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30年的總結:減少收藏失誤的十大心得

收藏是一種高尚的休閒、怡情、益智的文化活動,是一件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個人的好事,高雅、高尚、高檔。許許多多的人通過收藏,啟迪了智慧,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愉悅了身心,帶來了快樂,豐富了晚年生活或業餘生活,有的還成為富翁。但在收藏過程中,最令人頭疼的是失誤,或稱“走眼”、“吃藥”,花了時間和金錢,得到的卻是仿品、贗品。為此,努力減少收藏失誤,已經成為每位收藏者不懈追求的目標。

藏友30年的總結:減少收藏失誤的十大心得

黃樹丹 花鳥作品

愛上收藏後,我採取了認真學、仔細看、反覆比、刻苦研、謹慎防“十五個字”的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識別能力和鑑賞能力,努力減少在收藏中的失誤。如何防止失誤呢 我主要嚴格把好十個環節,做到“十不”。

一、不超過自己的經濟實力搞收藏。工薪階層,收入有限,收藏的品種、數量,要適應自己的收入水平。具體掌握:一是確定主集品種和兼集品種。不要什麼都收藏;二是對收藏資金做好安排。收藏資金的來源解決得好,不僅能得到家庭的支持,而且能保證收藏經常化;三是不借款搞收藏,不影響家庭的基本生活。

二、不涉足自己不熟悉的收藏領域。收藏的門類很多,一個人不可能都熟悉。對自己不熟悉的收藏門類,就不要涉足。否則,很容易出現失誤。

三、不憑一時的衝動購買價格高的藏品。特別是自己還看不準的藏品,要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多看、多問、多想,如有可能,可查書翻資料,弄準後再買。不可頭腦發熱,心血來潮。

四、不可一次大量購買一種藏品。需大量購買一種藏品時,可先少量買,經過有經驗的人或專家看過後,如無問題,再大量購買,避免買入大量仿品、贗品,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五、不可輕信商販編造的動人故事和媒託之言。動人故事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美麗的陷阱。引誘你向裡面跳,切不可輕信。

六、不要幻想用低價購買到珍稀品。俗話說: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文物商販—般對價格都有個譜,至少他們知道自己的收購價。所以,若低於收購價,他們是絕不會出售的。當然,有些收藏品是他們從民間收購來,由於收購價很低,就有可能撿“漏”。

七、不要購買市場上過多相同的藏品。市場上的藏品過多相同,就有可能是仿品,尤其是新仿品,因此,要選與眾不同、有個性、有特點的藏品購買。

八、不要自以為是、固執己見。“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要多聽別人意見。

九、不要輕視仿品、複製品。在購買藏品時,真的要當假的買,老的要當新的買,好的要當差的買,出的價只能是仿品、複製品的價格。這樣,就是買了仿品、複製品,也不會吃虧。對仿品、複製品不能輕視,關鍵是看工藝。只要工藝精湛,上百年之後,價值也會上升。

十、不要購買出土文物和被盜文物。這是一種犯罪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