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方案,文理不分科,采取等级赋分制度

期中考试刚刚结束,很多高中学校,尤其是体量大的重点高中,从高一开始,已经进行了等级赋分后的排名。


期中考试学校的赋分结果参考价值有多大?



等级赋分制度下,孩子的高考成绩计算更加复杂,我们怎样才能获得高考总分优势?


已确认参加新高考的高中家长,提前了解赋分制度,才算明白了新高考取得高分的致胜诀窍。

新高考方案,文理不分科,采取等级赋分制度

01

等级赋分制后的潜台词


往年高考,高考成绩就是各科考试卷面的成绩总和。


而新高考下,除了语数英三门科目以外,其他选考的三个科目的成绩,不再以卷面分为准,而是根据一个比例制度进行计分。


新高考方案,文理不分科,采取等级赋分制度


也就是说,选考科目最高分100分,最低分40分,中间分为21档次。


这样的赋分制度,背后隐藏着哪些潜台词呢?


▼ 选考科目最大差距缩小,但水平相近的学生间的差距拉大


按照这个赋分规则,孩子即使交了白卷,也可以得到40分。


也就是说,选考科目的最大拉分差距是60分。


但是,水平相近的考生之间的差距,很可能会拉大。


例如,北京某考生选考了物理科目,在试卷卷面成绩是考到了82分,而这个82分在选考物理的10000人中排到了第3800名,算下比例也就是在4000/10000=38%,则该考生赋分后物理成绩就为79分。


另一考生卷面成绩是81分,正好在第4200名,也就是属于42%的范围,则考生的赋分成绩就是76分。


由此,原本1分的差距增加到了3分。


当然,也可能存在两个分数有差距的孩子被赋予同分。


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会相对小一点,除非出现严重的断层,否则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总体来说,考生最后的赋分成绩,其实取决于该科目的选考人数以及该科目的整体分数情况


▼ 语数英三科成为必争之地,语文地位进一步提升


这一点尤其值得家长们关注。


赋分方案要求把选考科目分数进行折算,无形中就把语数英的地位提升了,拉开差距的科目变成了语数英。


而语数英三大主科里,语文分数的差距是最大的。


所以对于高分考生来说,在保证数学和英语成绩的情况下,语文将成为你逆袭的资本。


所以,与其过多纠结选科,不如将语数英的成绩提高,这个分在什么时候都是不会打折扣的。


▼ 这次期中考试赋分排名,我该不该重视这个结果?


据我所知,很多学校在本次期中考试后,都针对学生赋分后的成绩,进行了排名。


有的学生成绩在赋分后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甚至差出了几十分。这让很多家长都倍感焦虑。


我想提醒各位家长,没必要太过恐慌。


学校赋分和我们真正进行全区、全市、全省统考排名的赋分,其结果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


比如,有的传统强校中“学霸”大多数还是选择“理化生”的组合,这就会使选考理科老三门孩子的赋分成绩偏低,而选考偏文科目的孩子的赋分成绩偏高,所以参考价值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我个人建议,家长们在此次考试中不必过多关注赋分后的结果,但可以针对孩子语数英的成绩进行横向比较。做好试卷分析,及时查漏补缺。


相对准确的赋分还要从全区、甚至全市来分析,这样才相对靠谱,千万不要让校赋分结果,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新高考方案,文理不分科,采取等级赋分制度

02

不要让校内赋分排名影响你的选科


此次期中考试校内采取赋分制排名,那么办学水平一般的学校的孩子,可能会沾沾自喜,但到了全市排名时,就会遭遇重击。


而重点校的中后段孩子,赋分后分数很低,可能会感到迷茫,压力骤然增大。


总体来说,赋分制的这个缺点是很明显的。


比如某一科目赋分时运气成分比较大,孩子需要瞄准名次才方便确定目标等等。


赋分是按照某一选考科目整体人数,按照该群体的选考划出各层次比例,按照选考学生相对位次进行赋分。


可能一名考生仅仅因为所划比例排名四舍五入后,原始分仅仅差1分,那么赋分就整体差3分。


如果该考生运气非常糟糕,三门选考科目都是这个原因,那就赋分时整整差9分,在高考这种一分压百人的情况下,9分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选考科目整体实力都比较强,那么在赋分的时候很可能就没有办法获得很强的分数优势。



