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祕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近日,有一本書剛剛出版,就立刻引起全球讀者熱議,並登上各大暢銷榜。發行當日,美國司法部提起訴訟,聲稱該書作者違反了保密協議,應沒收其全部收益……


這本書就是曾引起輿論軒然大波的“稜鏡門”事件主角斯諾登的自傳《永久記錄》


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2013年6月,英國《衛報》披露了一則震驚世人的爆料:美國國家安全局有一項代號“稜鏡”的機密項目,旨在要求電信公司必須每日上交用戶的通訊數據。


幾天後,《華盛頓郵報》更為詳細地揭露,過去六年間,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通過進入微軟、谷歌、蘋果、雅虎、臉書等九大網絡巨頭的服務器,監控美國公民及外國居民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視頻及照片等秘密資料。

這些消息迅速引爆公眾輿論,被稱為“稜鏡門”。這是一場波及全球的監控醜聞,上至各國政要,下至普通民眾,都被置於美國政府的監控之下。

爆料人是一個叫愛德華·斯諾登的29歲美國青年,他曾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技術分析員。當時,斯諾登已經攜帶大量機密資料離開美國,躲藏在香港的一家酒店。此後,他開始了長達六年的流亡之路。

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很長一段時間裡,斯諾登的動機以及他本人都成了各大媒體議論的焦點。各種傳言也甚囂塵上:有人說他是俄羅斯的臥底,有人說他精神不正常,也有人把他看成是不惜以一己之力對抗美國政府、捍衛真相的當代英雄……

這個照片看起來平常無奇的美國小夥兒究竟是什麼人?為何不惜與強大的美國政府為敵,甘願冒生命危險成為“告密者”?

在這本書中,斯諾登詳細地講述了自己的成長過程和流亡經歷,道出了他從“愛國者”到“叛國者”的驚人內幕。


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怪咖小夥


如果翻看斯諾登的家族史,就會發現,這是一個“根正苗紅”的好青年。斯諾登的父親就職於海岸警衛隊,母親曾在國安局工作,並接受過“全範圍測謊”,他們都通過了嚴苛的背景考察。再往上捋,斯諾登的外祖父是海軍上將,這個家族從獨立戰爭開始,沒錯過美國的每一場戰爭,可謂“英雄世家”。

小時候,斯諾登“左手邊的鄰居在國防部上班,右手邊的鄰居在能源部和商務部工作。”學校裡,他喜歡的每個女孩都有個在聯邦調查局上班的父親。

生長在這種環境裡,斯諾登自然跟“叛徒”八竿子打不著。那時,網絡剛開始在家庭普及。就像很多“80後”小時候一樣,他痴迷於上網和打遊戲,喜歡玩《超級馬里奧兄弟》和《雷神之錘》,順利地成為了一名網癮少年,為了多玩一會兒電腦沒少跟父母鬥智鬥勇。

不過,外表乖乖男的斯諾登骨子裡卻很叛逆,他的理想不是當科學家,而是做一名黑客,初中時就發現了一家核能研究機構的網站漏洞,怪咖潛質已在這時慢慢顯現。

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16歲,他又沉迷在動漫中不可自拔,什麼《新世紀福音戰士》、《星際牛仔》和《攻殼機動隊》都是他的心頭愛。父母離婚了,沒人管他,整日開車瞎逛。後來,他找了一份網頁設計的兼職,還愛上了一個25歲的有夫之婦。

斯諾登雖然看起來不靠譜,但對未來還是有所規劃的。他報名參加了微軟認證課程,躋身“科技人才”行列。

有一天,他吹著口哨來上班,卻看見新聞裡寫:有架飛機撞上了世貿中心的雙子大樓。

“9·11”事件對美國乃至整個世界影響深遠。斯諾登的愛國情懷被激發出來,不過他並不是在網上喊打喊殺、雖遠必誅的鍵盤俠,而是直接去參軍,結果在新兵訓練時受傷,提前退伍。這並未泯滅他報效祖國的熱情,22歲時,他順利通過了“全範圍測謊”,進入國家安全局。

一個人年輕時總是會對未來從事的職業充滿幻想,但接觸到現實,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兒。斯諾登就是如此,一腔熱血為報國,卻看見了最黑暗的內幕。


