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全面形成“招大引强、全域开放”新态势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以实施“开放年”行动为统揽,紧扣“融合发展”目标,按照“政策一宽再宽、利益一让再让、服务一改再改、环境一造再造”的要求,着力搭建开放大平台、强化开放大招商、加强开放大协作,形成“招大引强、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四川西充:全面形成“招大引强、全域开放”新态势

为凤筑巢花开蝶来,着力营造招商引资软环境,吸引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西充县今年1-11月,该县引进到位资金67.67亿元;新签约项目26个,协议总投资230.12亿元;新开工项目20个、新竣工项目14个……在西充这方热土上,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处处昭示着招商引资的勃勃生机。

从“筑巢引凤”到“为凤筑巢”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我们不能放松要求、放慢节奏,必须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西充县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局长庞琼说,过去强调“筑巢引凤”,“巢穴若有、凤凰自来”,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优秀企业、高端人才的流动,将更多关注的是城市的吸引力、产业基础、企业竞争力的本源,需要从“筑巢引凤”向“为凤筑巢”转变。

走进西充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仁和镇百福寺村建设现场,开沟机、挖掘机、筑埂机、运土车……繁忙一片、机声轰鸣,空气里浸润着泥土的芳香。“这里本是一块旱地,根据企业需要,正在通过调型,整理为地田两用。”据现场负责人介绍。企业有着自身产业布局的安排和规划,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打造成更适合企业需要,更利于企业发展的产业项目。

“来西充投资农业产业,看中的就是西充的农业基础优势明显,前景大有可为。”企业现场负责人说出了落户西充的原因,他说,在项目具体实施上,西充县委政府能够接受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西充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促转型、兴产业、助增收的头道工序,立足园区资源优势和有机农业产业基础,不断做大粮油基地、做强粮油龙头、做响粮油品牌,推动形成了粮油产业、价值、供应完整的产业链条,着力破解了丘区农业“种粮不赚钱、规模发展难、机械化程度低”的发展瓶颈,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10+3”产业体系建设和“宜机化”水平提升,形成了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产业发展基础优势。

西充县按照“产业基地发展到哪里、高标准农田就配套到哪里”的思路,围绕“东桃西橙、南薯北禽、中部粮油”现代农业发展布局,近5年整合农业、发改、水务、国土、财政等涉农项目近20亿元,集中连片新建高标准农田26.25万亩,打造农建综合示范区12个,全县高标准农田规模达40万亩,吸引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560家。

同时,该县为解决前端企业后顾之忧,沿链招商引资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入住西充,通过品牌打造、市场开发、农旅融合作为延伸产业链条,培育航粒香、丰森、粮王、德仁和、多福油脂等粮油特色有机农产品品牌46个,招引有机粮油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年加工粮油70万吨,产值112亿元。

庞琼说,从“筑巢引凤”到“为凤筑巢”,西充县招商引资的格局和思路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构筑起温暖舒适的“巢”,更能“引凤来栖”。

从对点招商到以商招商

“看到朋友的企业在西充发展的越来越好,便决定落户西充。”走进四川西充经济开发区北京思杰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厂区,负责人高小奇说出了来西充投资发展的原因,看到干净整洁车间,井然有序的工人,不难想到公司在西充发展状态良好。该公司从事智能交付系统解决方案,涉及智慧城市、校园和医疗等领域。慢慢地,他们的朋友圈里谈到西充发展的话题越来越多,对西充产生了兴趣。在他们的引荐下,10多家企业相继在西充扎根,企业涉及到航空航天、智能设备制造、 石油开采、精密装备等高新技术。

西充县通过以商招商,提高企业质量。该县充分发在县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以商招商。依托有影响力大企业,全力搭建产学研平台,开展强强联合的以商招商模式。同时,发挥深圳、北京等商会的聚集作用,开展点多面广的以商招商方式。通过这一模式,先后成功引进北京景年新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事易通达工贸有限公司、北京恒锐鑫达科技有限公司等。

