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而為”和“以小博大”背後的祕密

  都說期貨市場是“以小博大”的交易


  也都說期貨交易應該“順勢而為”


  大家口口相傳的話,你瞭解麼?

  交易世界裡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老話”,第一個把它說出來的人語焉不詳,道生萬物,給後人無限的遐想空間。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諸多後來者加以敷衍闡釋,然而人多口雜,首創者背後的真意往往卻越藏越深。本文挑兩句很常見的交易裡的老話,返璞歸真,換個角度嘗試解析一下他們的背後的秘密。

一、順勢而為

  據統計(不看統計我也相信如此),對於絕大多數市場裡的交易者來說,趨勢跟蹤是最容易看得到成功希望的交易方式。而“順勢而為”,是諸多交易者剛剛進入市場裡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也是趨勢交易者的無上法門。但話人人都聽說過,卻有幾人能靠這句話盈利?

“順勢而為”和“以小博大”背後的秘密

  我來嘗試著談談我心裡的順勢而為。首先,給出兩個定義:

  趨勢是什麼?我這麼解釋它:一段趨勢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價格朝一個方向運動一段距離,在這個過程中,價格的反向運動,總不超過某個幅度。

  而順勢而為:就是在價格在一段時間裡向某個方向運動了一段距離之後,交易者下注賭價格將繼續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裡向這個方向移動另一段距離,在價格反向波動不超過某個幅度的前提下,一直持倉,否則出場。

  那麼,依據趨勢及“順勢而為”的上述定義,請注意:這個“一段時間”、“一段距離”和“反向幅度“根本是一個因人而異的非常量。如果你的“一段時間”是1個小時,他的“一段時間”是1周;或者,你的“一段距離”是“10個點”,他的“一段距離”是“100個點”,又或者你的反向幅度是“5個點”,他的“反向幅度”是“50個點”,那麼你和他眼裡的趨勢也是截然不同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在論壇上看到兩個“趨勢跟蹤者”討論行情時,一方苦口婆心地勸對方不要逆勢而為,而另一方卻信誓旦旦說我在順勢而為,而指責對方在逆勢,是偽趨勢交易者,如此的撕逼大戰天天在上演。

  誠然,打開任何一個品種的k線圖(不管是什麼週期),的確都非常容易能夠找到一段清晰的或漲或跌的趨勢。比如倫敦金的k線日線圖,把它縮小,縮小到你能看到1999年最低點251美元。一場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從哪個點位開始,這個牛市足足走了12年,直到2011年才終結走到1920美元后才終結。

“順勢而為”和“以小博大”背後的秘密

  我與朋友交流時多次提及過這場牛市。對於大格局交易者來說,這是應該抓住的歷史級別的趨勢。抓住這種趨勢的交易者至少具備以下幾點特點:大格局,不急用的大資金,超強的耐心和自控力

  但其實,能夠同時具備如此幾個特點的交易者,在我的認知裡來說,幾近哲人了,做期貨實在是大材小用

  而如果我們放大這個趨勢裡的回調(甚至是回調裡的回調,或是回調裡的回調裡的回調,哈哈有點繞),也絕對可以作為絕大多數交易者眼裡的有利可圖的趨勢。而且這樣做的利潤,也未必會比一直持倉要小。

  所以,“趨勢”是什麼?趨勢的確是客觀存在的,但這個客觀存在的趨勢,只有在回顧歷史的時候才能確定,身在其中時,很多趨勢都是不確定的

  我以為,對於一個在市場裡真正做交易的交易者來說,趨勢是個性化的,主觀的。你的趨勢與他人無關。每個交易者應該用你自己定義的尺度和標準,去尋找和追隨屬於你自己的趨勢

  屬於你自己的趨勢,也許是別人眼裡的震盪或是回調,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他是屬於你的趨勢。

