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與豫劇五大名旦,你不知道的故事

梅蘭芳是我國傑出的京劇藝術家,世界級的表演藝術大師,他以高雅典麗、雍容華貴的藝術氣質,在舞臺上樹立了一種表演風範,不僅在京劇的旦行藝術立於一個至今仍無人企及的高度,而且被各個地方劇種的旦行視為楷模。“豫劇五大名旦”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也受其影響甚深。

梅蘭芳與陳素真

梅蘭芳與豫劇五大名旦,你不知道的故事

豫劇表演藝術大師陳素真,生前曾被譽為“梆子大王”、“豫劇皇后”和“河南梅蘭芳”。1937年冬,清朝遺老鄒少和在《豫劇考略》中稱讚:“豫劇向無坤伶,近十年來始有之。就中陳素真者,為坤伶之翹楚。珠喉玉貌,舉止嫻雅,能造新音,尤工表演,一時以豫劇中之梅蘭芳視之。”陳素真才17歲時,走在街上被三三兩兩的行人譽為“這是咱河南的梅蘭芳”,她還以為旁人嘲諷她是“美南方”呢。後經母親解釋方知:“人家是把我比成了畫上的美人了。可我卻自慚形穢。畫上的梅蘭芳太美了,簡直就是仙女。又過些時,才知道梅蘭芳是個男的,也是個唱戲的。我還納悶,怎麼把我比成個男角呢?我是個極不開竅的土包子,哪會知道是開封的觀眾獎給我的一頂榮冠啊!”從此以後,她便迷上了梅蘭芳,聽唱片,看劇照,學動作,還專門訂閱了當時上海出版的《戲劇旬刊》和北平出版的《十日劇刊》。這是1936年發生在當時的河南首府開封的事。而陳素真和梅蘭芳的直接會晤,則是在1957年。
1957年夏初,陳素真因嗓病去北京看醫生,在田漢家裡下榻。經田漢引見,陳素真在護國寺的梅宅見到了梅蘭芳。當田漢向梅先生介紹:這就是從天津來的豫劇名角陳素真(當時陳素真已從河南開封到了天津,組織了天津市豫劇團),梅先生伸出雙手握住陳的手說:“久仰,久仰,這不是大名鼎鼎的‘河南梅蘭芳’嗎!”梅先生將陳讓至長沙發上,風趣地擬河南口音說:“咱們兩個同名,只不過你是‘河南的梅蘭芳’,俺是‘北京的梅蘭芳’。”一句話說得三人都樂了。陳素真向梅先生訴說了仰慕之情,如飢似渴地討教技藝,梅先生毫無保留地將旦行中的不同手勢和眼神的用法傳授給她,並當場給她做了示範。


此次會晤,使陳素真獲益匪淺,技藝大增,她所創立的陳派藝術也被後人視為“豫劇中的梅派”。

梅蘭芳與常香玉

梅蘭芳與豫劇五大名旦,你不知道的故事

常香玉與梅蘭芳的交往最深。1952年10月,她和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袁雪芬、王瑤卿、蓋叫天7人同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最高獎項——榮譽獎;同年12月,她與梅蘭芳一起參加了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的世界和平會議;1957年,她又與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袁雪芬、陳書舫、郎鹹芬7人聯名在戲曲界提出了提高戲曲質量、不演壞戲的意見書。給常香玉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參加世界和平大會。代表團中,文化界代表有茅盾、梅蘭芳、馬寅初、馮烈、金仲華、吳冷西、賀綠汀、於盈、袁水柏、肖三、邵宇和常香玉等,由副團長宋慶齡、郭沫若領隊,規格相當高,演員出身的只有梅、常二位。梅、常的任務主要是演出,以中國的傳統藝術呼喚和平。梅帶的劇目是《醉酒》、《別姬》片段,常帶的劇目是《拷紅·佳期》、《花木蘭·思家》等片段。因為要錄製伴奏帶,所以常香玉、梅蘭芳和郭沫若三人乘最後一班飛機西行。據常香玉回憶:梅蘭芳先生待人特別家常和藹,像一位長者,又像老師和大哥哥,常用河南話“小妞兒,小妞兒”地稱呼常香玉,活像一家人。在飛機上,梅先生親自簽名送給了她16張劇照,還給她講了許多從藝做人的道理。他對她說:“演戲須認真,假戲要真做;做人要正直,待人要誠懇。要別人關心自己,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常香玉曾親眼目睹梅先生在擦皮鞋時,先把他秘書的鞋給擦好,然後再擦自己的。在莫斯科逗留期間有一場演出任務,因為是第一次面對外國觀眾,又是和梅先生這樣的大師同臺演出,常香玉顯得有些緊張。這被細心的梅先生看出來了,他走到常香玉的跟前,用手扶著她的肩膀說:“小妞兒!不要害怕,我就站在場門口,你下不來臺,有我來圓場。”常香玉在前臺演出時,梅在場門口不時地向她蹺大拇指,表示她演得很成功。常香玉那場戲唱得特別好,臺下掌聲雷動,梅先生在後臺也拍巴掌……

