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銀山社區有張“幸福積分單”

赫章銀山社區有張“幸福積分單”

赫章銀山社區有張“幸福積分單”

赫章縣金銀山街道辦事處遠眺 李學友 攝


對於剛剛走出深山石山,通過扶貧搬遷住進赫章縣城西城區移民安置點金銀山街道銀山社區的1萬多名鄉民而言,城市的燈光如此璀璨,街道如此寬廣,讓他們驚歎的同時,也讓他們有一種距離感。如何才能讓這些新市民儘快融入城市生活,讓他們“搬得來、穩得住、能脫貧”?當地社區幹部通過一張小小“積分單”, 用創新點燃了幹部、群眾、黨員共建共治共享的內生動力,激發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和創造力,讓這個易地扶貧搬遷小區洋溢著滿滿的歡樂和幸福。


赫章銀山社區有張“幸福積分單”

赫章縣金銀山街道銀山社區向搬遷群眾會宣傳黨的富民政策(金銀山街道供圖)

“新社區”和“新生活”如何才能畫等號

從銀山社區大門往裡走,銅質路燈造型古樸,寬廣整齊的道路串聯了一棟棟極富民族風格的6層高白色小樓,輔以黃色條紋裝飾,青瓦覆頂。周珍會2018年8月17日從古達鄉新營村搬進這棟連在夢裡都沒出現過的嶄新屋子,度過最初的欣喜,很快又陷入苦惱,因為她丈夫楊紅澤依然沒有放下手裡的酒瓶。

楊紅澤喝了20多年的酒。2009年因酗酒患上肝硬化腹水,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命來,又欠下不少債,家庭生活雪上加霜,周珍會終日以淚洗面。

馬太芬家又是另一種特殊情況。搬來之前,馬太芬住在安樂溪鄉營平村,全村90%以上的耕地掛在陡坡上。丈夫幼時被石塊砸中頭部,落下了癲癇和間隙性精神病的病根,沒有勞動能力。馬太芬一個人撐起了這個家,還要照顧年邁的公公和生病的丈夫,日子過得苦。

類似的治理難題,成了金銀山街道工作組副組長文兵的一塊心病。2760戶13622人,從深山區石山區逐一搬遷而來,不同區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習俗,多數存在文化素質低、衛生習慣差的問題,家庭矛盾種種,致富動力不足,人人自掃門前雪,孩子見了生人就躲……要讓大家搬得來、穩得住、能脫貧,談何容易?!


赫章銀山社區有張“幸福積分單”

赫章縣金銀山街道銀山社區組織義工栽種景觀樹 李學友 攝

文兵把社區幹部召集在一起,要出大招。他吐出兩個字:“積分”。

此前,文兵就在用積分來管自家娃娃的學習。娃娃學習習慣不好,愛要零花錢,文兵給娃娃列舉了若干項目,一項一項打分,長期堅持下來,孩子變化很大。後來赴省外招商考察,文兵發現某家大型企業也在運用積分制管理,不由會心一笑。

積分管理原理很簡單,要做好卻不容易,評什麼?誰來評?怎麼評?都是問號。

銀山社區開始構建組織架構,核心秘訣就是“自己管自己、大家管大家”。


“我們堅持黨建統領,搭建了1個聯合黨委、1個黨總支、2個黨支部、19個黨小組'四級架構',實行黨建帶群團、群團帶群眾‘雙帶模式’推進社會治理。”金銀山街道工作組組長朱啟輝介紹。

銀山社區把社區幹部、基層黨員(樓長)、居民分成三類主體,分別全部納入積分管理體系,力求通過積分兌換獎勵的正向激勵,轉換作風,改變陋習,帶領大家擼起袖子脫貧致富,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赫章銀山社區有張“幸福積分單”

赫章縣金銀山街道銀山社區志願者清掃街道積水 李學友 攝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

“幸福積分單”張貼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圍觀。有人叫好,有人不以為然。

文兵摸了底,搬遷群眾中有87名黨員,平均年齡54歲。“別看年齡偏大,黨性很強,只要充分發揮他們先鋒模範作用,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員就能帶動一片。”

也有部分黨員意識跟不上,此時積分單就開始發揮威力。文兵說,對於積極參加活動的黨員,社區按照政治思想素質、帶領發展能力、履職盡責表現、為民服務水平、矛盾糾紛調處、培訓就業效果“六張積分清單”給予加分,積分高的可以兌換物資獎勵,每個季度兌換一次,通過正向激勵調動黨員積極性。做得不好的地方,當然也要扣分。