  你在順勢而為,可一些人可能認為你在抄底摸頂,另一些人認為你在追漲殺跌。但那又有什麼關係?你用自己的規則,去順你自己的勢,讓別人說去吧。

二、保證金交易VS以小博大

  當我第一次進入到期貨市場時,這麼一個觀點非常盛行:期貨交易與股票不同,由於保證金制度的設定,期貨交易可以以小的成本做大的買賣,1萬塊錢可以做十萬塊錢的交易,這是一個充滿光明希望的,讓人可以一夜翻身的以小博大的地方。

“順勢而為”和“以小博大”背後的秘密

  小時候,大人會問我們長大後想幹什麼呀,答案有想做將軍的,有想做演藝明星的,有想做巨星運動員的,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長大後,慢慢會發現自己的天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兒時的幻想只是幻想,終究慢慢地對命運妥協,甘心做一個普通人。而保證金交易,在某個層面上,給了很多人一個重新再活一次的機會。

  聽聽看,“保證金交易”、“以小博大”,坐在空調房裡輕輕點動鼠標,即可像“大人物”一樣控制成千上萬噸的大宗商品流入流出,多麼風騷的遊戲呵--如果玩得爽的同時能順便賺錢的話。但是,在市場裡的時間久了,我一直沒有發現傳說中的從幾萬做到幾千萬幾億的牛人,從幾十萬幾百萬做到幾千幾百的倒是遇到過不少。

  於是後來,很多人痛定思痛,在充分認識到市場的殘酷性和極低的成功率後,提出了:“以小博大”及保證金制度是一個巨大的陷阱,以大博小才是正確的思路。尤其是對於資金量較大的交易者或機構來說,甘心以大博小,依靠自己的巨大資金量,獲取利潤率也許不高,但絕對額可觀的,較穩妥的收益。

  從某個角度來說,“以大博小”相比較“以小博大”是交易者對市場認識深入認識後的妥協,也是交易理念上的進步。

  根據統計(同樣我沒有看統計的細節,但我相信),10年週期的考量,只有小於1%的交易者能最終盈利離開市場。讓我們跳出來,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市場上的自己。你具備什麼優勢,能戰勝市場上99%的對手而盈利出場?這個概率比你考上清華計算機系要低(筆者學渣,舉例而已,真學霸輕拍)。而且請注意,我們要參與的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而非一兩場戰役。

  所以,在市場裡不虧就已經很優秀了,你已經跑贏了市場裡99%的人,看看你在實際生活裡,你確定你在隨機的100人裡是第一名嗎?你如果想每年賺2倍甚至更多,這個難度當然會成倍地加大,你需要在已經很優秀的盈利交易者裡,再戰勝也許99%的人。這有點類似於你需要在畢業之後算總分時,在清華大學裡再戰勝99%的同學。這個難度可想而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如同是成為將軍、天皇巨星一樣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很殘酷的是,生活裡沒有給你的,交易市場裡也不一定會給你。

“順勢而為”和“以小博大”背後的秘密

  所以,那個說出“以小博大”的人是個大忽悠?其實,“以小博大”和“以大博小”都可以是正確的。

  “以大博小”上面已經說了,這個也比較好理解,那麼以小博大呢。

  其實“以小博大“裡面的小和大,和”以大博小“裡的大和小,指的都不是同樣的東西!

  “以小博大”裡的“小”並不是小資金的意思,而指的是小的風險,而“大”指的是大的利潤,以小博大的意思是,以小的風險去博取潛在的大的利潤,翻譯成交易語言就是,在每一筆交易裡,嘗試用可控的小的風險作為受控止損去入場,等待出現潛在的相對於“風險“較大的利潤。

  所以總結一下,“以大博小”是站在宏觀的總資金層面上來說的,放棄掉不切實際的幻想,以一個合理的回撤來控制總風險,嘗試獲取較合理的潛在利潤。

  而“以小博大”是站在每筆交易的微觀層面上來說的

,每一筆交易的達成,應該是冒小的風險,去嘗試獲得大於風險的潛在的利潤。

  當你重複多次進行“以小博大”,最後的結果將是:由於諸多的小的風險的承受,加上偶爾搏到的大的利潤的兌現,終究你收穫的總和恰恰是那個“以大博小”。兩句看似矛盾的話,從而在此完美地辯證統一。

  這才是“以小博大”背後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