自身也面臨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德國納粹開始發動對蘇聯作戰,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就要開始了。1941年4月蘇聯和日本簽署《蘇聯日本中立條約》後,蘇聯的軍事援助就徹底停止了。

蘇聯對中國抗戰的援助——給錢,給人,給武器


  儘管蘇聯援助中國功利性較強,主要是想通過援助中國來牽制日本,使日本無力進犯蘇聯,避免陷入和德國、日本兩面作戰的困境,所以一旦和日本達成了中立條約,蘇聯就立即終止了對中國的軍事援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蘇聯是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提供了援助,特別是當第一批蘇聯援助的作戰飛機抵達時,中國空軍還能升空作戰的飛機已經不足30架。蘇聯援助的其他武器差不多裝備了40個師,對於正與日軍浴血苦戰的中國軍隊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蘇聯的援助用“雪中送炭”來形容是並不為過的,正是有了來自蘇聯的這些援助,中國才熬過了抗戰中最艱難的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