梅蘭芳與崔蘭田

梅蘭芳與豫劇五大名旦,你不知道的故事

【中間一排右數第四個是崔蘭田,第五個是梅蘭芳】

“西府牡丹多芬芳,一枝獨樹是崔腔。賣苗郎中孝婦淚,桃花庵內斷柔腸。兼融東西三上轎,含淚喜唱對花槍。哀婉悽美吟苦韻,人稱中州程御霜。”崔蘭田因擅演悲劇,人稱“豫劇程硯秋”。
1959年4月,崔蘭田率安陽市豫劇團在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對花槍》,她在劇中飾演“白毛老旦”薑桂枝。前來看戲的多是戲曲名家,如蕭長華、梅蘭芳、馬連良、張君秋、小翠花(於連泉)等。演出結束後登臺接見演職員時,梅蘭芳與崔蘭田親切握手,誇她唱得好,演得好,扮相漂亮,別具一格。事後幾天,北京市文化局為答謝安陽市豫劇團的盛情演出,專門組織了一場京、評、河北梆子藝術家的摺子戲專場,其中有李桂雲的《蝴蝶杯·投衙》、喜彩蓮的《小借年》、譚富英的《定軍山》,最後壓大軸的是梅蘭芳的《貴妃醉酒》。這場演出,尤其是梅蘭芳那雍容華貴、典麗高雅的表演風格,看得崔蘭田如醉如痴,大開眼界。中國京劇院副院長馬少波應邀前往安陽市豫劇團駐地中山公園音樂堂幫助加工提高《對花槍》時,轉告崔蘭田:梅先生非常喜歡崔蘭田塑造的這個人物,對唱詞、唱腔、表演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對劇中的扮相特別感興趣,稱讚這個老旦扮相與京劇中的任何老旦都不同,濃妝豔抹,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有助於喜劇風格的演繹。另外,梅先生還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在老旦的白髮鬏上可斜插一朵紅絨花,白中蘊紅,不僅漂亮好看,而且可突出豪邁爽朗的性格,增加喜劇色彩;二是在與羅義“對槍”那場戲中,現在穿的是深古銅色“靠”,梅先生建議改為大紅色“靠”。因為薑桂枝在“南營”一場準備與羅義交戰時,曾有一句唱詞:“叫兒媳找出我當年的舊鐵衣。”“當年”是什麼時候呀?當然是她青年時代,所以應當是紅色“靠”衣。在以後的演出中,崔蘭田均按梅蘭芳的意見改了過來,取得了良好的劇場效果。

梅蘭芳與馬金鳳

1954年元旦,馬金鳳在上海曙光劇場演出,下午6點多鐘,早已化好妝的她正在後臺溫戲,突然有人跑來悄悄告訴她:“梅蘭芳先生要來看你的戲咧。”

馬金鳳又高興,又有些心跳。心想,俺這個河南“土包子”來大上海演出“土”戲,怎勞梅先生的大駕來看戲呢?一想到臺下坐著大師,馬金鳳就非常緊張。梅先生事先就想到了這一層,派人到劇團捎話兒:“叫金鳳同志不要怕,我們都是演穆桂英的嘛!我也是來學習的。”
原來,馬金鳳來上海時,梅蘭芳正在這裡休假。有一天,他在街頭看到一張海報,上面寫著“馬金鳳主演《穆桂英掛帥》”,他為之驚訝。因為他演過許多穆桂英戲,如《槍挑穆天王》、《穆柯寨》等,但從沒有聽說過《掛帥》這出戏。於是請秘書幫他買了票,說:“咱們要看看穆桂英是怎樣掛帥的!”梅先生看這出戏時全神貫注,很少同別人講話,也不輕易鼓掌。但當看到穆桂英在金鼓齊鳴、帥旗飄揚的場面中,戎裝登上河東楊家點將臺,激昂高唱:“……誰料到我五十三歲又管三軍”,他帶頭長時間地鼓掌,並對秘書說:“好,好戲!”

戲罷,梅先生來到舞臺合影留念,馬金鳳像個天真的孩子對梅先生說:“您老來看戲,把我嚇壞了,戲沒演好。”

梅蘭芳與豫劇五大名旦,你不知道的故事

“好!好!你的演出給我開了眼界!”梅先生風趣地說,“我演了一輩子小穆桂英,沒有演過老穆桂英。這個戲只有你們豫劇裡才有。我與穆桂英做了40年的朋友,還不知道她晚年有重新掛帥的故事呢!”
當馬金鳳請求指教時,梅先生笑著說:“你演得好,嗓子好。你的這些特點,著實我來不了。戲中有段唱,一唱七八十句,很動人,我們京劇就來不了。如果京劇搬來這段唱,會唱個把鐘頭的,那就把觀眾唱困了。”


