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五百年前的盘龙城,你见过吗?

三千五百年前的盘龙城,你见过吗?


三千五百年前的盘龙城,你见过吗?

◆1947年,湖北省考古队和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师生对盘龙城遗址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当发现朱砂里清理出有饕餮纹和云雷纹的椁板时,北大历史系的考古教研室的俞伟超教授喊了一声“我的天啦”,一下子匍匐在地,激动得不停地颤抖。——李永芬

 

被誉为“武汉之根”的盘龙城遗址

一直是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十多年来,武汉市和黄陂区

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推进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那么,你知道盘龙城

与武汉有着怎样的情缘吗?

它为何被称为“武汉之根”呢?

三千五百年前的盘龙城,你见过吗?

在盘龙城遗址,我曾无意识地多次地向府河眺望,总希望从对岸的景色中还看到另外一些什么,我当然想到陈子昂登幽州台的“念天地之悠悠”那句对时光浩渺的喟叹。在这里,面对时间,面对无言的城,面对历史的湮没,面对残损,面对重生的光焰,你无法不发出思古之幽情。

府河不宽,千百年也是这么不急不缓地流着,如同历史也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韵律,有着许多等待你去参悟的巨大的秘密。

三千五百年前的盘龙城,你见过吗?

盘龙城遗址 宫殿区

有什么能够战胜时间?这个思想是朴素的,因为追求不朽是所有人的梦想。当然,不朽是不可能的,可能的只能是尽量留下点什么。设想下, 殷商那个时代没有影像可以表达并被留传下来,甲骨文留下来的也不多,但总有文化的密码留传下来被埋在盘龙城遗址里的殷商文化在等待一个历史的感应和机缘。

1947年,湖北省考古队和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师生对盘龙城遗址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当发现朱砂里清理出有饕餮纹和云雷纹的椁板时,北大历史系的考古教研室的俞伟超教授喊了一声“我的天啦”,一下子匍匐在地,激动得不停地颤抖。这就是二十世纪100大重大发现之一。

俞伟超教授为什么那么激动?原来是他发现了椁板上的饕餮纹,这个特征可以确认盘龙城遗址的年代了,饕餮纹应该是殷商时期的流行纹饰,它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符号,是中华文明的“胎记”。那一个历史性的惊人的一跪,涉及一个顶级历史地名 “殷墟”。“殷墟”自汉代以来一直被人们提起,在河南安阳被确认为殷都以前,殷商一直伟大而朦胧,悬在人们心中像神话一样缥缈,通过考古学家的实证才从传说成为“信史”,安阳是第一个,盘龙城是第二个。

三千五百年前的盘龙城,你见过吗?

盘龙城 小嘴遗址航拍图

盘龙城遗址被确认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地利”,这个地利就是盘龙城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长江流域上的一颗明珠,不仅是长江流域发现的最为古老的城,还是大武汉的城市之根。从地理上看,盘龙城临水而立,面前是浩渺的云梦泽和浩荡的长江(那个时候武汉市区就是一片泽国),它雄伟、繁华,物器丰美。溯大泽陨水可抵中原,顺游而下抵梁子湖、鄱阳湖沿岸,溯江而上可至洞庭湖,达荆州,其辐射力的要旨在于一个“通”字,这一个“通”字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武汉之所以被称作九省通衢,其根源可上溯至殷商时期古盘龙城。当时,盘龙城作为拱卫商王朝的南方重镇,得此一点而环顾四方:向北依托王都安阳,向南可过湘赣巴蜀,东可直抵江浙。这是向周边拓展辐射的一个好点,这个点就像围棋文化中的天王山——谁得此点便可左右天下局势。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在此点交锋,融合,演绎中华文化这盘雄伟瑰丽的大棋局。

三千五百年前的盘龙城,你见过吗?

盘龙城遗址 铜钺

杨家湾十一号墓中的大铜鼎,其口径55厘米,复原后高达85厘米,在商代前期的铜鼎中位居第一。鼎是权力的象征,是种礼器,具有厚重、大方的气魄,成语“一言九鼎”中就用了鼎的无言的分量这层意思。够分量的育铜甚至能为一个漫长辉煌的人类文明阶段命名:青铜时代。青铜如此重要,以至于殷商王朝有为了青铜而迁徒国都的事。

三千五百年前的盘龙城,你见过吗?

盘龙城遗址 玉璜

殷人所谓“葬玉以死而不朽”,就是说你把玉给死神,死神会让你在那里好过一些。这当然是一种由此世推断彼世的方法,说得更哲学一点就是玉是过去给未来的信物。事实上,那些无名的殷人在时间的那端,而我们在这一端收到他们的信物玉。这玉因含有他们文化的信息,而使得他们不朽,这些玉因含有文化密码而延续了他们生命不朽的梦想。

盘龙城遗址是一座废弃的王城,一个远去王朝的背影被风蚀得暗淡模糊,曾经的雕梁画栋或毁于水,或毁于火,它城墙上的砖石被岁月冲刷得一干二净,表面上看不出来远去王朝中人类的痕迹,甚至其东南北三面的厚厚城墙也在1954年的大水时用于抗洪,如今只留下残阳映着西城残桓断壁。一座几乎消失的城,一座只剩下名字的城,一个被遗忘的、废弃的王城还是王城吗?

三千五百年前的盘龙城,你见过吗?

盘龙城遗址 M17出土的绿松石镶金饰件

在盘龙城遗址,我们所见到的表面和它呈现的内涵有着如此巨大的反差。在盘龙城遗址和盘龙城博物馆,我们先是看到了它的荒凉,后又看到了它的气象万千。我们从遗迹中看到它一片平坦的高地,这就是“高台建筑”宫殿的地基。那些出土的丰富得叫不出名字的器物,让人感觉到不可名状,盘龙文化的整体印象跃然纸上,然而又好像还有无穷的秘密。这种情形可以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的诗人辛波丝卡的一本书的书名来说,就是“万物静默如谜”。

盘龙城是历史奉献给我们的大礼、厚礼,现的丰美器物感到惊异的同时,更应该在考证其艺术的过程中完成它们的现代阐识,努力去建构新的更加开放和宏大的武汉精神。

三千五百年前的盘龙城,你见过吗?

盘龙城遗址 兽面纹管形流铜盉

我想三千五百年前消失的古城和我们今天的大武汉有着怎样的血脉情缘呢?

首先在城市地位上,古盘龙城是殷商王朝在南方的咽喉和重镇,那么我们九省通衢的武汉是否有魄力做京城之外长江流域最伟大的城市呢?其次在文化上,古盘龙城处在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交汇的浪尖上,两河文明在此融合融通,那么我们武汉是否有那种融汇多元文化的大胸襟呢?伟大文化的诞生总是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我们的高度是否是天王山的高度,我们的视野是否是全球视野,我们的艺术是否能够像古鼎之上的那些简洁的线条一样画出时代的图腾和性格气韵,我们的文艺是否像那些线条一样充满想象和原创精神,我们是否能够给未来更多穿透时间的美?

作为一个大都市,我们大武汉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就应该保存一些珍贵的历史遗迹,但更应该走在世界现代建筑的最前沿。我说,无名者,造一座城,把时代留给后世,我们要创造怎样一个辉煌的时代才能毫不惭愧地把它留给后世呢?我们不光有光荣的回忆还应有更加辉煌的梦想。

盘龙城,它应是现代和远古的结合体,它飞在天上,承载着我们的武汉之梦,人民之梦,犹如静静的龙在飞翔。

 

出品: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媒体中心

监审:邓鼐 监制:吴晓君

文字来源:《武汉印象•2013》散文卷

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