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輩出的江西古村落,曾出過文武狀元,號稱“千古第一村”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古村是什麼?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古村傳承著一種文化精神;有人說古村代表著一種生活態度;也有人說古村承載著很多人對故鄉的記憶、記錄著兒時最美好的回憶。在中國這片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古老土地上,散落著許多如珍珠般閃耀的古村,吸引了無數遊客前往遊玩。

人才輩出的江西古村落,曾出過文武狀元,號稱“千古第一村”

曾經在皖南就遇見了很多古鎮、古村,雖然它們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其實每個古村都有屬於自己的歷史故事、經典景觀。當你走進古村,所看到的一磚一瓦都具有厚重的歷史意義。白牆黑瓦的建築,寧靜悠長的深巷在腦海中拼成了一幅歲月靜好的畫面。除了皖南,在江西也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千年古村。

人才輩出的江西古村落,曾出過文武狀元,號稱“千古第一村”

在江西省地級市撫州樂安縣牛田鎮東南部的烏江之畔,有一處佔地3.61平方千米的古村。這個古村落名叫流坑古村,始建於五代時期的南唐升元年間(937年至943年),距今大約已有1082年至1072年的歷史。古村經歷過十多個朝代輝煌的歷史,上千年歲月的滄桑變化,最終呈現在眾人的眼前。流坑古村目前並沒有完全被商業化所侵襲,展現著古村最原始的面貌。

人才輩出的江西古村落,曾出過文武狀元,號稱“千古第一村”

村子的周圍都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周圍有綠水環伺,村中也有一條清澈的小溪穿堂而過。這種佈局展現了中國古村落喜歡依山傍水而建的傳統風水理念。村中民風淳樸,村民是一個以董氏單姓聚族而居的村落。

人才輩出的江西古村落,曾出過文武狀元,號稱“千古第一村”

據瞭解,北宋年間朝廷重文輕武。於是有先見之明的董氏祖先便傾盡家財創建了學堂、書塾,歷朝歷代不斷的培育人才。自此之後當地科甲鼎盛、官宦如雲。據不完全記載,村中的書塾在明朝萬曆年間有26所,到清朝道光年間達到了28所。村中曾出過文狀元、武狀元各一人,進士34人、舉人78人。其中進入仕途者,上至尚書大人、下至主簿、教諭,有上百人。後來董氏家族轉行經商,慢慢累積了鉅額的財富使流坑古村再一次走向繁榮,但是到了清朝末期又開始逐漸走向衰敗。不過流坑古村曾經輝煌的歷史,使其被譽為“千古第一村”。

人才輩出的江西古村落,曾出過文武狀元,號稱“千古第一村”

人才輩出的江西古村落,曾出過文武狀元,號稱“千古第一村”


在村中目前現存的500多幢建築中,有260多處建築都是明清時期古建築及遺蹟。在這些古建築中有古樸雅緻的當地民居;有宏偉壯觀的宗氏祠堂;有幽靜精緻的廟宇建築,還有古老的牌坊、戲臺、書塾、古橋、天井等象徵著中國文化的建築。在村中走上一圈就相當於在瀏覽了一本中國古村建築大全的書籍。

人才輩出的江西古村落,曾出過文武狀元,號稱“千古第一村”

流坑古村中還有321處珍貴的歷史文物,其中包括高坪別墅、武當閣、狀元樓、翰林樓、“理學名家”宅、文館等標誌性建築,還有很多珍貴的匾額楹聯和家藏文物等。走進當地一戶熱情的村民家近距離的去感受古建築撲面而來的歷史氣息。當地的建築皆是磚木結構的樓房,高一層半。外觀看起來是清一色的青磚灰瓦,高高的馬頭牆佇立當空,與藍天照相呼應與清風朝夕相伴。

人才輩出的江西古村落,曾出過文武狀元,號稱“千古第一村”

人才輩出的江西古村落,曾出過文武狀元,號稱“千古第一村”

進到房屋,內部的格局多為二進三開、一堂一廳,既簡潔又大方。明朝時期的房屋多為前堂後廳,清代多為前廳後堂。當地的建築在堂屋前都設有一個小小的天井,用於採光和通風。又取四水歸堂之意,無形中將人與天銜接起來,體現“天人合一”的意境。堂前的牆壁上還會掛著匾堂、照片、日曆之類的物件。喜歡花花草草的人間還會在天井附近種植很多的植物,就像個小型的花園一樣。周圍再養只鳥、放個躺椅和收音機,在自家屋裡一邊聽著小曲,一邊賞花逗鳥。

人才輩出的江西古村落,曾出過文武狀元,號稱“千古第一村”

人才輩出的江西古村落,曾出過文武狀元,號稱“千古第一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