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靠补贴可以上市,为什么淘集集却走向破产?

当前互联网创业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电商领域,唯品会用了4年时间,将用户数做到了一个亿。而拼多多将这个时间缩短到了22个月,你认为拼多多已经是发展最快的电商了?

不,新电商“淘集集”从0用户到一亿用户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2018年8月正式面市的淘集集,在“借鉴”拼多多的模式基础上,策马狂奔,用户数疯狂增长,成了目前电商领域用户增长最快的公司。

然而,跑的快,倒得也快,仅仅运营了16个月的淘集集宣布融资重组失败,正式破产。破产的代价是留下16亿的巨债,这笔债务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小商家。

这些小商家本来以为坐上了一个新的电商“火箭”,正在期待靠着这波红利,赶上最后一个末班车,结果没想到却成了他们的一个大坑。

淘集集将破产的原因归咎于某个大型机构的投资一直不兑现,但是这个某大型机构想的却是:不要再做接盘侠。

为什么拼多多可以继续举起“100亿补贴”的大旗,在“电商三国”中继续拼杀,而淘集集作为复制者,却没有成功?

拼多多靠补贴可以上市,为什么淘集集却走向破产?

淘集集已经正式宣布破产

淘集集聚焦了更加下沉的市场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占比是41%,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是59%。

淘集集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占比是37%,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是63%。

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来,淘集集的用户比拼多多更加下沉。

做过生意的都知道,最好赚的钱是中产阶级的钱,越往上或者越往下,钱就会越来越难挣。因为中产阶层的人,既有消费能力,又有人口基数,容易为品牌溢价买单。

高端人群虽然溢价高,但是用户基数太少,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处于最低端的消费人群,消费能力实在太弱,更不会为品牌溢价买单。

这一点从电商三巨头的盈利能力也能证明,淘宝天猫是盈利能力最强,京东走高端自营路线,一直在盈亏线上挣扎,而拼多多是一直在巨亏中。

拼多多靠补贴可以上市,为什么淘集集却走向破产?

电商三巨头数据对比

淘集集选择了比拼多多更下沉的市场,直接用户一大半都是来自县城甚至农村人口,虽然速度够快,但是烧钱也更快。

这部分人群,其实没有忠诚度可言,你给的补贴够,我就来,你没有补贴了,我就走。

淘集集靠着“现金红包”,基于微信的社交分享,迅速传播,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但是获客成本,相比拼多多高了好几倍。

拼多多已经是踩着下沉市场的底线边缘在游走,淘集集却是义无反顾的扎进了底层市场这个大坑之中。

拼多多靠补贴可以上市,为什么淘集集却走向破产?

过于下沉的市场未必可行

被数据增长裹挟前进的淘集集

淘集集的创始人回应巨额补贴的原因是:

资本对数据增长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只能加大补贴。

这句话,其实只说了一半,资本从来都是要求快速成长的,因为投资人对回报周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淘集集新增用户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却是因为用户的粘性太差,只能通过不断的补贴获取新用户,弥补流失用户。

每到一个节假日,淘集集就会推出优惠活动,很多商品到了打一折的价格,甚至还有近乎免费的程度。另一个跟淘集集一样敢做免费赠送的是瑞幸咖啡,但不同的地方是,瑞幸咖啡只有第一杯免费,数据也证明,瑞幸的客户留存要好的多。

淘集集在没有抓住任何核心价值的情况下,无法对用户进行有效的留存,一味的补贴获取新客户,只会让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到了自己无力支撑,而投资人也不敢接盘的地步。

拼多多靠补贴可以上市,为什么淘集集却走向破产?

淘集集全场一元起,比拼多多的9.9元包邮更狠

没有通过复制成为巨头的

淘宝没有复制易趣的模式,京东也没有复制淘宝的模式,拼多多也是靠着新打法成为电商第三极。从来没有哪个互联网公司是靠着对巨头的完全复制而成为巨头的。

互联网本来就是一个赢者通吃的世界,在自己独有的模式下,圈住一批受众,后来者只能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的竞争。淘集集完全毫无新意的模仿,以为靠着资本的推动,能够成功挤占拼多多的市场,结果还是证明了:用蛮干和硬扛的逻辑是行不通的。

拼多多靠补贴可以上市,为什么淘集集却走向破产?

每家电商都有自己的独特模式

对创业者的启示

看见铺天盖地的融资新闻,很多创业者坐不住了,幻想着资本助推的快感,喊出了:

我离成功就差一个靠谱的投资人

投资人都不傻,什么时候该用资本去砸,什么时候不该去砸,他们有自己的逻辑和经验。需要资本助推,是为了在新领域上快速占领市场,但是当你作为一个后来者,又没有合理的商业逻辑,自然不会被资本所看中。

多看脚下和前方,不要浮躁创业,低成本高效率是一个永远合理的商业逻辑。低头练好内功,没有成功之前不要声张,到了需要你厚积薄发的那一刻,就要一击命中。

拼多多靠补贴可以上市,为什么淘集集却走向破产?

过渡依赖资本的淘集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