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被拿來與陳情令相比較,都是收費作品,為何待遇不同?

今天,在陳情令之後,某平臺的做法讓人非常氣憤。“是騰訊會員的基礎上還要收費50元,才能多看六集慶餘年”這樣的操作被指吃相難看。過年了,年終獎都還沒有,平臺就又開始了第二次這樣形式的“割韭菜”,真是為了讓大家獻上一份力也是絞盡腦汁。

慶餘年被拿來與陳情令相比較,都是收費作品,為何待遇不同?

上一次,此事發生是在《陳情令》正播出,劇情大熱的時候。《陳情令》的原作品作為一部從小說到動畫都無比成功的作品,電視劇播出前就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粉絲。加上王一博、肖戰優異的表現,這部電視劇是大家今年的“心頭好”。

慶餘年被拿來與陳情令相比較,都是收費作品,為何待遇不同?

上次,某平臺在推出這樣的操作時,有很多人為此買單。畢竟,《陳情令》的粉絲是非常多的,也有很多人願意為了偶像去花這個錢。但是,當《慶餘年》再次出現這樣的事時,眾多粉絲就不願意了,有很多的粉絲認為《慶餘年》好看歸好看,但是還沒有到收費的標準,更不能和《陳情令》相比。

慶餘年被拿來與陳情令相比較,都是收費作品,為何待遇不同?

《慶餘年》作為現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是繼《陳情令》之後又大火的電視劇,兩部電視劇被同時比較。一邊是粉絲捧起來的人氣作品,大咖極少,但是新生偶像多,主角的帶動力量大,流量多。另一邊是大腕雲集,收視率和質量都非常好,但是男主角卻沒有那麼受歡迎。兩部作品都被收費,兩部作品的粉絲,便是都不甘於下風。

慶餘年被拿來與陳情令相比較,都是收費作品,為何待遇不同?

這次粉絲的不買單讓大家覺得平臺有些太過分。但是更多的是,《陳情令》時大家都會付費,但是《慶餘年》就都不願意了,這麼一比較,似乎《慶餘年》這部作品不如之前大火的《陳情令》。這件事看起來是兩邊粉絲在較勁,但實際上是針對的受眾人群不同。

慶餘年被拿來與陳情令相比較,都是收費作品,為何待遇不同?

《陳情令》的受眾人群比較年輕化,有很多是因為顏值來追或者是小說的原著粉。而最近播出的《慶餘年》,他的受眾人群更多的是針對於劇情,裡面的搞笑片段和裡面的實力派演員都是一大特點,很多上班族也都會追這部可以解壓又可以欣賞老演員演技的作品。

慶餘年被拿來與陳情令相比較,都是收費作品,為何待遇不同?

總的來說,是立場的不同。而至於為何待遇不同,是因為觀眾們即使非常喜歡演員們出演的作品,但是對於平臺的做法是非常氣憤的,無論劇情好壞,都不願意一而再再而三的為了追劇而去被動性“付費”。在任意制定規則的平臺上,他們無法心甘情願去為了一部或者兩部電視劇而去讓自己被迫接受一次又一次非常過分的要求。在觀眾原意在平臺上買單的基礎上,平臺也應該給予消費者相同的尊重;畢竟片源洩漏,不應該讓消費者來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