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單:投資一家公司前後要做的所有事


查理芒格說過,投資清單是他最重要的投資和思考工具,今天躺贏君就來說說我的投資清單。

希望你看完之後,直接買指數基金,不要再有想買個股的想法,因為這一通折騰下來,收益率並沒有比指數基金高很多。

巴菲特的鄰居和伯克希爾其他的股東比巴菲特幸福多了,因為巴菲特累死累活,他們躺著分錢就行。

個股投資是非常吃力又不討好的事情,望你慎重選擇這條路。


資產配置:

  1. 看自己的年齡和事業發展階段,年齡越低投入股市的資產比例就要越大,事業發展越初期就越要把時間投在事業上。
  2. 列出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分清哪些是長期的資產和負債,哪些是短期的資產和負債,做好期限配對。留出一定的現金流,以備不時只需,同時預估好自己未來的重大開銷,如裝修,結婚,生子等,資產負債表應該與此配對。
  3. 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不確定性、流動性、收益性),時間與精力,能力範圍,在各類投資品(房產、股票、基金、保險、理財產品、債券、銀行存款等)上分配資金。
  4. 股權投資時根據自身能力和預期回報率,選擇:指數投資、分散投資、集中投資以及長線投資、中線投機、短線投機。並在各種類型的標的上合理分配倉位。
  5. 股權投資時,根據指數距離歷史估值中樞和歷史估值底部的位置,合理分配整體和各個板塊的倉位。充分考慮經濟總體增速,板塊增速,外延性增長佔比,成交量,換手率,重要均線(20日,60日,120日,250日,投資週期越長越是看週期越長的均線),貨幣(M1,M2),股票供給(增發、IPO等)等因素。
  6. 估值中樞以上趨勢向下為加倉大忌。不要對板塊有成見,股市往往是鋼琴行情,主板和小板總是輪動的。同時考慮開戶數、銀證轉賬數、融資餘額、滬深港通淨流入額(即北上資金、南下資金)、成交額、換手率等情緒指標。看上證指數的同時,還要看中證流通、中證500、滬深300指數等多種指數,以防主流指數失真。

選股:

  1. 自下而上:

(1)基本面選股:

1)業績爆發。單季同比增長50%以上。需要注意非經常損益,去年同期基數是否過低,是否有並表,季節性等問題。

2)估值及各項基本面指標中有亮點:PE、PB低,分紅率、ROE高、PEG低、營收業績五年CAGR表現良好且近四個季度依然保持、現金流增長良好、毛利率提高、淨利率提高、週轉率提高等等。

(2)資金面選股:大股東大比例或高金額增持、高承諾股權激勵、高比例高槓杆員工持股計劃、高比例回購、高管增持。

(3)消息面選股:定增大股東高比例認購、公開增發、併購重組。

(4)技術面選股:月跌幅,90天跌幅,半年跌幅,年跌幅前10。底部放量,創歷史新高、突破關鍵均線放量等等。

剔除PE、PB扭曲的股票,PB扭曲多發生於高槓杆企業和資產與貨幣關係疏遠的企業(一般都是重資產行業,比如鋼鐵水泥行業),PE扭曲對發生於盈利有較大偶然性和季節性的(採礦業、傳媒行業、電影行業、出售資產、外延式增長等)。

剔除專業性太強的超出研究能力的股票,如:保險、信託。剔除業務過於複雜估值困難的,如:雅戈爾、樂視網。(這個根據個人能力來定)

2.自上而下:

政府投資增加、政策利好、宏觀數據、行業前沿、大企業的動作(亞馬遜、谷歌、蘋果等)、下游復甦(尤其房地產)、自然事件(厄爾尼諾等)。這種選股方法需要一定的經驗,做投資越久就越能掌握更多的邏輯,也能更敏銳的捕捉到最新的動向。該方法要注意“靴子落地”的影響,也要有對大量先行指標的理解。這就需要從每天的新聞和產業動態裡去挖掘了。

個股研判:

業績:

  1. 判斷行業未來2~3年的增速(根據人口、行業滲透率、GDP、根據你GDP、政府投資等判斷,不同行業判斷方法不同),判斷行業處於概念期、起步期、高成長期、成熟期、盛極而衰期、觸底反轉期。
  2. 公司目前的商業模式:收入來源(賺誰的錢,B端還是C端,用戶群體高端、中端還是低端)和成本結構(重資產還是輕資產)。公司處於產業鏈的什麼位置,上游和下游都是什麼細分行業,公司在產業鏈中低位如何。公司業務的發展歷程以及現狀,行業目前主要的監管政策。關注廣告,廣告的興衰史就是行業和企業的興衰史。周圍的人是否用過該公司產品,體驗和評價如何,淘寶京東等電商上的銷量如何,特別是如果一個市值過千億的公司面向的是B端那就要特別注意,必須從行內人口中確定其地位,因為平時接觸不到它的產品和服務。
  3. 對公司業績未來2-3年的預期增速,增長的驅動因素
    (多選)
    (1)發展新業務(地域擴張、品類擴張、或者完全新業務)
    (2)現有業務銷量增長(下游需求回暖、新開店、行業滲透率提高、搶佔對手份額)
    (3)漲價帶來的營收增長
    (4)規模效應帶來的利潤率提高

