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談到中國話劇,不得不提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簡稱“北京人藝”);而談到北京人藝,北京人藝原第一副院長、著名錶演藝術家於是之又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於是之第一次演戲,是在1944年夏天,17歲。他在輔仁大學的一個沙龍劇團中演出話劇《牛大王》。這是一個法國劇本,而當時於是之正在中法漢學研究所學習法語。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從那之後,於是之走上舞臺,再也沒有離開。《龍鬚溝》裡的程瘋子、《茶館》裡的王利發、《駱駝祥子》裡的老馬、《太平湖》裡的老舍……於是之一生留下了諸多的經典話劇形象。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於是之,原名於淼,1927年7月9日出生於河北唐山。於是之在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讀書。之後,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讀初中。1942年,參加北平青年組織的業餘戲劇活動。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1947年,進入北平藝術館工作,並參加了《上海屋簷下》、《大團圓》等話劇的演出。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1951年,在話劇《龍鬚溝》中飾演鼓書藝人程瘋子;同年,在歌劇《長征》中飾演毛澤東,而他也因此成為了新中國成立後最早飾演領袖毛澤東的演員。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1952年,與於藍、牛犇聯袂主演劇情電影《龍鬚溝》。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1958年,在話劇《茶館》中飾演年輕精明的茶館掌櫃王利發。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1959年,與謝芳等聯合出演劇情電影《青春之歌》,在片中飾演地主階級的大少爺餘永澤。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1960年,與周正合作主演戰爭電影《以革命的名義》。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1961年,與曹禺、梅阡合作創作歷史劇《膽劍篇》;同年,與英若誠、童超合作改編了話劇《像他那樣生活》。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1978年,與張瑞芳等共同主演劇情電影《大河奔流》。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1982年,主演根據老舍同名話劇改編的劇情電影《茶館》;同年,創作話劇劇本《絕對信號》。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1983年,與李秀明、李志輿聯合出演革命電影《秋瑾》,在片中飾演組織領導暴動的竺紹康,他憑藉該片獲得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1984年,擔任北京人藝第一副院長並主持工作。1985年,當選為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2005年,在中國電影誕生100週年之際,於是之被評為“中國電影百位優秀演員”​。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他一生視表演藝術為生命,創造了眾多膾炙人口的鮮明藝術形象,受到幾代話劇觀眾喜愛。有人稱他為“話劇梅蘭芳”,而他本人最樂意接受成為“演員於是之”。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作為演員的於是之幾十年來活躍於舞臺和熒屏之上,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的舞臺藝術形象,深受讀者喜愛。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2013年1月20日,於是之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他曾為之不懈奮鬥和熱情擁抱過的世界。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於是之的舅舅是石揮,妻子是李曼宜是北京人,生於1925年,194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後入華北人民文工團(北京人藝前身),在此與於是之相識相愛,並於1950年結婚。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近日,李曼宜親撰回憶錄《我和於是之這一生》,記錄下了風波迭起、世事滄桑中的相依相傍。本書起筆自1949年的相識相知相愛,有愛情和家庭生活的甜蜜憂傷,更有於是之此後60餘年裡在話劇表演事業和個人命運上的艱難跋涉,道出了風光無限的演員生活背後那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話劇演員於是之:他的一生,活成了舞臺上永恆留駐的經典形象

李曼宜老師今年94歲了,祝她健康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