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觀察|觸達C端用戶 工農中建四大行共同參與央行DCEP

近日,據《財經》雜誌報道,由人民銀行牽頭,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共同參與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項目有望在深圳、蘇州等地落地。

相較於上一次試點,本次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將走出央行系統,進入交通、教育、醫療等實實在在的服務場景,觸達C端用戶,產生頻繁應用,試點銀行可根據自身優勢進行場景選擇。該試點項目由央行貨幣金銀局牽頭,數字貨幣研究所具體落實。

也就是說,普通百姓將會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到區塊鏈在身邊實打實的落地應用,通過各種渠道走進人們日常生活,消息一出,在這個寒冷的冬季,體會到了區塊鏈技術發揮真正價值的暖意。

時間回溯到2017年春節前夕,中國央行先行在系統內平臺上測試了數字票據交易,工行、中行等五家金融機構全力配合。歷經三年的養精蓄銳,如今走入快車道,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積極參與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項目,這使得央行數字貨幣舉措真正的“呼之欲出”。

事實上,早在今年10月底,就有銀行就法定數字貨幣試點工作、試點場景方案召開相關會議,討論相關方案的可行性問題。各家商業銀行針對數字貨幣試點的項目名稱各不相同,在內部推動上,均由行內一個主要部門作為項目牽頭部門,其他部門給予配合。

中國央行官方人士曾經公開表示,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將採用雙層投放和雙層運營結構(上面一層是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下面一層是商業銀行對老百姓),為此,商業銀行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四大行在區塊鏈佈局上也已經出具模型:

此前金色財經曾報道過一則工商銀行錢包“工銀數字貨幣錢包”截圖流出的新聞。截圖顯示,工銀數字貨幣錢包是法定數字貨幣的載體,是依託法定數字貨幣流通體系的支付工具。協議顯示,錢包從實名角度被劃分為四類。甲方可憑藉有效個人身份證件通過乙方非櫃面渠道或合作方櫃面渠道開立數字貨幣錢包,用於辦理數字貨幣收付及相關業務。

金色觀察|觸達C端用戶 工農中建四大行共同參與央行DCEP

中國工商銀行如今積極試點央行數字貨幣,再次證明了截圖流出並非子虛烏有。在區塊鏈技術上,中國工商銀行在智慧銀行生態系統ECOS 政務、民生等多領域都有佈局。工行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5G、區塊鏈等新技術創新應用,特別是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突破口,率先成立區塊鏈實驗室,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研究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歷時三年,在政務、產業、民生等多個領域構建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區塊鏈服務體系。2018年對外發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級區塊鏈技術平臺,具有高性能的技術架構、金融級的隱私保護方案、軟硬件結合的國密加速技術、易擴展的跨鏈互訪能力。目前該平臺已經取得60餘項核心技術突破,提交41項專利,覆蓋資金清算、資金撥付、銀企互聯等60多個場景。

中國農業銀行也通過區塊鏈技術關注智能增值服務與借貸服務提升。通過與多方簽署戰略協議,構築區塊鏈技術新格局。如與京東數字科技集團近日正式簽署了託管業務《框架合作協議》,啟動雙方聯合打造的“智能託管平臺”,與國內專業區塊鏈電子簽約平臺君子籤達成合作,

解決目前銀行借貸面臨的業務效率低,存證舉證難等困擾,實現銀行在線借貸業務的電子合同簽訂、全流程存證舉證服務及簽約後的司法配套服務,從而構造更高效、智能、安全、放心的銀行借貸服務。

中國銀行通過區塊鏈債券發行,持續擴展區塊鏈應用場景。中行還同步使用了自主研發的區塊鏈債券發行系統,這也是國內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債券發行簿記系統。中國銀行方面相關人員表示,運用區塊鏈技術發行債券,其主要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降低債券發行過程中信息不對稱風險;降低債券發行成本,提高債券發行效率;有助於後續審計和管理。此前據11月20日消息,中國銀行在境內完成2019年第二期二級資本債券發行定價,同步成功測試了自主研發的區塊鏈債券發行系統。

中國建設銀行建設了基於區塊鏈的再保理業務平臺。此前,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還發表題為“擁抱區塊鏈,踐行新金融”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上世紀開始的互聯網廣泛應用已經深刻改變了金融生態,以區塊鏈、人工智能、5G為代表的新技術也將會對金融業態進行重塑,踐行普惠性、科技性、共享性的新金融模式正當時。紀志宏在文章中還表示,建設銀行將繼續以科技賦能金融、以共享構建生態,以貿易金融為切入點,不斷拓展住房租賃、資產託管、精準扶貧等領域,進一步打通創新鏈、應用鏈、價值鏈,探索更多的區塊鏈應用場景。

某接近試點項目的人士透露,“前不久,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推出了賽馬模式,在自願的前提下,各家銀行在深圳選擇場景先行先試,未來哪家試行好,不排除直接採用該模式。”

其實,商業銀行和其他一些商業機構,在IT基礎設施應用和服務體系上,都已經比較成熟,在金融科技方面也積累了很多經驗,人才儲備也比較充分,央行完全沒有必要拋開現有的商業銀行IT基礎設施,再去另起爐灶、重複建設。

在賽制的方式下,四大銀行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推出不同的合作模式。比賽,即是競爭。

由於試點合作主體不同,DCEP的開發模型也不一致,相關人士指出,選擇獨立試點的銀行傾向選擇錢包APP方式;與運營商合作的模式下,運營商傾向推行他們自己的錢包,與SIM卡結合。

為此,商業銀行需要做好多項服務工作,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浙商銀行原行長劉曉春表示:

一是,要進行科技投入,建設自己的數字錢包(相當於現鈔的金庫)和數字貨幣運行系統與央行數字貨幣發行系統對接、與客戶的數字錢包對接;

二是,確保數字貨幣與記賬貨幣、紙幣、硬幣的兌換,在賬戶方面,在現金賬之外要增加數字貨幣賬;

三是、代理央行做好數字貨幣對社會的發行工作和管理工作,包括數字貨幣的回籠;

四是,為客戶製作數字錢包。這個可能是數字貨幣與現金的最大區別,使用現金,客戶是自備錢包或保險櫃,個人也可以直接塞口袋裡。數字貨幣必須有專門的數字錢包,這錢包只能由央行發,或央行委託商業銀行發。

結語:

工、農、中、建這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此前已經在區塊鏈技術上實現了突破,為支付、信貸、小額融資等帶來了諸多便利。如今積極參與試點央行數字貨幣,在交通、教育、醫療以及消費等與人民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日常生活領域都將成為DCEP試點銀行的重點選擇場景,所以,四大行不得不做好隨時上線的準備,在跑馬圈地中佔據優勢,在具備重點領域場景的前提下,選擇可行的應用場景,通過區塊鏈技術為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