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這座小山溝裡有座迷你“小水電”

位於廣德南部的茅田山省級森林公園,是黃山餘脈與天目山餘脈交匯之處,自古享有“石奇壓東土,景雅蓋西天”的美譽。這裡不但有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下陽新石器古人類文化遺址以及明朝天啟年間建造的祠山廟。還有一處非常“迷你”的水利發電站,就隱藏在茅田山的山腳下。


宣城這座小山溝裡有座迷你“小水電”


從茅田山景區入口處走進去幾百米,道路的右邊有一座土坯的房子,這座土坯的房子牆面全部是由土夯實而成,房頂的木結構上覆蓋著黑色的瓦片,房子裡還有一個小巧的院子。掩映在藍天下的群山之中,儼然一副農家小院的樣子。如果不是房屋邊豎立著一塊介紹的牌子,很難相信這裡會是一座水電站。



“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修建的水電站,主要是用來碾米的。這個‘迷你型’的小水電站一運轉就是半個世紀。”茅田村黨委書記李本碩告訴記者,當時的茅田村還是一個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小山村,這裡不通路也不通電,老百姓照明只能用煤油燈 ,買不起煤油的,要上山砍松樹,收集松油,讓村民們吃盡了苦頭。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為了使當地的老百姓用上電,當時的茅田生產大隊利用境內高山低谷的地勢而形成的較大水流落差產生有效的天然水能,通過水輪機發電。


宣城這座小山溝裡有座迷你“小水電”


最初小水電站主要是用來帶動村裡的碾米機和飼料機,讓村民們告別了原始的勞動方式。之後又通過維修改造,將水電用來照明。“山水的水量很不穩定,水量充足的時候,一天能發十來度電,水量不夠的時候只能發一兩度電甚至停機。那時候村民家的電燈也隨著水量忽明忽暗,但是無論如何能用上電總是一件讓大家開心的事情。”


十多年後,高壓線拉進了茅田村,村民們也用上了穩定的照明電,這座意義重大的小水電站也漸漸地告別了水電照明的歷史,又開始作為加工農產品的動力使用。到了2000年以後,村民覺得這樣的寶貴資源閒置了實在可惜,申請將水電站和國家電網併網。於是這個“迷你型”水電站的發電量也通過國家電網,走進了千家萬戶。目前,這座水電站已經被保護起來,有望成為新景點。


來源 | 宣報融媒體記者 餘慶 文/圖


審核 | 唐燕群

本文版權為宣城日報社融媒體中心所有,

“微信公眾號:宣城發佈,ID:xuanchengfabu”

謝謝合作

更多好內容,等你來看↓

☞家有老,是個寶!看這位老人巧手製作“虎頭鞋”(視頻)

☞看→整治輪到了宣城這個小區,是你家嗎?


宣城這座小山溝裡有座迷你“小水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