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4年花了20萬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告訴我們哪些道理?

曾經一段時間,有篇文章廣泛流傳在媽媽圈裡,大概講述的是一位媽媽4年花了20萬,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最後悟出的一些道理。

和天下所有媽媽一樣,這位媽媽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虛度光陰、不輸在起跑線上,前後為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其中不乏有畫畫、英語、跆拳道、鋼琴、書法等。

最後,有些興趣班孩子僅堅持了半年或者一年,有些則依然在堅持。

那些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就放棄的,大部分是因為孩子對這個項目不感興趣或者沒天分,而那些依然在堅持的興趣班,是因為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歡。

回到我們的家長圈,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隨之而來的也有很多關於興趣班的困惑,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一位媽媽4年花了20萬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告訴我們哪些道理?

01

該不該為孩子報興趣班?

馬雲曾經在貴州的大數據峰會上說過一句話: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去玩,不讓他們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而根據教育部發布的現行政策,美術,音樂都要納入考試。

可見,教育部對藝術方面也非常的重視,回顧近幾年高考狀元,他們除了學習好之外,也是多才多藝的,這麼說來,讓孩子掌握一些才藝還是有必要的。

除了外界因素的影響,更重要的一點是,興趣班實際上是可以擴大孩子的生活圈子,由此結交到一些志趣相投的好朋友,還可以豐富孩子的興趣愛好,同時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天賦。

對於有能力的家長來說,適當為孩子報一些興趣班還是很好的。

02

尊重孩子的興趣

是報讀興趣班的前提

很多家長容易犯下的一個錯誤是,根據自己的想法給孩子選擇興趣班,往往偏向那些有利於孩子的性格養成或者有利於孩子學習的。

例如,一些家長覺得學芭蕾的女孩很有氣質,於是為孩子報了芭蕾舞興趣班,結果是孩子體格不適合或者沒有興趣,而這些被迫學習的孩子,最後,往往容易形成反效果。

所以,在為孩子選擇興趣班時,要針對孩子的特點、興趣所在,根據孩子的意願來幫助孩子選班,不能完全憑家長的主觀臆斷。

一位媽媽4年花了20萬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告訴我們哪些道理?

03

幾歲開始可以為孩子報興趣班?

很多家長受到身邊其他家長們的影響,也不甘落後地為孩子報上各種興趣班。

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們千萬不要盲目跟風,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以及所報興趣班的屬性進行選擇。

4歲之前,孩子的認知能力、表達能力不足,可以參與的活動也比較少,所以不建議給4歲之前的孩子報讀興趣班。

對這個低齡段的孩子,建議家長給與孩子更多自由探索的機會,鼓勵他們做感興趣的事情,例如家長可以多帶他們出去走走、做遊戲,為孩子選擇優質的繪本和玩具,以滿足他們認知發展的需求。

4歲之後,這個年齡開始的孩子通過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開始逐漸呈現出他們特別感興趣的事情,家長可以細心觀察孩子感興趣的點,為孩子適當選擇興趣班。

例如,劉良華教授在《我們今天如何做父母?》家庭教育講座中分享過:一般而言,孩子最好在4歲半或5歲前後開始彈鋼琴;孩子學習打乒乓球的最佳年齡是5歲半到6歲。

一位媽媽4年花了20萬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告訴我們哪些道理?

04

興趣班報多少比較合適?

花了20萬為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的媽媽告訴我們,“興趣班貴精不貴多”。

對於孩子完全沒天分、也不努力的項目,這位媽媽卻一直堅持,結果也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她的經驗告訴我們,興趣班種類繁多,但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報班太多,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分散,對於學習,專注才是關鍵,所以,建議家長為孩子精選1-2個興趣班就好了。

05

孩子堅持不下去怎麼辦?

首先要分析孩子堅持不下去的原因是什麼。

● 興趣消失

尤其是對於低年級和學前兒童來說,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對於“感興趣”的真正內涵瞭解不夠,他們說的“感興趣”可能只是一時的喜歡,不長久。

如果是因為孩子興趣發生了變化,這個情況下,家長可以給孩子多幾個興趣班的嘗試,再做取捨。

● 畏難情緒

如果是孩子在上興趣班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或者其他阻礙導致不能堅持下去,那麼,家長也不需要馬上同意孩子退出興趣班,可以先與孩子、老師三方進行溝通,耐心陪伴孩子克服困難。

一位媽媽4年花了20萬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告訴我們哪些道理?

06

孩子沒特別興趣和天分

怎麼選興趣班?

案例中的媽媽告訴我們,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為孩子選一個藝術類的興趣班,然後再選一個體育類的興趣班,這樣就足夠了。

當然,前提是結合孩子的性格。

例如,有些男孩子對藝術類不感興趣,那麼2個都報體育類也是可以的,或者比好動,也可以選擇一些運動性的興趣班。

花了20萬,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的媽媽,最後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輕易開始,不要害怕結束”。

不要輕易開始,即便孩子非常有興趣,也要先觀察一段時間。

不要害怕結束,結束不代表失敗,至少是及時止損。

孩子到底是不是適合這項學習,練一段時間就能看出來,耽誤不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