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改委派駐蘭山區方城鎮郭興莊村第一書記 文濤

魯網12月13日訊郭興莊村位於方城鎮駐地東南2公里,新西外環和泉重路之間,屬於典型的城市近郊村。現有村民860戶、2786人,黨員56人,入黨積極分子6名,後備幹部2名,兩委成員5名,耕地面積1800餘畝。

多年來,郭興莊村班子軟弱渙散,思想僵化、因循守舊,擔當精神不足、工作積極性不高。基礎設施薄弱,村內道路無硬化,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橋樑破損、排水不暢,無文化廣場、無路燈照明設施。村內環境髒亂差,村內河道垃圾淤積、五堆遍地,給群眾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村集體無產業、無收入,集體資產流失嚴重,欠債100多萬元,為典型的集體經濟空殼村。文化建設滯後,無文化娛樂場所,多年未真正開展文明評選、文體活動,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匱乏。村內個體小板材加工廠眾多,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無優勢產業。

駐村以來的成效和做法

2018年4月駐村以來,第一書記工作組堅持黨建引領,積極鍛造黨員隊伍、實施民生工程、發展集體經濟、弘揚文明新風,郭興莊村實現了蝶變,被群眾讚譽“舊貌換新顏”。

村級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顯著增強。用力幫帶,讓幹部隊伍硬起來。“送錢送物不如建個好支部”,第一書記把建強基層組織作為重要任務來抓,竭盡全力、不遺餘力的“傳幫帶”。堅持“四個狠抓”,提升基層組織力、凝聚力、戰鬥力。思想上狠抓教育,通過上黨課、外出觀摩、集中研討等多種方式創新教育方式;行動上狠抓落實,每日開晨會,實行辦公會議日常化,責任分工推進各項工作落實;紀律上狠抓嚴守,建立黨員監督平臺,開展黨員廉政教育,設立意見箱發動群眾監督,定期召開組織生活會,建立了民主評議和談心談話制度;奉獻上狠抓考評,制定黨員量化積分考核辦法,要求黨員積極參與村級事務,激發黨員比學趕超的工作積極性。

村莊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提升。群眾之所急,往往是對其生產生活影響大、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為了解村情民意,第一書記逐戶走訪調研,設置“第一書記”意見箱,聽取黨員、群眾訴求、建立“郭興莊大家庭”微信群。針對村民反映村裡沒有路燈,道路泥濘積水,廣場小、圍子溝又臭又髒、朱龍河橋破損不能通行等突出問題,第一書記工作組積極協調籌措資金,累計投資1100餘萬元,完善了村莊基礎設施。其中,投資340萬元實施戶戶通工程,硬化村內道路6萬餘平方米;投資120萬元實施圍子溝治理工程,對河道進行清淤、護坡、綠化;投資300萬元,實施排水、綠化、汪塘治理、文化廣場建設工程,建設10公里排水渠道、西塘廣場,綠化村內道路;投資150萬元建設朱龍河橋;投資39萬元安裝140盞太陽能路燈;投資150萬元建設黨群服務中心一處;投資50萬元改造提升中心大街。這些工程的陸續實施,切實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美化了村莊環境,解決了群眾最為關注的問題,贏得了民心,凝聚了黨心。

集體收入不斷髮展壯大。駐村後,第一書記帶領黨員群眾清資產、辦企業、抓產業,保護了集體資產,壯大了集體經濟,保障了貧困人群生活。成立以村集體為主導,村集體、村民入股的混合所有制公司——臨沂興賢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作為集體資產投資、村級物業託管、增收項目實施的載體。按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發展肉牛養殖產業,與肉牛養殖龍頭企業合作實施肉牛養殖場項目,投資450萬元,建設1000頭規模的肉牛養殖場,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已實現村集體增收15萬元,全部建成後,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20萬元以上。

集體資產清理是歷史遺留問題,涉及面廣、錯綜複雜、老百姓反響強烈,如果不予以徹底清理,郭興莊村土地矛盾無法調和、集體經濟無法壯大。第一書記工作組著力做好土地文章,保障集體經濟壯大。通過全體黨員群眾大會、黨員網格長入戶、發放宣傳單頁等多種方式,宣傳強調清理集體資產、土地入股集體經營對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摸清拖欠承包費底數,由村專職會計將1998年分地後的土地承包入賬清單一一登記造冊,記錄承包人、土地面積、承包期限、欠款金額等信息,兩委成員分工負責,形成工作臺賬。清繳結束後,對繳費信息進行公示,確保公正透明。截至目前,已清繳集體資產70萬元,預計可清繳100萬元以上。