“每個季度社區都評選出最美黨員,通過物質和精神雙重鼓勵,激勵黨員在服務群眾中沉下心、俯下身、勤出力,在社區治理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文兵說。

效果首先體現在環境衛生上。幾名穿著黨員先鋒隊紅馬褂、戴著紅帽子的老黨員,帶著幾名繫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在社區裡巡邏開來,看到哪裡有垃圾立即打掃乾淨。

赫章銀山社區有張“幸福積分單”

赫章縣金銀山街道銀山社區志願者清理草坪雜物 李學友 攝


社區幹部李貴倫介紹說:“他們是老黨員陳大忠、吉正學、陳大春、羅開英和少先隊員朱餘、羅嬌、何志瑜。”平時他們自己巡查,週末帶上少先隊員一起。有人不聽勸,少先隊員喊一嗓子,那人臉就紅了,馬上把隨手拋掉的垃圾撿回來,認真丟進垃圾桶。

很快,隨地可見的菸頭消失了,亂停亂放的車都回到了車位上,社區迴歸入住時的嶄新模樣。


今年1月25日特別冷,年僅27歲的社區居民張鴻突發心肌梗塞,在家中去世。張鴻的父親外出走親戚去了,年過半百的母親悲痛欲絕,不知所措。

關鍵時候,72歲的老黨員陳清榮叫來了鄰里互助隊,忙前忙後,把後事料理得妥妥帖帖。至今一說起這事,張鴻母親總是感動得眼圈發紅。

黨員張振東則主動擔起了幫扶馬太芬一家的責任。兩個孩子要上學,張振東幫忙落實了學校;丈夫病發,張振東趕緊送往醫院;馬太芬需要工作,張振東介紹了社區綠化的崗位。“一天90塊,基本上天天都有活幹”,早上,馬太芬穿上綠色工作服出門去,感覺日子有勁頭。

赫章銀山社區有張“幸福積分單”

赫章縣金銀山街道銀山社區孩子們正在開展課外活動 李學友 攝


搬遷群眾周訓華因為要照顧年幼的孩子,無法外出務工,黨員陳付亮幫著他把一樓的房子改成小賣部,並指導他裝修,帶領他進貨。“每天有100多元的純收入,生活不愁,還能照顧孩子。多虧了陳支書。”周訓華感激地說。

一個個黨員,一面面旗幟,很快就舉袂成幕。正月初一,周訓朝患老年痴呆的母親走失,上千名搬遷群眾年都沒過好,幫助他尋找母親,直到第二天在10公里外找到了人。

銀山社區小廣場上豎著一面鮮紅的國旗。某天早上,國旗下突然砌起了嶄新的旗臺,一問,原來是群眾自發找來磚頭和水泥夜裡砌好的。不止如此,從社區到學校,有一小段路還沒有硬化,也是社區群眾自己找來材料,自己動手,把路鋪得平平實實。


赫章銀山社區有張“幸福積分單”

赫章縣金銀山街道銀山社區志願者打掃街道環境衛生 李學友 攝


嚮往幸福的人應該有舞臺

敲開33棟1單元102房間的門,13歲的王定富正在吃晚飯。

“定富,這段時間學校裡有人欺負你沒有?作業完成沒有?要好好學習嘞,今後可不許逃學了啊。”前來走訪的李貴倫關切地問。

“最近沒有逃學了。”王定富小聲地回答。

13歲的王定富從小父親去世,母親一個人把他和哥哥王靜拉扯大。今年王靜上高三住校,媽媽又外出務工,剛上初一的王定富成了沒人管的孩子。李貴倫擔起了“家長”責任,老師有什麼事就打電話找李貴倫,他每天晚上還要上門去走訪。


赫章銀山社區有張“幸福積分單”

赫章縣金銀山街道銀山社區搬遷群眾孩子迎來第一個“六一”兒童節(金銀山街道供圖)

“類似定富這樣的孩子,社區有40多個。”李貴倫說,“社區還有上百名空巢老人,我們都要隨時走訪,看看他們需要什麼幫助。我們可以說是既當父親又當兒子。”

