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清時陝西經濟中心在涇陽三原?而陝商更是與晉,徽三分天下

如今,提到歷史中的商幫,人們大概會想到山西的晉商、江南的徽商,對陝商卻知之甚少。其實,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陝西商幫才是獨佔鰲頭的天下第一商幫。即便在晉商、徽商崛起後,陝商依舊三分天下有其一。

為何明清時陝西經濟中心在涇陽三原?而陝商更是與晉,徽三分天下

這與現代所說的關中自古風調雨順,民間富足,陝西人普遍安逸,較少外出的固有印象是很有很大出入的。

當年陝商縱橫天下,主要以涇陽,三原為代表,其他比如關中東部韓城的黨家村黨賈商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支。至今還能看到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村落,其中分銀院更是見證了當年日進千兩白銀的輝煌……《走西口》,《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影視劇則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為何明清時陝西經濟中心在涇陽三原?而陝商更是與晉,徽三分天下

圖為陝西韓城黨家村

一百多年前,陝西流傳著兩句民謠,“陝西的縣,涇三原”,“寧要三原,不要西安”,就是說陝西最好的縣是涇陽、三原。西安是陝西的省會,但陝西乃至整個中國西部的經濟中心,卻在涇三原。

當年的涇三原究竟有多繁華,不妨從茶葉這一必不可少的日用品說起。涇陽並不產茶,但陝商卻從印度人手中學會了磚茶技術。於是,他們把湖南安化幾乎棄之不用的黑毛茶運回陝西,在涇陽壓磚、發花,做成了茶磚,並取名“涇陽黑磚茶”,品質好,易運輸,行銷長城內外……

為何明清時陝西經濟中心在涇陽三原?而陝商更是與晉,徽三分天下

在晉商、徽商崛起之前,陝西商人做了近百年的運糧至邊關換鹽引的獨門生意,獲利巨大。據資料顯示,清朝初年,陝西商人從西部地區押送到關中(主要是涇陽三原)的銀兩大約有 3000萬兩白銀,當時清政府一年財政收入是 8000萬兩,這就相當於朝廷收入的三分之一。

為何明清時陝西經濟中心在涇陽三原?而陝商更是與晉,徽三分天下

涇陽只是陝商的大本營,而他們的經營網絡早已遍佈全國,茶業,四川及江淮鹽業,布業等頗具壟斷地位,在甘蒙藏新等西部地區及口外(邊疆外貿)獨佔鰲頭,而這也是後面衰敗的引子。

清末後,土布市場受到外國洋布洋紗的排擠而迅速衰落,陝西布商紛紛破產歇業;在兩淮鹽場,由於不能和徽商競爭,陝商陸續退出,陝西本土市場則被晉商佔領,四川的鹽井業也由於戰亂導致資本不夠,市場迅速萎縮。

為何明清時陝西經濟中心在涇陽三原?而陝商更是與晉,徽三分天下

而清末,持續多年的陝甘回亂則是致命一擊,清廷將當時戰鬥力最強的湘軍與殺伐決斷的左宗棠調入陝西,最終平定了回亂,但多年戰爭也給關中的經濟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輝煌百年的陝商最終消散在歷史風雲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