推動土地入股集體經營,讓農業產業“活”起來。村民按照地畝冊土地入股村經濟合作組織,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統一經營,既可以解決郭興莊村由於私下換地、轉包、侵佔導致的土地混亂,又可以利用土地集約化、規模化優勢增加土地收益,提高集體收入。將全村土地收回後,將可耕種土地連片耕種,爭取農業部門種子、化肥、農機等補貼,與企業合作育種,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板皮廠所佔土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委託臨沂興賢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行物業管理,收取物業費及土地租金,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收入。所有產生的土地收益,一部分用於村集體民生事業,剩下的給村民進行分紅。經測算,村集體每年可增加收入100萬元以上。

文明新風揚起來。第一書記努力營造良好鄉風文明氛圍,積極開展文明評選活動。2018、2019年度,郭興莊村連續開展評選表彰,累計評選好婆婆、好媳婦、好鄰居、熱心村民、五好家庭、“美在農家”示範戶等先進典型200餘名。通過文明評選,在全村掀起了倡導真善美的熱潮,形成了發現真情、傳遞真情的和諧氛圍。為保障困難群眾生活,第一書記累計爭取各類民生資金20餘萬元。走訪慰問老黨員、困難黨員群眾,發放慰問品價值2.6萬元;組織“六一”捐資助學活動,發放學習用品及助學金3.5萬元;組織市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義診3次,免費診療困難群眾1名,協調魯南製藥捐贈2萬元藥物;爭取3名貧困大學生補助15000元、1名孤貧兒童補助3000元、8名貧困兒童奶粉價值10000元。通過扶貧濟困,解決了群眾實際困難,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幾點工作體會

帶好班子。村支兩委班子是農村發展的關鍵因素,班子抓好了,才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群眾就有積極性,黨員幹部清正廉潔、勤政為民,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尊重和信任。針對我們村兩委幹部存在的問題,我們積極做好傳幫帶工作。要求黨員幹部遇事講奉獻,處事講公平,不管是建房審批,還是清收清欠,或者土地流轉,凡是老百姓的事情,都要經村民代表大會集體決策,以公平為出發點,只要對村民有好處的,不管多難都要辦。規範村幹部工作作風,向村幹部傳輸“心裡時刻裝著群眾”“群眾事無小事”“以群眾優先”的思想,改變以前形成的思想作風,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工作中,對村支兩委成員從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和工作作風上指導規範。在處理事情上,帶領村支兩委成員一同到場,不停的言傳身教,現場教學,傳授工作方法。在工作程序上,嚴格規範“四議兩公開”“三務公開”等制度,讓群眾瞭解、監督村集體資產和財務收支情況,調整充實了村務監督委員會、財務監督委員會組成人員,建立了完善的村級監督機制。完善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劃分網格區21個,健全網格員聯繫戶制度,保障了農民群眾的參與權。工作作風上,增強村幹部責任意識,兩委成員設崗定責,分工包片開展工作,形成早例會安排具體工作、晚調度進展情況,處理事情公平公正,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做好各項工作。好班子帶出好村子,郭興莊村被評為五星級黨支部、市級文明村。

找準路子。入村後,我們一方面學習鑽研上級扶貧政策、鄉村振興的目標要求和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方向,一方面入戶走訪調研,座談離任村幹部、老黨員、新鄉賢、青年代表、困難群眾,充分了解村民對村莊發展的想法、意見和要求,以人居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困難救助等民心工程為先,制定了村莊發展規劃。產業發展上,針對集體經濟薄弱現狀,結合村莊區位優勢及村民發展需求,多次召開全體黨員會議和群眾代表會議,深入挖潛擴源,多措並舉探索可持續增收路子。解放發展思想,多次組織黨員外出學習,破除為難情緒,樹立敢闖敢試的新觀念。招引先進人才,吸收村內企業家、致富帶頭人到集體企業中任職,與養殖龍頭企業合作,爭取人才技術支持,以人才為支撐點,確保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做好土地文章,農村根本在於土地,針對土地撂荒、種樹待徵、私自調地、流轉混亂等制約發展土地經濟的亂象,採取村民土地入股、集體統一經營的路子,集約化利用土地,才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用好法子。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村班子軟弱渙散,堅決強化班子,提升戰鬥力。對於村支兩委研究的事情,經過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研究後,堅決實行下去,破除一切障礙阻力,在群眾中形成村班子有幹勁有韌性的共識。在解決群眾有關問題上,從情理法多方面進行說服教育,做群眾思想工作,遇到無理取鬧的群眾,堅決進行打壓,形成震懾力,強化村級治理能力。對於群眾合理訴求,堅決採取破除萬難,予以解決,在群眾中形成公信力。第四,對於村支兩委工作中的瑕疵,勇於承擔責任,積極予以改正,得到群眾諒解和認可。一切工作原則以群眾利益為中心,以集體利益為核心來解決問題。(本網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