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名」豐潤區——火石營鎮地名故事

火 石 營 鎮

「唐山地名」豐潤區——火石營鎮地名故事

火石營鎮位於豐潤鎮東北25千米。轄38個行政村。豐(潤)董(家口)公路過境,村西北有公路可經黃昏峪去遵化鐵廠村。四周群山環繞,正北是腰帶山主峰。每逢農曆一、六為集日,是山區各種土產品的集散地,尤以乾鮮水果為多。耕地4962畝,居民均為漢族。分屬火石營東街,火石營西街,火石營北街三個村。原村西廟內有古鐘可考,該村始建於元代,因長鬧火災,故稱火照營。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發現此處有大量燧石可採,故改稱火石營。1958年屬王官營公社,1961年析建火石營公社,1984年改鄉,1989年改鎮。境內有“潘家峪慘案”遺址。建有潘家峪革命紀念館。

「唐山地名」豐潤區——火石營鎮地名故事

火北

原火石營村西廟內有古鐘可考:該村始建於元代,因常鬧火災,故稱“火照營”。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發現此處有大量燧石可採,遂藉此改稱村名火石營。該村居北,稱火北。

火東

原火石營村西廟內有古鐘可考:該村始建於元代,因常鬧火災,故稱“火照營”。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發現此處有大量燧石可採,遂藉此改稱村名火石營。該村居東,稱火東。

火西

原火石營村西廟內有古鐘可考:該村始建於元代,因常鬧火災,故稱“火照營”。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發現此處有大量燧石可採,遂藉此改稱村名火石營。該村居西,稱火西。

大嶺溝

由原陳家窩鋪、楊家禍鋪、閻家窩鋪、壩牆峪、於家窩鋪、柴家窩鋪、孫家窩鋪等7個自然村組合而成。據查,各村由來如下:陳家窩鋪系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年)遷自附近柴家灣村的陳姓所建。楊家窩鋪系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年)楊姓自附近呂各莊遷此建村。閻家窩鋪系明末閻姓自長甸遷此落居建村。壩牆峪,1921年有三戶人家於此落居,因附近有一座攔洪壩,遂藉此稱村名壩牆峪;1960年,村南李家溝居民又遷此,村名未改,仍稱壩牆峪。於家窩鋪,傳說,明代有于姓父子自附近呂各莊遷此建村。柴家窩鋪系清代柴姓自附近柴家灣遷此定居建村。孫家窩鋪,相傳,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孫姓遷自柳樹,於此定居建村。

水峪

據查,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有十幾戶人家自附近白草坡村遷此定居建莊。因該地夏秋季節雨水自南向北穿村而流,遂得村名水峪。

北嶺

據查,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馮、王、楊、徐四家自山東遷此定居建村,因村南有一土嶺,雨後,水自上分南北而流,故稱該嶺為分嶺,又因村址在嶺之北坡,遂得村名北嶺。

(東、中、西)馬莊戶

據考,村中廟內曾有明萬曆十三年鑄造的大鐘一口,鐘上有文字記載:原村中因孟、孔兩姓居多,故稱村名孟家莊戶。至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有移民從京西採峪至此,自此村中馬姓多於孟姓,遂改村名馬莊戶(大鐘毀於1958年)。後分為東馬莊戶、中馬莊戶、西馬莊戶。

新偏峪

該村系由黃昏峪公社偏峪村分出的一部,因修建邱莊水庫,1960年搬遷至此,故稱新偏峪。

古良峪

據考,村中原有碑文記載: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於此建廟,稱該地古良峪。後有看廟者於此建村,遂以地名稱村名古良峪。

(東、西)珠峪

據查,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由山東移民遷此立莊。時因村南常有野豬出沒,故得村名豬峪。後人覺此名不雅,改稱珠峪(今南山尚有山洞,名野豬洞)。後分為東珠峪、西珠峪。

常峪溝

相傳,清乾隆年間,有移民由路莊子遷此定居,因村居一條6華里長的山溝之中,故得村名長峪溝。後演成常峪溝。

巖口

傳說大禹治水時,用巨斧將山劈開,才出此豁口。今查該地,兩山高聳,中間忽為平地,不像天然,確似人工。

北劉莊

據查,明初劉姓自山東遷此定居建村,故以姓氏取村名劉莊。因系縣內重名村,1982年改稱北劉莊。

柴家灣

據查,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柴姓建村,因村處還鄉河灣,故冠以姓氏取村名柴家灣。

西高莊

據查,清代高姓建村,始稱高莊。後因村中部分人向東遷居,遂分兩村,該村居西,稱西高莊。

龐莊

據查,明初龐姓自山東遷此立莊,始稱龐莊。

東高莊

據查,該村原與西高莊為一村,後分兩片,該村居東,稱東高莊。

楊橋

據查,清代趙姓建村,稱趙家莊。適有還鄉河下游霍氏財主,為富不仁,人言霍氏發家皆仰仗上游河水所照(趙),趙家莊遂改村名揚橋,寓意橋揚得高,橋下水自然大,便將火(霍)衝滅。後揚橋又演成楊橋。

蘇莊

據查,明末蘇氏自山東遷此立莊,故稱蘇莊。

西呂各莊

據查,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呂姓建村,故稱呂各莊。1962年分東西兩村,該村居西,稱西呂各莊。

東呂各莊

據查,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呂氏建村。稱呂各莊。1962年分為兩個村,該村居東,故稱東呂各莊。

比古岫

據查,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有人自東馬莊遷此定居,繁衍成村後,因三面環山,村人多崇古,遂起村名比古岫。

石盤爐

據查,唐代建村。傳說初時該地有一寺廟,內有石制香爐一座,並有八稜石碑,上刻:北有九龍嶺,此有石香爐。遂藉此得村名石盤爐。

徐莊

據查,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徐氏建村,故稱徐莊。

韓巖頭

據查,清初韓、聶兩姓建村,故初稱村名韓家聶,後演成韓巖頭。

五鳳頭

據查,明初建莊,因周圍有山峰五座,村居山下,遂得村名五峰頭,後演成五鳳頭。

魏莊

據查,明末魏姓建村,故稱魏莊。

北曹莊

據查,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曹姓建村,遂稱村名曹莊。因屬縣內重名村,1982年更名北曹莊。

前劉城子

據查,明末劉姓建村,因此地依山傍水,官軍欲於此修築城牆,後不知何故停工,將城牆修在今遵化鐵廠村,遂得村名劉城子。以後又分南北兩個村,該村居南,故稱前劉城子。

後劉城子

據查,明末劉姓建村,因舊時官軍曾於該處修築城牆(後停工,遷至遵化鐵廠村),遂得村名劉城子。後有部分村民搬至莊南另建新村,稱前劉城子,該村居北,稱後劉城子。

白草坡

據查,明末楊、周兩姓建莊,因村址附近山坡的山石呈白色,故藉此得村名“白家坡”。後經楊姓改成白草坡。

趙莊子

據查,明末趙姓建村,故稱村名趙莊子。

(注:後續會為大家陸續介紹唐山更多區縣地名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