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黑暗計劃


經過了一段打醬油的生活,斯諾登的事業沒有太多進展,只是藉著在保密機構的便利條件,搜索了一些檔案來滿足好奇心:美國政府沒有接觸過外星人,登月是真的……


他本來以為自己能夠像諜戰電影那樣,在隱秘戰線上跟敵人正面剛,沒想到只是天天上夜班,維護程序,以及跟比自己還怪的怪咖們廝混。唯一的收穫是在交友網站上認識了女朋友琳賽。

現實跟理想相差太遠,經過一番折騰,斯諾登正式跳槽到了一家國安局的外包情報公司,表面上則是以戴爾公司員工的身份作為掩護,工作地點在美軍駐日本的橫田基地。

在這裡,他初步瞭解到美國的監控計劃。9·11事件後,小布什政府隨即展開了無數監控項目,並鑽了許多法律的空子,使這些監控得以名正言順。斯諾登儘管反感,但仍安慰自己:監控只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但隨後,他發現了代號“星風”(Stellar Wind)的內部文件。

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文件顯示,政府授權情報部門收集大量人群的通訊數據,已遠遠超過了對特定嫌疑人的監控範圍。這些私人數據將被秘密地永久保存,政府可以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名義調取這些信息。也就是說,美國名副其實地成為了一個監控國家,所有人的隱私都將置於政府的監視之下。

斯諾登的世界觀開始崩塌,他覺得自己在做一件助紂為虐的事:

我覺得自己被利用了,身為情報單位一員卻直到現在才發現,我自始至終保護的都不是國家,而是政府。

過去曾實施大規模監控的國家有兩個:納粹德國和蘇聯。依靠監控,國內的少數派被迫害,納粹德國更是與當時IBM德國子公司合作,迫害猶太人和吉普賽人。


而現在,隨便一部智能手機的運轉能力,比納粹和蘇聯所有的國家機器加起來還強大。這讓斯諾登不寒而慄。

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之後,斯諾登開始秘密收集和挖掘美國政府監控世界的證據。更大的秘密浮出水面:國安局可以定期讓微軟、谷歌、蘋果等巨頭收集資料,包括電子郵件、照片、視頻、網絡瀏覽記錄、搜索引擎記錄……幾乎無所不包,這便是“稜鏡計劃”(PRISM),此外還有“上游收集計劃”,確保全球信息都可受到監視。

美國還拉上了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分享全球情報,稱為“五眼聯盟”。這些計劃的宗旨是:“無所不嗅,無所不知,無所不收集,無所不處理,無所不利用,無所不參與”。

斯諾登親眼目睹了名為XKeyscore的秘密程序是如何操作的:類似搜索引擎,在上面你能夠搜索到任何人的私密資料,以至於被監控對象的裸照任意在辦公室裡被傳閱。


一臺裝有XKeyscore系統的設備,可監視約10億部電話、手機、電腦等通訊設備,而據斯諾登所知,美國政府在全球至少部署有20臺以上。

這已經徹底偏離了打擊恐怖主義和保護國家安全的說辭。監控,完全是政府在牟取自身的統治利益。

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這時的斯諾登是痛苦的,因為他發現自己宣誓效忠的對象,卻站在了人民的反面。那年他剛滿29歲,就像每個即將邁入三十而立的年輕人一樣,他陷入了價值觀的糾結。30歲,個人的獨立意識已經形成,必然與過去被灌輸的價值觀發生衝突。


你不得不自己去辨別對錯,沒人能幫你。就像是書單君前幾天介紹的《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主人公塔拉一樣,每個人都要經歷痛苦而糾結的自我覺醒之路,這也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必經之路。

正如斯諾登在書中所說:


“你在潛意識裡做出那些決定,等到完整成形後才會呈現出來——也就是等你終於強大到可以跟自己承認這是你的良知早已為你做出的選擇,這是你的信念所指引的道路。”


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吹哨人”


斯諾登清空了銀行賬戶,把現金裝在舊金屬彈藥箱裡,避免被政府沒收。然後,他做完了家務,修好窗戶,換了燈泡。在一個早晨,他緊緊地擁抱了女朋友琳賽。琳賽出門後,他請了病假,在便箋上寫下:“被叫去出差。我愛你。”然後,他用現金買了飛往東京的機票,又轉機香港。

