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美食」40年不变的那碗粿条汤

最好的美食,莫过于用心烹调出来的。

在揭阳,假如你说要吃炒粿条,那么市民多半都会推荐你去揭东区埔田镇吃炒笋粿条。假如你说喜欢粿条汤的话,那么人们肯定首推蓝城区白塔镇的桐坑粿条汤。

  要说桐坑的粿条汤,也有很多种,比如牛肉粿条汤也是极受食客欢迎的。但是令揭阳人口口相传的桐坑著名小食,则是这里的鹅肉粿条汤。

「揭阳美食」40年不变的那碗粿条汤

  把桐坑粿条做出名的老大、老三都后继有人,如今两家店均是由其子辈掌勺经营。

「揭阳美食」40年不变的那碗粿条汤

  新鲜优质的食材,是桐坑粿条汤美味的基础。

「揭阳美食」40年不变的那碗粿条汤

  极鲜的肉汤配上爽口韧滑的粿条,实在是回味无穷。

「揭阳美食」40年不变的那碗粿条汤

为了让顾客能随时吃到最新鲜的肉类,林晓龙、林镇雄在店的周围找一块空地,圈养从周边选购来的鸭、鹅。

「揭阳美食」40年不变的那碗粿条汤

  许多食客不辞驱车几十里来到桐坑,就是为了尝上一口地道的桐坑粿条汤。

  在揭阳,假如你说要吃炒粿条,那么市民多半都会推荐你去揭东区埔田镇吃炒笋粿条。假如你说喜欢粿条汤的话,那么人们肯定首推蓝城区白塔镇的桐坑粿条汤。

  要说桐坑的粿条汤,也有很多种,比如牛肉粿条汤也是极受食客欢迎的。但是令揭阳人口口相传的桐坑著名小食,则是这里的鹅肉粿条汤。

  兄弟俩做出“响遍潮汕”的粿条汤

  旧时人们说的桐坑乡,如今分为桐和、桐联两个村。桐坑乡制作粿条始于何时没人说得清楚。一名上了年纪的老者介绍说,他孩童时期村里就有很多人家以此营生。如今,这里仍有多户人家在“炊粿条”,每天做出大量的粿条送往汕头、潮州、深圳、东莞等地市以及揭阳市各地。

  桐坑鹅肉粿条汤,是桐和村的林锡标、林文波两兄弟做出名的。林锡标是家中老大,林文波排行老三,村里的老辈人则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大咪”、“三咪”。今年68岁的林锡标,回忆起往事时仍十分感慨。据他介绍,他与三弟从10多岁就开始卖粿条汤,至今已有40多年了。兄弟俩卖的粿条汤不是跟别人一样粿条与肉一起煮的,他们的粿条汤和肉是分开卖的,先用猪肚、猪肉、鸡鸭鹅等食材煮出一锅鲜汤,再把鲜汤加进粿条,煮熟的肉晾干了另卖。

  当时家里穷,迫于生计,兄弟俩每天在家里手工磨出米浆做粿条,然后煮好肉、做好粿条汤,用竹篮装着肉和粿条汤拿到圩市上卖。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肉是一种奢侈品。对于在圩市上忙碌到饥肠辘辘的乡亲们来说,老大、老三的鲜嫩鸡鸭肉和爽口的粿条汤更是极大的诱惑,所以每次老大、老三挎着篮子来,都会被乡亲们围上几重围,带来的鸡鸭肉和几十碗粿条汤很快就卖光了。后来,老大、老三都成家,就分别在圩市的四脚亭中摆摊,这时,兄弟俩的鹅肉粿条汤已经在周围小有名气了。

  老大、老三的粿条汤真正走出桐坑,则是因为揭阳建市初期的一个契机。当时市里在白塔镇召开了一个大会,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就想着用当地最有特色的美食招待宾客,于是就邀请了兄弟俩到镇政府内制作鹅肉粿条汤充当午宴。各地宾客一尝纷纷竖起大拇指,回去之后一传十、十传百,随后就有大批的食客专门到桐坑来品尝粿条汤,桐坑鹅肉粿条汤自此闻名潮汕大地。

