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闊步邁向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2016年至2019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在南通邁向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征程中,卻顯得格外引人關注。

12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北沿江高鐵、南通新機場、通州灣海港等一批足以重塑區域交通格局的戰略性工程被納入其中,交通建設的重大突破為南通插上騰飛的翅膀,南通不再“難通”。

南通闊步邁向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交通強國的縮影

提起綜合性交通樞紐,南通人首先想起滬通長江大橋——一座互通之橋。

昨天,滬通長江大橋施工現場正在進行調纜準備。藉助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中國中鐵專家將在很短時間內精確調整432根斜拉索的拉力,使得大橋線形達到設計要求。

2016年至2019年間,媒體人踏著浪花,在建設一線和“中國橋樑國家隊”見證了大橋主塔330米新高度、大橋主跨1092米新跨度、主橋斜拉索2000兆帕新強度的誕生,分享著向世界展示橋樑強國跨越的喜悅。

這是一座承載長三角一體化美好願景的橋。今年9月20日,大橋主橋合龍。作為大橋設計單位負責人,中鐵大橋院院長張敏是一位從南通走出去的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他對滬通長江大橋在國家綜合性交通樞紐中的地位有著深刻理解。在他看來,這是一座功能齊備的大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就國鐵而言,它是國家鐵路網“沿海大通道”的組成部分;第二,從城際鐵路看,它可以連接徐州、宿遷、淮安、鹽城、南通,又可以連接從青島過來的連雲港、鹽城、南通,向南還可以到上海、蘇州、嘉興、寧波;第三,就公路而言,它是錫通高速公路的過江通道。“一橋三用,可以緩解蘇南、蘇中和蘇北之間過江通道的緊張。”

滬通長江大橋橫空出世,是“交通強國,鐵路先行”在江海大地的生動縮影。

在交通圈有一個共識:鐵路具備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環保等諸多優勢,在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中處於骨幹地位,必將成為交通強國的“先行者”。

南通開行和諧號動車已有3年,啟東、海門也於近期開行了復興號“綠巨人”動車。但是,鐵路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佔比率還較低,鐵路先行任 重道遠。

市鐵路辦主任薛祖建告訴記者,當前南通正處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江蘇沿海開發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的大好機遇期,亟須鐵路發揮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骨幹作用,高鐵建樞紐、普鐵成網絡;客運通四方、貨運連江海,構建長三角北翼樞紐。

南通闊步邁向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傳承千年的夢想

“通”是南通傳承千年的夢想。自公元958年(後周顯德五年)於江海交匯處築城並命名通州開始,取意即為通往吳 越之路。

2016年至2019年間,在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下,我市搶抓重大戰略交匯疊加的歷史機遇,圍繞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主線,鎖定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目標,以深化交通轉型為動力,以提升樞紐能級為取向,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各種交通運輸方式齊頭並進、統籌協調發展,為建設上海“北大門”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

南通交通運輸部門提高規劃站位,堅持跳出交通看交通,突出綜合交通規劃的龍頭地位,委託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高起點開展南通市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研究。在分析國家戰略、區域格局、南通優勢的基礎上,提出南通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戰略定位,並得到部、省的充分肯定。積極加強與國家部委的溝通協調,主動對接國家戰略佈局,我市躋身港口型、商貿服務型兩類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行列。堅持長遠謀劃,全面啟動《南通綜合立體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等重大規劃編制工作。加強交通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之間的銜接,使交通與城市、產業、文化、生態協調發展,良性互動。

搶抓歷史性機遇,我市全力以赴推動空鐵樞紐、江海聯運樞紐建設,系統謀劃、優化佈局過江通道、高速公路、幹線公路等基礎設施,全面構建具有競爭力、影響力的綜合交通體系,勾畫出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江海組合強港、長三角北翼重要航空港的宏偉藍圖。南通繞城高速、南通至通州灣高速、啟崇高速、南通至常熟高速、如泰高速等5條高速公路,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洋口港區疏港航道、東灶新河以及新江海河等4條三級航道列入省新一輪規劃。全市新增高速公路規劃里程超過160公里,規劃總里程增至680公里。

南通闊步邁向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空鐵樞紐的願景

12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北沿江高鐵、南通新機場、通州灣海港等一批足以重塑區域交通格局的戰略性工程被納入其中,南通邁向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步履穩健。北沿江高鐵既能解決南通主城向東經崇明島與上海更快通勤問題,實現與上海“半小時”同城化,又能向西串聯起南京、合肥、武漢、重慶等城市的沿江大動脈,使南通成為沿江新樞紐。南通新機場將通過建設“軌道上的機場”,與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一起構成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主樞紐。通州灣海港被定位為長江經濟帶集裝箱出海新通道、江蘇新出海口,將發揮公鐵水、江海河聯運的低成本優勢,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江海組合強港。

昨天,南通機場集團與四川川航物流簽訂合作協議,川航在南通機場投放A330-200F全貨機運力,執飛孟買-南通-大阪國際定期全貨機航線,共同推動南通機場長三角北翼重要航空物流基地建設。截至11月底,南通興東國際機場已完成旅客吞吐量320.68萬人次,同比增長26.2%。目前,這座江蘇最早通航的民用機場已悄然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輔助機場”。

眼下,南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有序推進。1號線一期工程28個車站已全部實現地下連續牆封閉,19個車站實現主體結構封頂;2號線一期工程17個車站累計完成1742幅地連牆,16個車站進入主體基坑開挖階段,7個車站開始主體結構施工。1號線一期工程預計2022年3月底開通試運營,“開往春天的地鐵”不再遙遠。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給南通帶來百年未有的新機遇,我市牢牢緊抓南通新機場、北沿江高鐵、通州灣新出海口規劃建設“新三件”,按照上海國際航空樞紐重要組成部分的定位,推進南通新機場規劃建設,結合北沿江高鐵,打造空鐵樞紐。目前南通新機場選址穩步推進,北沿江高鐵明年有望全線開工;加快推進通州灣起步碼頭和專用疏港鐵路建設。空鐵樞紐必將成為南通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新一輪城市佈局的“定盤星”。(南通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