社區裡辦起了“四點半學校”,孩子們下午放了學,在裡面學唱歌學跳舞,時間一長,孩子們個個臉蛋紅撲撲的,見了生人再也不躲了。

楊紅澤還是老樣子,天天喝酒天天醉。社區幹部看了看他的積分單,早就被扣得沒剩多少分了。


社區幹部決定走一步險棋。很快,楊紅澤接到通知,因為他的積分不及格,所以社區決定暫緩向他提供非政策性服務。

楊紅澤不以為然。沒想到一進家,看見女兒哭成了淚人。“爸爸,就怪你天天喝酒,使我上不了四點半學校了。”妻子周珍會也哭。楊紅澤這下明白了,在燒酒和女兒成長的選擇上,自己不能再糊塗。


赫章銀山社區有張“幸福積分單”

赫章縣金銀山街道銀山社區為搬遷群眾子女辦理轉學手續(金銀山街道供圖)

再遇見楊紅澤,李貴倫開玩笑打招呼:“紅澤哥,今天沒去整兩杯?”

楊紅澤一本正經回答:“戒了!我現在只喝飲料。”

積分管理不是空談,對於幹部來說,幹事的人就會有舞臺。2019年春節,金銀山街道工作人員張振東、彭冬、韓贇、王凱等被評為“黨建+積分”先進個人,年終績效排前列,積分還兌換了米、油等物資。

不久,組織部門考察提拔幹部,張振東因工作突出,積分最高,被推薦為考察對象。

27歲的李貴倫剛搬來時當了樓長,把整棟樓的環境衛生、鄰里糾紛等處理得井井有條,3個月後從樓長轉任社區居委會主任助理。

積分管理對於積極投入公共事務的群眾一樣有舞臺。


赫章銀山社區有張“幸福積分單”

赫章縣金銀山街道銀山社區積分平價超市(金銀山街道供圖)


社區臨時商業一條街,人來人往。“本來豬油賣15塊錢一斤,我收你12塊算了。”街中間,有兩個攤位的徐世友,聲音最洪亮。

“因為他積極參加社區活動,積極幫助比自己困難的群眾,積分高,社區就獎勵性的租給他兩個攤位。”李貴倫解釋。

“我一個攤位賣生活日用品,一個攤位賣肉,現在每天有將近200塊錢的純收入。”創業走上正軌讓徐世友更加懂得感恩,“這段時間豬肉很貴,我賣的肉比市場上便宜2元錢。遇到暫時付不起錢的,我就賒給他。大家都不容易,相互幫襯嘛。”

如今,銀山社區居民們的幸福感越來越高。相對應的是,申請入黨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目前,我們已經發展了12名入黨積極分子。” 銀山社區副支書陳付亮說。


赫章銀山社區有張“幸福積分單”

赫章縣金銀山街道銀山社區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業(金銀山街道供圖)


據悉,銀山社區還有叫做“五個一”的大計劃:

——建立一個實訓基地。建立了530平方米的培訓就業創業中心,今年累計培訓3837人次,建立發製品加工工匠場一個,累計輸出到野馬川園區發製品車間技術工280名。

——建立一個社區工廠。目前 5000平方米的社區工廠已完成建設,企業即將入駐,預計可就近就地解決1300人就業。

——建立一個扶貧微創園。目前308個門面8700平方米的扶貧微創園主體工程已完工,即將面向搬遷戶投入使用。

——建立一個微田園。在移民搬遷社區附近流轉土地300畝,每戶移民領種一塊地,既能解決家庭一年瓜果菜蔬的支出,又能讓離地離鄉的老百姓重溫田間勞作與收穫的喜悅。

——建立一個合作社。按村社一體的組織方式建立一個合作社,開展物業管理、微田園建設、勞務輸出、城市經營等業務,既能解決村集體經濟空殼問題,又能解決移民就業問題。

赫章銀山社區有張“幸福積分單”

赫章縣金銀山街道銀山社區搬遷群眾孩子走在放學回家的街道上 李學友 攝


目前,銀山社區共有勞動力4249人,已就業3430人,就業率81%。

27歲的吉貴英是個山歌手,不要小看她,在網上有著10多萬粉絲。親眼見證社區由亂到治的轉變,吉貴英有感而發,把社區寫進了自己的歌裡:“鐵漢男兒要爭氣,坐等救助不是你,創業立志要奮進,白手起家靠自己。美好幸福雙手拼,男兒有志貴如金,坐等救助不爭氣,白手起家才是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