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少年時曾經讀過一本書,叫《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是老一輩著名女作家丁玲所著的優秀長篇小說,它描寫的是解放初期河北懷來桑乾河畔一個叫暖水屯的村莊,剛剛解放的農民為追求美好新生活所進行的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小說很生動,很吸引人,記得那時的我看得津津有味,幾乎一口氣讀完,從此成為女作家丁玲的粉絲,也對那條有著一個好聽的名字的河流—桑乾河印象深刻。好多年後有一天,當突然發現原來我的老家山陰就坐落在桑乾河中游河畔,桑乾河水千年流淌不息,滋潤孕育著老家的父老鄉親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代傳承著,我的心裡莫名地興奮,無限感慨,覺得生活真是充滿了戲劇性。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其實,小的時候,我對自己的老家是很陌生的,那時父母都在左雲縣工作,我是在父母的工作地出生成長的。有時隨父母回老家,也是短暫停留,行色匆匆,記憶中只有老家那個貧瘠的小村莊,以及隱隱約約聽入耳中的父老親戚們因貧窮而產生的糾紛與抱怨,還有半夜趕火車時縣城那個瀰漫著劣質菸草味、嘈雜破舊的小火車站。那時,偶爾有老家的親戚來我家作客,也總是訴說著生活的艱辛與不易,使我從小對老家的印象是貧窮與落後。直到在左雲一中讀到高三時,馬上面臨著高考,學校從外面請到了一些名師為我們解疑答難,而這些名師竟然來自我的老家—山陰的第一中學。當時我是否曾向我的同學們炫耀過現在已經不記得了,但是在心中暗自激動自豪是肯定的。想不到在我的印象中充滿窮苦與哀愁的老家,居然在不聲不響中凝聚了如此雄厚的師資力量,教育水平在當時的雁北十三縣已躍升到第一位,聲名鵲起。一個地方教育水平的高低總是與當地的人民素質、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想來山陰老家的全面騰飛已是指日可待。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後來我工作後結婚成家,愛人也是地地道道山陰人,從此更是與山陰有了剪不斷的聯繫,對山陰、對桑乾河的的瞭解日益加深。據愛人回憶,小的時候,他們一幫淘氣的小孩經常到桑乾河游泳嬉戲,雖然每年都有戲水的大人或小孩在河裡溺亡,而且學校三令五申,家長嚴格禁止,但是那片清澈純淨的河水對正處於對大千世界充滿探索精神的小男孩們吸引力太大了,他們依然冒著挨學校處分、被家長狠揍的風險隔三差五偷偷跑去,義無反顧投入桑乾河的懷抱。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的冬天,一位縣城的老師從城外深夜回家,路過桑乾河,他以為冰面結實,想抄近路穿越河面,結果落入冰窟。自己掙扎著爬出來後,全身已溼透,忍著寒冷,掙扎著向家的方向爬行,就在他已爬到城邊離家已經不遠的地方,終於還是沒有堅持住…,第二天一早才被人發現凍亡街頭,令全城大人小孩唏噓嘆息。桑乾河在帶給岸邊人民福祉的同時,也把它冷冽猙獰的一面展露出來。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桑乾河水浩浩湯湯,奔流不息。山陰的經濟終於不負眾望,有了長足的發展,讓父老鄉親們走出了貧窮困頓。後來在父母家再碰到來訪的親戚朋友們,他們的臉上已看不到愁苦與哀怨,取而代之以滿足和欣喜的笑容。更可喜可賀的是,山陰縣的教育風生水起的年代,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的莘莘學子,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無論在本地還是在北京,我們都遇到過許多活躍在各行各業才華出眾、出類拔萃、為社會創造不凡價值的山陰人。

近年來,隨著國家提倡環境治理,桑乾河岸也建立了溼地公園,這一兩年我都曾有幸去遊玩。只見這裡草木豐茂,河水豐足,植被茂密,還有水鳥盤桓河上,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起初,溼地公園還設有水上娛樂項目,但桑乾河水流出山西,再流經河北,後彙集官廳水庫,供給首都人民生活用水,為減少桑乾河水的汙染,山陰人民放棄了自己的娛樂消遣,取消了溼地公園的這些水上娛樂活動,為提供首都人民更純淨的生活用水,做出了無私的奉獻。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桑乾河九龍灣段坐落著明朝萬曆首輔王家屏紀念園,園區恢弘肅穆,莊嚴古樸,為桑乾河、為山陰這片土地注入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王家屏,這位山陰人的傑出代表,才傾朝野,剛直不阿,當年辭相還鄉後,一直到百年終老,一直守候在家鄉這片沃土上,家鄉人民都尊稱他為王閣老。如今,閣老的紀念雕像巍然矗立在桑乾河畔,他以深邃睿智的目光注視著家鄉這片肥沃的土地,默默祝福著他的後世子孫。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桑乾河水日夜流淌,叮叮淙淙,彈奏著一曲曲優美歡快的旋律。然而就像生活的洪流總是會不期然地遇到阻礙一樣,桑乾河也是千迴百轉的。時間之河跨入上世紀末的時候,山陰縣的發展出現停滯,無論經濟方面還是教育方面,每況愈下,逐漸被周圍區縣超越,讓所有關心山陰發展的父老鄉親焦慮困惑。想起《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書中所描繪的,那個年代的人們為了追求美好生活,不斷奮進,雖經歷重重困難,依然堅韌不拔,最終達成理想目標。小說來源於生活,生活永遠都是充滿了戲劇性的,起承轉合、高潮低谷都是戲劇性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無論丁玲著書的當年,還是時代已極大進步的現今,只要太陽依舊照在桑乾河上,誰又能阻擋人民對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腳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