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制定便民規劃 將用五種方式銜接地鐵與路面交通

【島內】

以慢行銜接,輔以一定接駁公交、出租車接送換乘服務,拓展暢通、舒適的慢行交通銜接網絡。

【島外】

提倡多方式銜接,打造便捷、舒適的慢行交通銜接網絡,構築區域公交幹線、接運小巴等多層次公共交通銜接網絡。

厦门制定便民规划 将用五种方式衔接地铁与路面交通

BRT文灶站是首個與地鐵1號線便捷換乘的BRT站點。廈門日報記者王協雲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袁舒琪)加強軌道交通系統和道路交通之間的一體化銜接,以擴大軌道交通的服務範圍、提升客流服務效果,廈門正在這麼做。昨日,市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接聽市長專線時透露,為了打通軌道與道路交通銜接間的“任督二脈”,我市制定了《廈門市軌道交通一體化銜接規劃》(簡稱《規劃》)。目前,軌道一號線沿線的路內交通銜接設施已基本按照交通銜接規劃逐步提升和完善。隨著軌道線路的建設,根據沿線實際情況和需求,還將制定更為完善的交通一體化銜接方案,並逐步落實和調整。

該負責人指出,廈門已獲批建設軌道1、2、3、4、6共5條線路,形成了“中心放射、環灣發展”的軌道交通網絡。軌道交通站點覆蓋率較低,直接服務的人口和崗位有限,加強軌道交通系統和道路交通之間的一體化銜接勢在必行。

風雨連廊無縫銜接BRT站地鐵站

根據《規劃》,我市軌道交通一體化銜接方式共有五種,包括步行、公交、自行車、出租車、小汽車等。

軌道與公交之間的換乘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方面在軌道站點周邊佈設換乘樞紐,另一方面通過調整道路上的公交線路和中途停靠站位置實現換乘。針對這個銜接方式,我市已開始逐步優化並實施。如軌道與BRT站間的接駁,繼新BRT文灶站通車之後,二號線沿線蔡塘站也將延續新文灶站的方式,通過風雨連廊將BRT站與地鐵站無縫銜接,還將把原來單向的自動人行扶梯改為雙向的自動人行扶梯,目前該項目已經開工建設。三號線沿線的雙十中學綜合換乘樞紐和蓮坂步行改善方案正在細化中。

軌道與常規公交接駁方面,除現狀公交首末站外,軌道一號線沿線的園博苑、軟件園三期公交首末站已建成投用,火炬園、杏錦路公交首末站正在建設,軌道二、三號線沿線銜接公交首末站正在建設或策劃中。同時,隨著軌道沿線市政恢復提升改造,軌道一號線的部分公交站點已經遷移靠近地鐵出入口,二號線站點遷移正在實施中、三號線站點遷移方案正在優化中。

設置小汽車停車換乘場所

在《規劃》中,有一項特別亮眼的銜接模式被頻頻提及,那就是我市正在大力推行的“P+R”模式。所謂“P+R”模式,即依靠軌道站點周邊設置公共停車場,供車輛長時停靠,以達到方便市民換乘的目的。

據悉,我市主要將在與城市對外交通銜接條件良好的軌道站點處(如進出島通道外圍、國省道、城市快速路附近)設置小汽車停車換乘場所。

目前,軌道一號線沿線的集美學村、園博苑、廈門北站等站點已設置“P+R”公共停車場,可實現停車換乘。杏錦路“P+R”停車場正在建設,軌道二、三號線沿線“P+R”停車場也正在建設或策劃中。

【五種銜接方式】

步行

●主要銜接距離為軌道站周邊500米區域內

通過優化軌道站點出入口,完善集散廣場、步行道和過街設施,構造安全、連續、便捷和舒適的步行系統。

自行車

●主要銜接距離為軌道站周邊500米至1500米區域內

《規劃》要求所有軌道站點都將設置一定規模的自行車停放場、設置遮雨棚,且停放場地將盡量靠近站點出入口,距離不宜超過50米。

公交

●超過1500米銜接範圍

軌道與公交之間的換乘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方面在軌道站點周邊佈設換乘樞紐,另一方面通過調整道路上的公交線路和中途停靠站位置實現換乘。

出租車

●超過1500米銜接範圍

出租車與軌道站點的換乘設施主要通過設置出租車候客位體現,主要有兩種類型:出租車候客區(限定車位,允許等待乘客)和臨時停靠站(即停即走,不允許等待)。

小汽車

●超過1500米銜接範圍

大力推行的“P+R”模式。所謂“P+R”模式,即依靠軌道站點周邊設置公共停車場,供車輛長時停靠,以達到方便市民換乘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