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聊聊这个“水滴筹”


来聊聊这个“水滴筹”

文 | 吐槽君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吐槽君。

最近,一段关于“水滴筹”的视频,悄悄火遍了朋友圈。

作为在信息时代摸爬滚打的一代,拦得住父母买劣质保健品,能跟电信诈骗调侃半小时,山寨、行货和水货更是分的一清二楚。

吐槽君本以为已经练就了火眼金睛,但终日打猎,终被雁啄,没想到我也有上当的一天。

一、水滴筹事件始末

第一次在朋友圈看到水滴筹的时候,吐槽君就猜想了一下他的盈利模式。

· 首先,善款在筹集期满后才会转给被筹集人,这期间庞大的现金流光是吃利息就是一笔不菲的收益;

· 其次,知名度和流量发展起来后,就可以拿到融资,之后就是天高任鸟飞。

商人无利不起早,不怕明目张胆的挣钱,就怕“免费”这两个字,因为免费的一般都是猫腻最多的。

既然有了盈利点,那么这其中猫腻的可能性就比较低了。

于是乎之后在朋友圈看到水滴筹的筹款,吐槽君一般都会捐献一份自己的爱心。

但吐槽君还是嫩了点,没想到众筹还可以这样玩。

一段时间以来,水滴筹在全国40座以上城市大量招募“筹款顾问”

来聊聊这个“水滴筹”

所谓的“筹款顾问”实际上就是地推销售人员,每天在医院进行扫荡推荐,按成单量结算工资

并且还有着严格的淘汰机制:

来聊聊这个“水滴筹”

在这种功利的状态下,慈善也就自然偏离了原本的味道。

所有的地推人员都准备好了相应的“卖惨”模板,把简单询问的情况写在故事里,就直接开始了众筹。

来聊聊这个“水滴筹”

甚至连金额都是没有经过医院,直接由患者和地推人员口头协定……

来聊聊这个“水滴筹”

甚至有一名患者的治疗费用可以通过社保报销50%,但筹款目标依旧全额。

如果真的完成筹款的话,一场大病还能净挣7.5万

来聊聊这个“水滴筹”

你可能会说,当初水滴筹宣传的时候,不是说治疗费用都会进行公示的么,怎么还会出现这种众筹“挣钱”的现象?

原因就是监管根本不像宣传的那么严格,很多筹款在患者提现后,就杳无音讯了(我估计大多数人跟吐槽君一样,捐款之后两三天就忘了,哪还会一直盯着)。

来聊聊这个“水滴筹”

看到这不知道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反正吐槽君的心是哇凉哇凉的,有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赶脚……

二、竟然还在卖保险

在这段视频中,还有一条吐槽君非常在意的,那就是水滴筹在筹款的同时,还在向筹款人推销保险

因为在捐款过后,目睹其他人罹患重疾,很多筹款人也会陷入一种健康焦虑中,在此时推销保险的成功率非常高。

来聊聊这个“水滴筹”

其实能让更多人知道百万医疗险,避免更多的悲剧,本身是一件事双赢的事情。

但在曝出这件事情之后,吐槽君担心这其中还有更多的猫腻,于是不死心的又去翻看了一下曾经在抖音上刷到过的水滴筹广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以首月3元和限量销售为噱头,瞬间就忽悠住了大部分保险小白。

来聊聊这个“水滴筹”

而最为重要的“

投保须知、保险条款及健康告知”则隐藏在很不明显的位置,吐槽君估计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点开查看;

小部分点开查看的人群也会在第一项面对茫茫复杂保险条款的时候放弃查看下去。

来聊聊这个“水滴筹”

点击立即领取就跳转到了付款页面,整个百万医疗险的销售流程简陋的令我吃惊。

无论是吐槽君还是逗逗酱,在日常的文章中,提醒大家最为频繁的就是关于健康告知的问题。

如果不符合健康告知,保险公司绝对是会拒赔的,更何况百万医疗险连两年不可抗辩条款这条遮羞布都没有。

可以想象,在人数众多的投保人当中,肯定会有很大一部分的非健康体;

而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爆出大量的拒赔案例。

届时,“保险都是骗人的”言论又会边声四起,说点“厚颜无耻”的话,那就是吐槽君和逗逗酱这样新一代保险人,辛辛苦苦培养起的公众保险意识,可能就会毁于一旦。

三、写在最后

最新消息是,水滴筹的线下团队已经全面暂停服务,ceo也出来声明,如果整顿不好水滴筹就把它捐给社会。

我相信在水滴筹成立之初,一定是抱着巨大的善意,但很现实的一件事就是,善意并不能当饭吃。

企业是要盈利的,于是屠龙少年最终变成了恶龙

但其实这件事情爆发出来之后,最惨的既不是水滴筹,也不是像吐槽君这样曾经很傻很天真的捐款人。

而是那些真正山穷水尽,无以为继的可怜人

就像视频中的销售人员所讲,众筹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在消耗社会的爱心值。

来聊聊这个“水滴筹”

当一个个众筹骗局被揭开,当善意一次次被玩弄,我们遇到下一次求助时,还回去相信么?

我想扶老人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最后唠叨一句,百万医疗险真的是居家旅行必备佳品,给家人都备一份没坏处

我是很傻很天真的吐槽君,爱你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