  翌日,梅先生又來看了一次《掛帥》,第三天又看了《樊梨花徵西》,第四天看了《二度梅》。在此之後,梅先生的秘書把馬金鳳和劇團其他主要演員請到梅家做客。馬金鳳一行到了上海梅宅,受到了梅先生的熱情接待。秘書說:“先生看了《掛帥》這出戏,興奮得一夜沒睡好覺呢。”
  梅先生說:“我怎麼能不興奮呢?想不到地方戲有這麼好的節目,特別是《掛帥》這出戏,題材新鮮,我雖與穆桂英相處了幾十年,她老年時代的戲我還沒看到過呢!這出戏值得京劇借鑑。” 為了更好地扶植這出戏, 梅先生幫助馬金鳳提出了幾條加工整理的意見。他認為,地方戲服裝不是太講究,這個問題要研究。他說:“穆桂英是辭職還鄉的,不是被革職,所以在服飾上不能按一般青衣處理。她當時已年過半百,要穿團花紫紅色的‘對帔’,加‘潮水’,才能說明人物的性格,‘頭面’要戴藍‘點翠頭面’。”馬金鳳當即在上海就按梅先生的建議訂做了新的服裝。
  梅先生又問馬金鳳:“你練過水袖沒有?”馬金鳳回答說:“俺河南老師沒有教過。”梅先生笑了:“地方戲可能不注意水袖功,你在表演時水袖上沒有功夫,我光給你說也不解決問題。現在程硯秋先生正在上海演出《荒山淚》,建議你去看看,他的水袖功夫很好,你看了會受到啟發的。”

  在談到戲曲演員的眼神時,梅先生指點馬金鳳:“你在眼神方面要下工夫,你的眼神用得還不夠,許多地方要用眼神來表達穆桂英掛帥時的心情。但眼神要用得適當、嚴肅,不要輕飄。”梅先生對於臺步要求是很嚴格的,他很注意馬金鳳的臺步,直率地說:“你的臺步,走起來有點亂,還不夠規矩。穆桂英雖然年近花甲,但一輩子戎馬生涯,因此臺步要把老元帥的武將氣質表現出來……”
  1957年秋天,梅先生來洛陽又看了馬金鳳的演出,對她在藝術上的進步非常滿意。兩年後,梅先生親自把這出優秀的河南地方戲移植為京劇《穆桂英掛帥》,並親自主演穆桂英,轟動了國內外,成為解放以後梅先生的第一個得意之作。
  最使馬金鳳感動的,是梅先生請她看程硯秋《荒山淚》的事。當時馬金鳳聽了梅先生的建議,非常想看這出戏,但戲票難買,她又不好意思開口。梅先生讓秘書送來了票,並叮囑馬金鳳:“一定要爭取看程先生的戲!”馬金鳳坐在上海人民劇場觀看《荒山淚》,程硯秋舞的水袖感動著她,梅先生的苦心更感動著她……
  1956年《掛帥》劇組晉京彙報演出時,一炮而紅,馬金鳳被譽為“洛陽牡丹”,該劇也被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為舞臺藝術片。此後不久,馬金鳳被梅蘭芳收為弟子。


梅蘭芳與閻立品

 閻立品以擅閨門旦著稱,因而有“永不衰老的少女”之譽。她和馬金鳳是梅蘭芳在豫劇界收下的兩個愛徒。

梅蘭芳與豫劇五大名旦,你不知道的故事

  1954年,閻立品到天津做巡迴演出,梅蘭芳看了戲高興地說:“這是地方戲中少有的閨門旦。”第二天,梅蘭芳派人把閻立品接到住處,與田漢、張庚一起接見了閻立品。梅先生的秘書告訴閻立品:“梅先生看了你的演出,很高興,要收你這個學生,你樂意嗎?”閻立品做夢也沒有想到有這麼好的事,含著淚水拜了師。梅先生鼓勵她說:“你演戲有內在感情,臉上變化快,水袖功很出色,你專攻閨門旦大有希望。”梅先生對田漢等人說:“我今天收了個好學生,都別走了,我請客慶賀!”這是梅先生第一次收地方戲演員為徒。


  梅先生非常重視這位刻苦勤奮的學生,經常給她說戲傳藝,並系統地給她講述了《宇宙鋒》的角色創造和表演技巧,使閻立品得到很大教益。
  1959年春,梅先生在家裡給閻立品說戲以後,把自己心愛的一頂鳳冠送給了她。這是一頂非常珍貴的點翠鳳冠,閻立品手捧鳳冠,含淚發誓說:“老師,我決不辜負您!”後來,每當在藝術實踐中遇到困難時,她就自己問自己:“梅先生為什麼贈你鳳冠?”
  閻立品專心致志地研究、探索梅派藝術,特別著重學習梅先生深入淺出的表演方法和藏而不露、耐人尋味的演出風範。同時兼學其他流派,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聲明:戲緣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分享傳播戲曲好內容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