(5)三費下降帶來的利潤率提高
(6)原材料等成本下降帶來的利潤率提高
(7)併購
(8)產能擴張


4. 公司是否有業績拐點的苗頭?
(1)從預收賬款判斷(房地產等工程類)
(2)從同行的先行財務報表判斷(如2012年底的草甘膦)
(3)從上下游需求判斷(如2011年的工程機械、2016年的鋼鐵)


5. 行業主要競爭對手:行業排名前三的公司名稱(是否也是上市公司),它們各自的市場份額,毛利率,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比其它主要競爭對手高或低,其原因是:


(1)商業模式不同
(2)售價高
(3)成本低
(4)假賬
(5)關聯交易
(6)規模效應

行業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個體間有什麼差異,核心運營指標是什麼(互聯網的ARPU、活躍用戶,遊戲的ARPU和活躍用戶,銀行的壞賬率、撥備率,製造業的訂單數、合同和中標金額、應收預付佔收入比),上下游關係和當下上下游供需和價格情況。


6.公司的競爭優勢和護城河。護城河分為:無形資產(品牌效應、特許經營、專利等)、較高的轉換成本、低成本、網絡效應。優質的產品、好的管理、高市場份額均不是護城河。且護城河是盈利能力的非充分非必要條件。

7.公司是否為壟斷企業,是否具備自主定價權。壟斷是盈利能力和成長性的非充分非必要條件。

8.公司與上下游關係如何,是否具備較高的議價能力,是否有把通脹傳給下游的能力。上下游的景氣順序是怎樣。

9.公司產品會不會因為技術進步而貶值甚至被顛覆?(柯達膠捲、電子手錶、按鍵機、BB機、顯像管電視)

10.行業是否存在激烈競爭?如高速發展的保健品和旅遊業、航空業等。比如邊際成本趨於0導致服務趨於免費,如券商、網絡服務、工具性型APP、某些軟件等。或者行業內都在瘋狂燒錢,商業模式卻不穩定,如共享單車。

11.主要風險:

(1)增長的極限,如銀行、白電行業。

(2)產能過剩、庫存問題,如白酒、服裝行業。
(3)競爭力下降(商業模式被顛覆),如零售行業。
後兩點可以通過招股說明書、近期募投報告、財報中的管理層討論中找到。第一點就要看估值以及對行業的綜合判斷(結合個股研判第一點的行業增速)。

12.財務分析:縱向和橫向對比ROE(期初、加權平均、多年平均)、負債率、週轉率、毛利率、營業收入、自由現金流(經營現金流-投資現金流,除金融企業外重點關注),重要資產項(注意去附註中找關於收入確認條款、壞賬準備和減值準備的條款)、在投項目、非經常損益、隱蔽資產、重大資產變化項目,關聯交易、海外收入佔比、前五大客戶帶來收入佔比。

以及報表中關於公司戰略、市場情況。合併報表、母公司報表比較。所得稅率。主營中的其他到底是什麼,費用資本化情況。但是大股東的大筆參與定增和增持是可以抵消很多財務上的小問題的,重價值而不是挑毛病。

13.公司大股東增減持、高管增減持、定增、配股、併購、股權激勵、員工持股、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大股東股權質押、遭受處罰、歷史上的黑歷史事件等等一切相關信息。

14.對於市值中小的企業,管理團隊如何,年齡40~50為佳,股權激勵,增持,過去的表現,言行至關重要。大企業(500億以上)如銀行券商保險或者茅臺這就不重要,那些把握行業週期和估值即可,管理團隊對公司影響不大。公司管理層裡女性佔比如何,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研究,沒有女性的管理層公司可能會出問題。

15.銷售人員和研發人員佔比對比,以及人均薪酬同行對比,看看公司是銷售主導還是研發主導,看看和同行比收入薪酬比是不是高。

16.每個股票都不完美,不要雞蛋裡挑骨頭。

估值:

  1. 區分股票類型:
  2. 價值型
  3. 成長型
  4. 週期型

價值型:重ROE與分紅率,ROE>15%,分紅率>5%,PE<15為佳,最好還有每年5%~10%的增速。銀行,汽車,家電,傳統制造業等傳統行業如此。(ROE和PE決定了PB,所以等於PB也考察了,銀行,汽車等有一定週期性的看PB有時候更有效。)

