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這一週|藍圖繪就,“一極三區一高地”開步走

這一週,最令長三角地區振奮的消息莫過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重磅發佈。

12月1日,《規劃綱要》正式發佈,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將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互配合,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佈局。藍圖繪就,做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文章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一系列細化措施正在長三角大地全面鋪開。

長三角這一週|藍圖繪就,“一極三區一高地”開步走

12月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羅文表示,作為指導長三角地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一體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綱要》分析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所具備的基礎條件以及所面臨的機遇挑戰,明確了“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也明確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一極”指的是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要求長三角地區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高創新策源能力,提升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競爭能力,在促進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中發揮“穩定器”和“主引擎”作用,增強對全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三區”指的是全國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要求長三角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方面當好排頭兵,先行先試,為全國其他地區作出榜樣、樹立標杆。

“一高地”指的是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要求長三角進一步加快各類改革試點舉措集中落實、率先突破和系統集成,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推進全方位開放,加快構建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格局。

長三角這一週|藍圖繪就,“一極三區一高地”開步走

此外,“北京西路瞭望”關注到,發佈會現場,羅文還介紹了《規劃綱要》的三個顯著特點。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對於長三角區域來說,一體化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一體化比協同、協調的要求更高,既是長三角發展的重點,也是難點。

明確“分區域”和“分領域”兩條推進路徑。從分區域看,《規劃綱要》提出要按照以點帶面、依次推進的原則和由小到大的範圍,以新片區拓展功能、示範區先行探索、中心區率先複製、全域集成推進作為一體化發展的空間佈局,更加有效地推進一體化發展。從分領域看,《規劃綱要》提出要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對跨省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區域協同創新等已經具備條件的領域,明確提出加快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對營商環境創建、市場聯動監管、公共服務等一定程度上具備條件的領域,重點是建立健全相關體制機制,逐步提高一體化發展水平;對尚不具備條件的領域,強調融合、聯動、協調,提出了一體化發展方向。

突出“示範區”和“新片區”兩個重點區域引領帶動作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的總體方案已經公佈實施。示範區率先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從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示範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片區以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等為重點,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引領長三角新一輪改革開放。

長三角這一週|藍圖繪就,“一極三區一高地”開步走

《規劃綱要》出臺首周,趁熱打鐵勁頭足。“北京西路瞭望”注意到,圍繞“一體化發展”,本週長三角地區動作頻頻。

12月1日,京港高鐵商合段、鄭阜高鐵正式開通,阜陽、亳州兩市近1600萬人民邁入“高鐵時代”。京港高鐵商合段、鄭阜高鐵的順利開通,只是今年長三角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一項重要成果。隨著年底徐鹽鐵路、連鎮鐵路董淮段的陸續開通,長三角地區高鐵線路將達到22條,運營總里程將突破5000公里。《規劃綱要》提出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未來長三角鐵路網特別是高鐵網將進一步加密,交通紅利持續釋放,將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長三角這一週|藍圖繪就,“一極三區一高地”開步走

12月2日至3日,長三角四省市人大推動長三角地區醫保一體化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三省一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和相關專家圍繞三省一市群眾普遍關注的醫保一體化議題進行研討交流。長三角地區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試點於去年9月推出,截至今年10月底,長三角門診直接結算總量累計達40.38萬人次,涉及醫療總費用8859.08萬元。目前,異地門診結算已覆蓋長三角全部41個城市,聯網醫療機構達到3800餘家。長三角居民都可以帶著醫保卡實現住院和門診直接結算、實時報銷。

長三角這一週|藍圖繪就,“一極三區一高地”開步走

5日,滬蘇浙皖政府參事室在上海簽署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此次簽署的合作協議主要內容包括:建立常態化溝通協作機制,加強三省一市參事室機構互動、人員交流、信息溝通,整合資源力量,組織三省一市參事聯合開展重大課題調研等。

長三角這一週|藍圖繪就,“一極三區一高地”開步走

“北京西路瞭望”注意到,6日的發佈會現場,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的常務副省(市)長悉數到場,介紹《規劃綱要》的有關情況,並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上海:堅持“四個放在”,舞好“龍頭

《規劃綱要》提出要發揮上海市的龍頭帶頭作用,在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方面,上海將如何舞好“龍頭”?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寅在發佈會上表示,將堅持“四個放在”,突出“四個聚焦”,積極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

