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嫂子”,她的半生……荥阳环翠峪再现当代“嫂娘”

映象网讯(记者 李梦娇 通讯员 袁爱卿 孙凌歌)

多年前,河南省道德模范、荥阳市环翠峪景区杏花村村民马英,用她43年的坚守,讲述了一段在公爹和丈夫相继离世后,毅然担负起赡养哥哥、照顾五名智障兄弟生活的故事,其信守重诺、善良质朴、孝老爱亲的精神,至今广为传颂。今天的故事同样发生在环翠峪,村民张丰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为“嫂子”这个称呼添上了属于自己的色彩。

一声“嫂子”,她的半生……荥阳环翠峪再现当代“嫂娘”

提起过往,张丰仙眼中含泪却依然积极乐观

今年65岁的张丰仙出生于荥阳市环翠峪景区陈庄村,1976年嫁入环翠峪景区环翠峪村赵立志家。赵家育有三子,张丰仙的丈夫是老大,家里还有二弟、三弟需要公婆照顾,自1995年、1996年婆婆和公公相继去世后,生活的重担、疾病的降临就像大山,全部压在了她的身上。但面对困境,她从未放弃,以自己的娇弱之躯,撑起了这个大家庭。

起初,张丰仙的丈夫是在煤矿当工人,虽赚的不多,但保证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是没有问题的,日子虽不算富裕,但好在丈夫能干,两个女儿也聪明可爱。1994年,二弟结婚娶妻,生活好似越来越好了。可1995年,婆婆突发心脏病,张丰仙的悉心照料也未能留住婆婆的离开。婆婆离世不久,公公也突发脑血管病,住进了医院,于1996年去世。

公婆的去世给张丰仙的生活带来了重磅一击,就连简单的做饭,好似也难了许多。以前只需要负责他们一家四口的吃喝,公婆去世后,二弟、弟媳、三弟都需要她的照顾,再加上二弟于1996年出生的小女儿……

本以为生活最坏也不过如此了,几个人的吃穿而已,自己再咬咬牙,坚持一下,日子总会好起来的。1998年,三弟又领养了一个女孩,可爱的她受到了全家人的喜欢。自此,张丰仙不但承担起了照顾一大家人的重担,更扛起了家里的农活,5亩多地全是她一个人打理,丈夫也就在播种、收割时能回来帮帮忙。

2003年农忙时,老二家7岁的女儿不幸落水离世;2004年,老二家第二个女儿出生,可这个女孩却是先天智力障碍,就连简单的吃喝拉撒都不能自己完成。

幸运女神并未眷顾这个家庭,老二家的二女儿出生不久,赵家唯一的经济支柱、张丰仙的精神支柱赵立志也病倒了,同样是脑血管病,赵立志自此不但失去了工作能力,半边身子使不上力的他,生活起居都需要张丰仙照顾。

2014年,老三也因患脑血管病瘫痪在床。那时,领养的小姑娘还在上小学,张丰仙又挑起了照顾老三的担子,洗脸喂饭、擦屎刮尿……就这样,248个日夜后,老三去世了。

2017年,老二同样患上了脑血管病,他还在住院,张丰仙丈夫的病也复发了。为了照顾家里,只能让他们在当地卫生院治疗。每天,张丰仙都医院、家里两头跑,因劳累过度,张丰仙也病倒了。这下,可难到她了,这一大家子人可怎么办?!“幸亏有扶贫干部,他们从村里花钱请了两位护工照顾家里人。”张丰仙说。

一声“嫂子”,她的半生……荥阳环翠峪再现当代“嫂娘”

张丰仙为弟媳母女俩擦手洗脸

待张丰仙病好出院,她继续开始了洗衣、做饭、农活连轴转的日子。可这并未拦住死神的脚步,2017年6月、7月,她的丈夫和二弟还是先后离世了。家中只剩“傻弟媳”、“傻侄女”和一个受资助正在上大学的小姑娘。

自1995年,担起这个大家庭的重担开始,24年来,张丰仙用自己的坚守诠释了“嫂娘”所承载的爱与责任。她从未想过放弃,两个女儿都已出嫁,有了自己的小家,老三家领养的小姑娘也快毕业了,家中真正需要照顾的也只剩“傻弟媳”、“傻侄女”了。张丰仙说:“只要我还能动,就一定让她们吃饱穿暖,不过,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福利机构能够接受她们,我今年65岁了,身体也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照顾不了她们了。”

虽是这样说,张丰仙依然交待俩女儿:“以后要承担起照顾她们母女的责任,毕竟是你们的婶子和妹妹。”

(荥阳政务新闻热线:15890037786,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