週期型:以PB估值。並判斷一個週期的盈利水平。若是重資產考察經營現金流(一般比淨利潤高,而且反應快)。化工、工程機械、大宗商品、券商屬於此類。PB<1值得關注,PB<0.8最佳。

成長股:用PEG。觀察歷年的營收利潤複合增速,以及最近營收利潤四季度增速,注意有些企業行業需要扣非,有些不需要。PEG<1為佳,相同的PEG(比如都為1)業績增速越快越好。

考慮:

1) 當前 PE所處歷史PE的位置

2) 當前 PB所處歷史PB的位置

3)營收增速,歷史是否穩定,當前是否出現拐點

4)淨利增速,歷史是否穩定,當前是否出現拐點

5) AH溢價,歷史均值,當前水平

6)持有的其它上市公司股權的參考價格

7)大股東/高管/員工持股計劃的增減持,定增的內部人參與認購和併購重組(借殼)大股東關聯方的換股、認購價格,著重金額、佔股比和成本相對現價的關係。定增中產業資本的參與度(還是隻是一些來套利的金融機構、基金)。

8)海外和港股業務相近的上市公司的估值,如果有發展階段比我們靠前的也可以參考以此判斷未來。歷史總是重演的,因為人性幾千年來幾無變化,所以發達國家走過的路對我們很有借鑑意義。


成長股量價齊升為重,控費和提價均不可持續。

週期股以下游回暖,產能出清為佳。


結論:

提煉關鍵詞,你對這家公司的結論(多選):
(1)好公司平價
(2)一般公司極低價
(3)逆境反轉/業績爆發
(4)管理層優秀/分紅率高且記錄良好
(5)大股東增持/公司回購/員工激勵/併購增發等價格打底


交易計劃:

0.是否買入?第二天打板買入?現價買入?等到某價格買入?跌去一半前不考慮?

1.投入的資金是長期資金還是短期資金,資金期限為多長?

2.追求的回報是年化多少?

3.預期收益率是多少?止損位是什麼?有沒有止盈?

4.公司發生什麼樣的未知情況會改變你的交易策略?

5.你發現怎樣的更好的股票,會賣出換股?

6.估值達到怎樣一個不合理的情況你就會賣出?

買入一個公司前應該閱讀但不限於此的材料:招股書、近期募款書、近一年所有公告、經營月報、業績預告和快報、最近5年的年報和中報、相關研報、行業網站、個股歷史、最新政策文件……

個股之外應該閱讀但不限於此的材料:

(1)經濟學常識,包括微觀與宏觀,建議閱讀世界經濟學大師寫的教科書。

(2)價值投資類書籍,例如《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彼得,林奇與菲利普.費雪的書。

(3)會計學及財務管理書籍。

(4)管理學及組織行為學等管理類書籍。

(5)市場營銷類書籍。

(6)金融心理學書籍。

(7)金融史、經濟史類的書籍。

(8)行業的內部人士寫的行業洞察類書籍。

(9)入門級的統計學和概率學書籍。

(10)更為廣泛的關於人性的書籍:如心理學、文學、人類學等。

(11)時政新聞。

(12)國家產業政策。

(13)金融監管政策。

……

最後沒一次交易前後寫好交易日記,定期整理回溯,交易日記包括但不限於:

1)自己的判斷。
2)眼見的歷史。
3)對市場的思考、分析與總結。
4)給自己佈置進一步研究的任務。

寫時需注意:

1. 寫交易日記時要儘可能嚴謹地寫下買與不買,賣與不賣的邏輯,這些邏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被驗證或推翻,從中找到自己當初錯判的原因;
2. 寫邏輯時明確記錄哪些是當時已知的事實,自己的分析和推論都是基於這些前提條件。事後方便回看這些事實是否真的成立,是否真能產生如此的影響;
3. 引述他人評價無論權威也好平民也罷,多點採信,取不同專業背景,不同屁股朝向,避免被一小撮有著共同利益的人,或不明真相的群眾誤導;
4. 列明哪些是主觀假設和猜測

邏輯判斷中的假設和猜測越少越好,假以時日你會發現很多你的假設其實已有事實,只是你沒發現,這樣的假設一旦出錯就很危險;
5. 對交易日記中的邏輯判斷,標明其時效性。例如當下一季財報公佈後密切追蹤事態發展;當估值翻番後,低估的立論不再成立;當國家政策轉向,就是考慮撤退時等。

買前賣後,請檢查一遍你的清單,並隨著你投資能力的增長不斷擴展和完善它,它是你股海狩獵過程中的思維地圖,常用常新,不會迷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