將上海發展放在中央對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上、放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放在全國發展大格局中、放在國家對長三角發展的總體部署中思考謀劃,加快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建設,努力構築中心城市的功能優勢,為其他地區發展賦能提速,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當中積極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聚焦重點領域與兄弟省市協同抓好推進

聚焦重點區域率先突破

聚焦重大項目強化任務落實

聚焦重大平臺深化合作

江蘇:抓好“三件事”,揚製造業之長

《規劃綱要》明確,發揮江蘇製造業發達的優勢,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就如何抓住一體化發展機遇,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的融合發展這一問題,江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樊金龍表示,總書記要求上海要充分發揮好龍頭作用,蘇浙皖要各揚所長。江蘇的“長”就長在製造業,用好這個機遇,對江蘇是一大考驗。當前主要是抓三件事:

梳理江蘇現有製造業當中比較有競爭力的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包括物聯網、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這13個集群也是為長三角世界級產業集群提供了“種子”選手,目的是參與全球的合作與競爭。

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再滾動梳理一批“卡脖子”技術,目前梳理出126項江蘇製造業發展參與全球競爭需要解決的重點技術問題,將採用“揭榜掛帥”的方式整合資源,持續攻堅,努力解決好這些問題。

按照《規劃綱要》和一體化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佈局。總的來說,在世界產業集群建設當中,江蘇一定按照國家規劃綱要的部署要求,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在國家發改委等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與滬浙皖攥成拳頭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浙江:推進“三區三中心”建設,打造數字長三角

《規劃綱要》明確,要發揮浙江省數字經濟領先的優勢,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創新高地。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馮飛表示,將和滬蘇皖一道,共同謀劃建設長三角數據中心等一批戰略性數字基礎設施,共同培育雲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安防等一批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聯手打造全球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具體來講,浙江將重點推進“三區三中心”建設。

“三區”是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引領區、產業數字化轉型示範區、數字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先導區。將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主線,實施“五個100”,即建設100個無人車間、無人工廠,培育100家骨幹數字企業,推進100個數字化重大項目,實施100個園區改造,設立100億產業投資基金,並將“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深入推進政府的數字化轉型,率先推進數字經濟地方立法。

“三中心”是推進數字科技創新中心、新型貿易中心、新型金融中心。將積極構建以之江實驗室為主平臺、浙江大學和阿里巴巴為核心、科研院所重點企業協同參與的“一體、兩核、多點”的科技創新佈局,主要是聚焦基礎性、前瞻性、引領性的重大創新。還將與滬蘇皖共同打造G60科創平臺,加快推進電子世界貿易平臺(eWTP)的全球佈局,打造移動支付之省,建設錢塘江金融港灣,有序發展新興金融業態,鼓勵數字經濟創新成果率先在浙江試水示範。

安徽:拉長長板,錯位發展

《規劃綱要》指出安徽具有創新活躍強勁、製造特色鮮明、生態資源良好、內陸腹地廣闊等四大優勢。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在會上表示,將在上海龍頭的帶動下,聯手蘇浙、揚皖所長,在進一步深化合作中,拉長長板,錯位發展。

立足創新優勢,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全面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濱湖科學城、合蕪蚌自主創新示範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和10個高標準的省實驗室、10個省技術創新中心等分平臺建設,推動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融通發展,攜手滬蘇浙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

立足空間優勢,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優選地。將整體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協調,圍繞補鏈、延鏈、強鏈,高水平地打造皖北承接產業轉移聚集區和皖江產業轉移示範區,加快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培育建設一批省際產業合作園區,一手築牢新的“銅牆鐵壁”,一手構建“芯屏器合”的現代產業體系。

立足生態優勢,構建綠色發展樣板區。將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繼續深入實施林長制、河長制、生態補償機制,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的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加強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共同構建長三角地區生態安全屏障。

立足區位優勢,構築對外開放新高地。著力構建東西高鐵大通道,全力打造合肥國際航運集散中心,共建一體化的城際軌道圈、國省干支網、能源保障線、信息高速路,實現更高水平的協同開放。

整合 交匯點記者 方思偉

素材來源 中國政府網 上觀新聞 交匯點新聞 浙江新聞 中安在線

圖片 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