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燃禁放!2020年,宜興將不同尋常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即將到來的2020年,對宜興百姓而言,有些不同尋常。

不久前,宜興市人民政府印發《宜興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實施方法》,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宜興市範圍內東至范蠡大道、南至宜興高鐵站前大道、西至104國道和342省道、北至慶源大道區域內,全天候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爆竹聲聲辭舊歲,煙花朵朵迎新年。”每到春節這個時間節點,煙花爆竹“禁與放”的老話題就會甚囂塵上,也已成為不可迴避的公共議題。雖是喜慶民俗,煙花爆竹帶給人們的卻絕非都是喜悅,還有猝不及防的橫禍。

央視雙子樓的慘禍至今讓人記憶猶新;而在我們身邊也屢屢發生悲劇,每年春節期間,醫院的外科急診室都會收到不少因燃放煙花爆竹造成手或眼睛炸傷的病人,這樣的樂極生悲,實乃得不償失。

至於惱人的噪音、陡增的垃圾、漫天的煙霧對環境的汙染,就更無需多言。正基於此,禁放煙花爆竹既是大勢所趨,亦是民心所向。當透過放鞭炮這一形式,看清祈福迎新的本質,大多數老百姓開始對煙花爆竹迴歸理性:要鬧猛圖喜慶,不在於鞭炮燃放的多少,而在於親情和友情的寡濃。

當然,煙花爆竹不是一禁了之,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尊重傳統民俗、權衡好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像煙花爆竹那樣張揚濃烈地表達節日喜慶氣氛,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過節歸屬感和幸福感?換句話講,在保持、傳承傳統習俗的同時,還應注重在與時俱進中“辭舊迎新”,更加符合社會發展潮流。

禁燃禁放!2020年,宜興將不同尋常

一方面,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完全可以通過改進工藝、改良產品,讓高科技、無汙染、更安全的煙花爆竹飛入尋常百姓家。比如,開發電子鞭炮、電子禮花等新興品種,使其聲光電效果趕上並超過傳統的煙花爆竹;再如,選用無煙煙花和冷焰火照樣可以大放異彩。

另一方面,“爆竹聲聲除舊歲”畢竟只是年俗的一小部分,彌補禁放的遺憾,應該讓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充盈節日、佔據主導。寫春聯、看大戲、賞花燈、猜謎語、踩高蹺,同樣都是過年的文化符號,都可以勾起美好的年俗回憶,營造濃郁的過年氣息。這就需要政府職能部門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並通過市場的參與、社會的力量,讓年俗文化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讓每個人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中得以陶冶情操、提升素養。

禁燃禁放,要從觀念與文化上進行移風易俗,最終的落腳點在於把綠色、文明、健康的理念,與時俱進地滲透到民俗文化中,並藉助科技的力量、創新的手段,讓民俗更美好、生活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