  最大秘诀是选用新鲜优质的食材

  如今,老大、老三都后继有人,这两家都已不在圩市中摆摊了。老大家自15年前就搬到桐和学校前,由儿子林晓龙掌勺。而老三不幸中年早逝,其大儿子林镇雄把店挪到村中的老电影院5号,至今也已8年。林晓龙、林镇雄的两家店相距仅有三四百米。

  这两家店的营业时间都是从上午11点起,到凌晨1点。食客们到店里所看到的粿条汤的制作是很简单的,两家店的粿条汤制作程序都是一样的,炉头上有3口锅,一口锅装着鲜猪肉、猪肚、鸡鸭鹅肉等煮出的浓汤,另一口锅装着浓汤稀释出来的淡汤,第三口锅只是白水,用来煮粿条的。林晓龙向我们演示了煮粿条的过程:先摆好碗,撒上一些葱花,然后舀上一勺浓汤,再舀上一勺淡汤,搅匀,把切得如细面的粿条煮开后捞起放到碗里,最后用小汤勺加上蒜头油。香喷喷的粿条汤十分诱人,极鲜的肉汤配上爽口韧滑的粿条,实在是回味无穷。粿条汤一般都是搭配着白切肉上桌的,有猪肚、猪粉肠、鹅肉、鸭肉等,刚端至面前就能闻到浓香,煮得恰到火候的肉很是鲜嫩可口,令人两颊留香。

  有些人会问,是林晓龙家的粿条汤好吃,还是林镇雄家的好吃?所以在采访期间,我们特地分别品尝了两家的粿条汤,尝起来都是一样的好味道,细细品味的话,林晓龙家的汤稍清更为鲜美,而林镇雄家的汤稍浓更为鲜香。不管哪家,一到饭点,店里的桌椅就都坐满了人。要是节假日,附近的村道就会停满了来自各地的小轿车,有的人甚至晚间驱车几十公里,不管夜色已晚,就为了到桐坑吃上一口粿条汤。

  当问起制作这么好吃的粿条汤有什么秘诀时,林晓龙、林镇雄这对堂兄弟异口同声地说:“那就是新鲜优质的食物原材料。”堂兄弟俩在寻找优质肉类材料上着实下了很多功夫。一大早,他们就得到市场选购本地猪肚、猪粉肠、猪肉等,鸡鸭鹅等平时都得亲自到周边的镇村寻找货源,只有亲眼看到、摸到,他们才会相信,才会选购。为了店里不断货,他们两家都专门在店周围找块空地,圈养了一些鸭鹅等,让食客每天都能吃到最新鲜的肉。

  毫无保留将手艺传授他人

  自桐坑鹅肉粿条汤出名之后,全市各地的街头巷尾,不乏能见到挂着“桐坑粿条”招牌的小食店,甚至是珠三角,都能见到桐坑人外出开的小食店。

  有人戏说林晓龙和林镇雄,“桐坑粿条”是因为他们两家而声名在外,要是早年注册“桐坑鹅肉粿条”商标,这些年早就赚个盆满钵满了。可是这堂兄弟俩听了也只是笑一笑,憨厚地说不用了,桐坑粿条汤能在外地受欢迎就好。

  这堂兄弟俩不仅不计较外人打着他们家闯出来的名号做生意,甚至是有人来拜师,他们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桐坑粿条在外头能受欢迎,也就是我们家的骄傲。” 林镇雄说。他的妻子也随声说道:“不仅是外头来的人,我们都教人家做,甚至还有人在外头已经开好店,请镇雄去掌勺几天,他都二话不说就去。”

  我们在林镇雄店里采访期间,村里一位白发老人一直在一边看着,有时还争着为我们介绍过去的事。他说,老大老三兄弟俩刚开始卖粿条时,一碗粿条2分钱,一盘肉才4分钱,只需要花1毛钱,就能吃得很满足,如今,40多年过去了,粿条汤的味道一直没变。其实,不变的表面上是粿条汤的味道,实际上是林氏兄弟两家多年来坚持诚信经营的待客信念。

来源:揭阳日报 本文图片由 林碧鸿 摄,□记者 林宝凤 林烁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