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寧段虎生——我的童年生活


河南洛寧段虎生——我的童年生活

自失去母親後,俺姊妹三個就開始了遊蕩無助的自由生活。

父親除了忙天那幾日在家,其餘大都在陝州一帶賣簸箕。要算我的運氣好,是寵男孩的奶奶領養著我。俺那兩個姐姐是怎樣熬過來的,想起來讓人就有點兒後怕,大姐四歲,二姐才兩歲,扔在一個沒有院牆的大院子裡。三間土坯房外表都沒來得及上泥,特別是冬天,風從土坯牆縫吹進去,身上就覺著給沒穿衣裳一樣。吃飯老是 用樹葉子薰燎著做飯。我印象中的大姐,臉經常就沒怎麼幹淨過,不是墨道道便是灰道道。二姐呢,蓬亂的頭髮裡常夾些麥秸棒棒或樹葉子。

後來,父親常誇我長的最好看。可能是喝奶粉多,或奶粉質熱的緣故,臉蛋兒老是紅撲撲的,又紅又圓,像個鮮紅的蘋果一樣,一口潔白的糯米牙兒,笑起來格外甜。頭上戴頂米黃色的毛線帽兒,上身穿一件大襟裹胸的花棉襖,外套月白色護衣,胸前鏽著醒目的小朋友字樣,前懷還系一條幹淨的小手帕,更逗人喜愛,不知是不是我沒孃的緣故,村裡誰見了都想抱抱。

當然,這都是奶奶的功勞。難怪奶奶去世時,最傷心的就是我了。那時我才五六歲啊,殯葬那天,誰都別想哄乖我,我頭戴大孝帽,手拄一根用白紙條裹起來的哭棍兒,奶呀......奶呀......的哭喊著,從起殯一直到半嶺的墓地,從開始下葬,到墳頭攏好,我一直哭,一直哭,真不知哪有那麼大的勁兒,把嗓子都哭啞了,仍一直哭,哭得一圈大人都眼裡噙著淚水圍著我打轉,哭得大姑都抱住我亂搖晃,連聲說,亮子,亮子,快別哭啦......快別哭啦啊......你傻了......你真傻了呀,好大一陣子才勉強止住哭,然後仍是不停地打嗝兒……

想起來了,那天陪我同哭的還有二叔家的大孩子一一聰弟。

河南洛寧段虎生——我的童年生活

所以說,和奶奶相處的那幾年裡,我算是最幸福了。那時奶奶在寨外的土窯裡住,還帶餵了一條歪嘴母牛,每天奶奶都要早晚跑兩趟去喂牛。當時奶奶己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又是小腳,走得很慢,奶奶一手提小半桶羹水,一手提一小紙盒飼料,我便手扯著奶奶的後衣襟,奶孫倆在土路上慢慢的搖晃著,有時奶奶在寨門口就把我留下了,叫我在坡頭等著,她一個人下到溝底,並叮嚀我別亂跑,她一會兒就會上來的。當時,我真的很聽話,就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手託著臉蛋兒,看著路邊過往的陌生人一個個從身邊走過, 有人還用奇異的眼神打量著我,嘴裡支吾著,這是誰家的孩子,多乖巧。

好大一會兒了,仍然不見奶奶的影子,那時啊!我真就盼望著另一個人的出現,那就是三叔。

那時的三叔,二十出頭,個不高,手腳格外麻利,濃眉大眼,颯爽英俊,只要一見到我,便會飛快地跑過來,將我從灰土地上拎起來,拍拍我身上的灰土,用指頭摁我的心窩逗我,逗得我咯咯的笑出聲為止,然後,就從口袋裡掏出大把的花生豆,巧克力,或是幾包鍋巴一類的小食品給我吃。一會兒,又兩手將我舉過頭頂,我就騎在三叔的脖子上,任三叔隨意的扭呀搖呀……

三叔只所以這樣過分的寵我,也是有一段緣由的。

河南洛寧段虎生——我的童年生活

一次,我和鄰居兩個同齡娃一起玩,後來人家母親來了,一手拎一個孩兒去代銷點買零食吃,走了小夥伴,我心裡自然孤獨,小手摳著指頭跟了過去,眼見人家母親可大方了,誘人的小食品幾包幾包地買,在我跟前走過時竟然沒搭理我,其實我並不怎麼想吃,只想著給他們一起玩,眼見那兩個小夥伴是硬被他母親拖著拽走的,手雖然被母親拽著,但是頭一直扭過來,盯著我看。這一切被巧遇的三叔看見了,他臉騰地紅了,他一下子抱起我衝進代銷點,大聲問我,亮子,想吃啥,叔叔有的是錢,說著從口袋裡掏出一大把錢,當時我發現他的手有些顫抖,帶著一種非常激動的情緒,就這樣買了很多小食品,把我口袋裡塞得滿滿的,前懷多得抱不住,在出門打那母子面前經過時,有兩袋子掉落在地上,我扭頭讓叔叔拾起來,叔叔有意識地一腳踢出老遠,大聲說不要了,咱懷裡多的是,好象顧意說給那媳婦聽一樣。

後來三叔曾多次囑咐我,跟著奶奶學乖點,叔叔不叫你委屈。

總之,三叔一來,就是我最幸福的時刻。難怪有人給三叔起名叫蒼娃來了,以蒼娃愛護侄輩來比喻三叔,一點不為過。

那時候,我最討厭有人說我是沒娘娃,誰說了我,我便用小眼睛瞪他,緊眠著小嘴兒,甚至是目不轉睛地瞪他。

有一次俺家房後頭一個老頭端著飯碗出來了,一見我就逗我說:

”亮子,你媽呢,你可沒媽呀。”

弄得爬在門坎上的我有些無奈,但我馬上反應過來說他:“你可沒奶呀,”一句話惹得跟前人哈哈大笑。有人奚落他,能吧!讓一個小毛孩兒給說住了?弄得老頭子一直撓頭,嘴裡責怪著:“......媽的......這孩子真是,俏皮話不少。”著實讓他難堪了大半天。

現在,我已是三十好幾的人了,有了妻室兒女,有了樓房和車,這歸功於大姐和三叔,沒有大姐的引路指點,我也進不了廠,走不上致富路,沒有三叔出面,苦口破心的調合,也不能和相斷兩年的媳婦重歸於好,我深知,三叔是除了父親以外,第一個把我寵上頭頂的人,我永遠不會忘記童年的記憶,不會忘記姊妹三個失去母愛,摸索著求生的童年歲月,像父親常鼓勵我們的話,上一輩窮,沒傳給你們什麼財富,僅傳給你們自食其力的精神。

我想,有這一條就足夠了,只要我們有窮則思變的志氣,有一雙勤勞智慧的雙手,要自力更生,白手起家,我們的日子一定過得不比任何差。

河南洛寧段虎生——我的童年生活

作者簡介:段虎生,洛寧縣趙村鄉凡東北二組村民,青年任教十餘年,中年從農,晚年憑薄技遊離異鄉,終不枯手中文筆,善描人間情腸,傳播尊老愛幼,宏揚正氣,傳送中華文明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