在浙江上海,就遇到了物理选考人数太少的情况。究其原因,其实是大家都不愿成为物理科目中的“炮灰”。


物理科目,仿佛成为了学霸的共同选择。


北京吸取浙沪的教训,利用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部分平衡——要想上某些专业,必须选考物理。


现在,新高考选了物理,90%以上的高校专业都可以报考。


理科思维好的学生,会毫不犹豫选择物理。



理性思维一般的孩子们,害怕自己在名次上无法占得优势,赋分会偏低,于是不愿选择物理。


所以,物理选还是不选,让大多数孩子和家长纠结万分。

另外,学生周围学习环境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身在名校实验班,自身定位偏低,可能目标感会更强。


身在办学水平较低的班级,可能就会高估自己的实力,统考赋分排名出现明显的下滑。


总体来说,不要让校内的赋分排名影响你选科的节奏。


给你一个大致的参考:大体来说,中考总分你在全市处于什么位次,高考也将处于什么位次。


普通高中排名靠前不要沾沾自喜,重点高中排名靠后也不要自暴自弃。

选科主要还是参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能力,以及中考该科在全市的大体排名情况。



新高考方案,文理不分科,采取等级赋分制度

03

不同层次学生如何选科


▼ 高分考生


1. 如果赋分的选考科目中,两人分数有差距,但只要位于同样的赋分区间内,则分数差距就不会在最终赋分成绩中反映出来。


2. 高分考生中,最顶尖的一波,各科成绩都不会弱,而语文可能将决定你是否有机会成为高考状元


3. 高分考生中,偏中下的考生,则要多关注一下需要赋分的选考科目,争取让自己的排名比例尽可能靠前,以博取更高一等级的赋分,沾一点新高考的光;


4. 未来想要冲击名校的高分段考生,尽管知道物理+化学+生物的组合竞争激烈,还是建议学霸们选这个组合


▼ 中等考生


对中等考生而言,假设出现以下情况:


第一种:在选考科目的竞争对手中,考生总体水平较高,低分考生少,那么就会导致中等考生的赋分低于自身真实水平。


第二种:在选考科目的竞争对手中,考生总体水平普遍不高,而“学霸”又没有选考,那么中等考生的实际赋分就会远高于自身真实水平。


也就是说,中等水平的考生,一定要注意规避第一种情况,按照第二种情况选择科目,就能得到更高的赋分。



所以说,在某种情况下,选科选的好,真的有机会捡漏!


对于中等考生而言,有以下建议供参考:


1. 避开“学霸”扎堆科目。从北京的数据看,学霸多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的老理科组合,在一些重点中学,重点班的学生们也大多选的是此种组合。


2. 偏理的考生必选物理,专业覆盖率就不用太担心了,基本可以达到90%。这个时候,化学地理或者生物地理都是较优的选择,而且这些都是偏理科思维的科目,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关联性,相对会轻松些。


3. 从等级赋分的角度看,由于生物和地理学习难度不高,而且又比政治得分更有把握,所以选科的人数普遍更多。



从浙江、上海、山东披露的数据也能得到印证,地理和生物的选择人数是最多的。


在新高考等级赋分制下,在基数大、学霸少的条件下,中段考生越有可能出现更多的赋分高分。


新高考方案,文理不分科,采取等级赋分制度

新高考方案,文理不分科,采取等级赋分制度

了解新高考,适应新高考的赋分规则,这是家长和学生需要尽快提升的一种能力。


高三的孩子要跟好老师,注重语数英的学习,夯实各科基础。


非高三的孩子,要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尽快找到专业方向。


最后一句话,无论高考政策怎么改,对尖子生的影响永远都不大。所以,努力学习,争做尖子生,永远是应对高考改革的上上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