他已經準備放棄一切——家人,愛人,工作,乃至於生命,決定成為美國政府的“吹哨人”。在書中,他這樣自述道:“在那時,我真正瞭解到這些新科技可能造成的危害。若我們這個世代不介入的話,那未來的情況只會更嚴重。

抵達香港後,他立刻聯繫了之前就溝通過的記者,披露了美國政府的計劃。在這裡,全世界第一次認識了斯諾登,也第一次知道自己已毫無隱私可言。後來的事所有人都知道了——本打算飛往厄瓜多爾避難的斯諾登,在莫斯科轉機時被美國政府吊銷了護照,滯留俄羅斯至今。

斯諾登這樣做值得嗎?或許不會有標準答案。他完全可以像他的同事們那樣,把工作只當成工作就好,不摻雜私人感情。他卻選擇站出來揭露真相,不惜身敗名裂。


有人說他是“叛國者”,也有人說他是英雄,就像一首詩寫裡的那樣:“他變成了浮雕/變成紛紜的故事/今天像惡魔/明天又是天使”。

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不過,斯諾登反映出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

現如今是網絡的時代,網絡隱私權也成為了人們關心的話題。我相信,你寧願讓朋友在家裡住一個月,也不願意讓朋友隨便翻看你的手機,即使十分鐘,這便是我們對網絡隱私的重視。


可弔詭的是,我們對網絡隱私權又驚人地放任。

果殼網一篇名為《網絡隱私:一種親密的幻覺》裡介紹說,哈佛大學數據隱私實驗室的拉塔尼·斯威尼(Latanya Sweeney)提出,僅需郵政編碼、性別和生日就能以87%的幾率確定你的確切身份。你的位置能通過IP地址來推斷(代理服務器除外);你的生日通常自己就會填寫在社交網站上;你的性別能通過你所使用的詞彙來推斷。


只要給出足夠多的對照樣本,你的一段文字就足以將你從一群人中分辨出來。美國東北大學的阿蘭·密斯萊夫(Alan Mislove)發現,僅需要20%的大學生填寫資料就能推斷其好友的一些信息。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或許已見怪不怪:當你在某網站購物時,算法會自動為你推薦類似的商品,這背後其實就是監控了你的搜索記錄。

科技進步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但與此同時,我們的隱私也成了商品被販賣。我們日常產生的數據可以讓企業賺大錢。而網絡上流行的“人肉搜索”,更是直接危害到了每個人的安全,因為這種事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他曝光了美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我們不禁懷念最初的網絡衝浪時代:那時上網是一種探索邊界的歷險,而現在,每個人都不得不謹慎地自我保護,否則很容易就會受到傷害。


多元的網絡逐漸受到巨頭們的侵蝕——試想,以前那麼多獨立的個性網站、論壇,如今還剩多少呢?網絡已不再是自由的天地,而是被權力和利益所壟斷、瓜分殆盡。

斯諾登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科技進步黑暗的一面。它在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可能更便捷地控制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淪為科技的奴隸。

那我們該如何做?這個問題太大,需要專業人士的研究。不過,從這本書中,書單君也看到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監督。

科技不能離開監督,書中斯諾登專門用一章來寫“第四權”,也就是媒體。如果沒有媒體的勇敢披露,斯諾登也不會造成如此廣泛的影響;如果沒有那些記者們的捨身保護,斯諾登恐怕性命都成問題。甚至,在美國,拍攝斯諾登的紀錄片《第四公民》還得到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獎。

正是有媒體和大眾的監督,科技才不會成為——起碼不會這麼快地成為——專橫的力量。



圖源 | 《斯諾登》、《第四公民》

-------------------------------------------

書單君,在《南方週末》做了6年記者後辭職開公號給大家推薦好書。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號【書單】,關注後在對話框回覆“今日頭條”,可以查看我開號四年以來一本一本挑選的年輕人必讀100本好書。

現在關注就有機會免費獲得我為大家挑選的【實體書】一本

每天早上十點,我會用7分鐘為你拆解一本好書。

書單不只是和你分享什麼書好,還會告訴你這書和你的生活工作有什麼關聯,能幫我們解決什麼現實問題:心理成長、職場發展、兩性關係、理財投資等等。

上下班路上,讀讀好書,讓你每天比同齡人多進步一點點(已經有400萬年輕人關注了書單,你不加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