据庞琼介绍,西充县除以商招商,还多方联动,打出招商引资“组合拳”啃下 “硬骨头”。 围绕“5+5”重点产业招商,大力实施产业集群配套招商、补链强链定向招商、关联企业集聚招商,成功招引现代农业项目10个、高端装备制造项目3个、丝纺服装项目1个、电子信息项目1个。突出重点企业精准招商。聚焦“10件大事”,瞄准“三类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定向定点、靶向发力,蓝润集团、成都雅娴、新鸥鹏教育集团等大企业、大项目。策划重点活动推介招商。全面发起“开放年”行动春夏秋冬“四季攻势”,充分发挥小分队“尖兵”作用,开展招商大会战,截至目前,开展招商活动100余次,拜访目标企业80余家,储备在谈项目30余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个。

据了解,该县还通过项目招商。抓住现代农业、生物科技等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依托平台招商,积极参加“渝洽会”、“澳洽会”、“西博会”等各类投资贸易集会,加强与客商的交流合作以及园区招商等“六大招商”模式。多方联动打响了招商引资“大会战”。引进企业81户,其中规上企业48户,上市公司4家(太极制药、星河科技、四川旷达、通光光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已入驻在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拓展至8.5平方公里的多扶省级经济开发区。在计划投资30亿元,规划占地4500亩的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里,已成功签约香港起航、陈吉旺福、速原中天等19家企业,其中8家已开工建设,2家已投产。

从优化政策到妈妈式服务

西充县按照“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服务不打扰” 的总体要求,实时关心企业和投资者的生产生活,做到“想其之所想、急其之所急、解其之所难、帮其之所需”,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跟踪服务,注重营造尊商、爱商、亲商的浓厚氛围。

“选择落户西充,看上的是西充的有机农业禀赋,更重要的是西充当地政府提供的优惠招商投资政策和‘妈妈式’服务,令人印象深刻。”落户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薯业精深加工企业负责人李志强说,高效是企业的追求目标,在西充投资,从第一次政企接洽、商议土地规模、实地考察,到最终签约落户,这个过程“快得不敢想象”。他说,西充当地政府为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保落地、保开动,企业的各个环节能够如期进行。同时还在厂房建设、技改等方面给予补贴;在税金、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奖励;在金融信贷给予支持;在市场拓展上给予帮助。

“从对方了解信息开始,我们专门成立了专项推进小组,专人专办,招引、洽淡、到全部企业落地签约,仅1个月时间。有何问题,部门现场办公、上门服务。”庞琼表示,建设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能优化西充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该园区建成后可入驻企业50余家,预计年产值过150亿,创税费超1亿元,带动就业万余人。该产业园的建成,不仅能填补川东北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空白,还将成为覆盖川东北、辐射成渝西、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研发展示中心。

“坚持实行‘五个一’项目服务机制,安排专人服务项目,从项目洽谈、项目审批、开工建设提供‘妈妈式’精细服务,实行项目服务全程代办、限时送达制度。”庞琼说,对招引进来的企业实行“一周一座谈、一周一统计、 一周一通报” 的跟踪服务机制,每周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企业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立企业跟踪服务台账,从企业签约进度、审批手续办理进度、企业开工建设进度等方面,实行“一人牵头,多部门协作”制度,全力打造“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爱商护商环境。

西充县不仅在服务上创设良好的投资软环境,赢得了企业的青睐,同时,该县还出台了《西充县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优惠扶持政策》、《西充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相关优惠政策,涵盖新型工业、现代商贸、文化产业、休闲旅游、人才引进等方面71条措施,让企业做得更有信心。

“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必须在硬件设施和软环境上下功夫,把西充打造成‘服务高地’、‘引资洼地’、‘兴业福地’。”庞琼表示,缩短办事流程,实现了“一章制审批、一门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创新推出了预约服务、代办服务等特色举措,实现了审批事项少、收费标准低、办事效率快、服务水平优。通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创业成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宽松的环境,让投资者获利,让创业者成功,让安居者幸福。现已推出有机红薯产业融合发展及精深加工项目、有机乡村慢生活示范带项目、川东北(南充)康养中心项目等10个2020年重点项目。(通讯员 赵荣 记者 戚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