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2002年6月5日,中山市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签定

共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协议,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独立学院。从此,中山学院成为中山市乃至珠三角地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图源:网络)


大学之梦

中山向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解放前就由华侨捐资创办了多所条件较好的学校,解放后基础教育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作为名人的故乡,中山需有自己的大学,这是几代中山人的梦想。

中山曾在1964年间办过两所劳动大学,一些工厂也曾办过取名为“七·二一”大学的教育机构,但从办学条件、教学内容和师资水平来看,这些教育机构距正规大学的要求相差甚远。实际上,中山比较正规的大专教育,始于1982年创办的佛山市广播电视大学中山分校(简称中山电大,后独立开办)。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图源:网络)

“中山电大”创办之初曾用石岐第一中学南校舍小礼堂上课(现已拆除),1984年迁入石岐莲塘路良朋里中共中山市委党校内的新建校舍。当时的电大,实质仅是一个教学辅导点,主要的教学资源是依靠电视、电台播送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由中山的老师当面辅导,但它却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山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市委党校(中山市档案馆藏)

华师中山班

改革开放初期人才奇缺,国内高校设施落后。经济刚起步的中山,敢想敢为,大胆地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合办中山班,由中山市政府出资200万元,在华师大校内建起一幢六层高的中山楼,在中山选拔一批优秀青年,请华师老师来培训。1983年,中山班开设了日语、生物班,随后又开设了英语、物理等专业班。这几批学生毕业后,全部回到了中山,成为了80年代中后期中山发展的生力军。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华南师范大学(图源:网络)

中山这种地方与高校合作,按地方需求,有目的定点培养人才的模式,开创了全国先河,受到了各方面的赞许,经验得以在全国推广。中山又一次实践了中山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曲线办大学
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创办一所中山人自己的“孙文大学”,一直是许多先贤的心愿。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展开,人才紧缺的问题日益严峻。1985年,中山获准开办“孙文高等专科学校”。尽管未能满足心愿,但总比没有好。孙文学院选址在当时仍荒凉的石岐莲峰山麓,1985年开办了英语班,1986年增设了秘书班。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中山市孙文学院外景(中山市档案馆藏)

1985年12月,中山与中山大学签订了长期友好合作协议书,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将拟办的孙文大学办成中山大学分校。1986年10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山大学孙文学院。孙文学院受中山大学和中山市双重领导,教学业务归中山大学领导,日常行政工作由中山市领导,学院经费则由中山市负责。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中山大学孙文学院,摄于1987年(中山市档案馆藏)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1991年慈善万人行上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队伍(中山市档案馆藏)

当时孙文学院的定位是根据中山市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以应用学科为主,兼顾基础学科,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办学,开展成人职业教育,培养地方急需人才。以培养两年或三年制专科生为起点,将来逐步发展。

为了充实教学力量,1990年,孙文学院与中山电大合并,采用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方式办学。


吴桂显的义举

尽管校名与体制几经变化,这所中山市的大学有今天的辉煌,我们绝对不能忘记一位倾情教育的著名爱国侨领。熟悉中山教育的人都知道,没有他可能就没有学院的今天,是他一手撑起了学院的天地,他可以称为中山市的“学院之父”。他,就是中山荣誉市民吴桂显先生。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1988年3月18日,吴桂显先生在其捐建的孙文学院教学楼等工程奠基典礼上致辞。(中山市档案馆藏)

吴桂显先生祖籍中山,一生在日本艰苦创业,虽积蓄殷实但算不上富商。他于1979年首次返乡后,多次捐资华侨中学、郊区中学、员峰小学等多间学校。当他得悉中山决定创办一所自己的大学时,感到由衷的高兴。当得知当时政府财力有限,为了支持中山办一所有规模的大学,他毅然决定卖掉在东京银座最繁华地段的一处价值2亿日元(折合1200万港元)的房产,所得的钱全部用来给孙文学院捐建一幢教学楼、一幢实验楼和一座图书馆。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1988年3月18日,中山市举行28项建设工程落成庆典,图为孙文学院教学大楼等工程奠基典礼现场。(中山市档案

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了使捐建的校舍赶及在新学年和孙中山诞辰123周年竣工,吴桂显先生在自己的房产未成交之前,毅然从日本银行贷款2亿日元,及时将钱汇给学院,使该院工程得以及时施工,但他自己却另掏腰包多承担了170万日元的银行贷款利息。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1989年,吴桂显先生捐建的孙文学院三项工程落成,图为吴桂显先生捐建的大楼。(中山市档案馆藏)

伴随着这三项工程的顺利竣工,吴桂显先生又出资18万美元,从日本购进一批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捐赠16万美元,购置一批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赠予学院。在中山市,吴桂显先生捐款数额巨大,惠及城乡,福荫桑梓,却没有一个工程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吴桂显先生捐建中山师范科学楼、艺术楼的落成剪彩庆典。(中山市档案馆藏)

受惠于吴桂显先生的学校遍及全中国有几十间之多,谁曾想到,这位善长仁翁在日常生活上却是十足的“清贫”。他一生都住在8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里,他的书房在晚上铺上垫子就成了睡房。他不抽烟、不喝酒,吃的是粗茶淡饭。他每次回中山,除参加各种庆典穿套较完整的西装外,平时穿的一直是那件旧的格子西装。他朴素一生,为的是能够更好地回报桑梓。


地方人才培养之路

1994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山大学孙文学院改变领导体制,独立设置孙文学院,实行省、市共同领导,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1995年11月12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改为独立建制,更名为“中山学院”。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1994年,中山大学孙文学院独立建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图为更名后的中山学院大门。(中山市档案馆藏)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1994年,中山大学孙文学院更名为中山学院,图为更名仪式。(中山市档案馆藏)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1994年更名后的中山学院的孙中山先生坐像(中山市档案馆藏)

2002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改组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由电子科技大学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独立学院。如今,学院占地600多亩,建筑面积39万多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科学实验大楼,高标准的学生公寓、学生食堂、运动场和学生活动中心。拥有高水平教学实验室近百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达9千多万,图书馆藏书达220余万册。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成立挂牌仪式大会会场,摄于2002年。(中山市档案馆藏)

学院坚持“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结合中山市支柱产业和学院优势设置专业,努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设有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9个二级学院和思政部、体育部2个教学部,共有42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电子类专业为核心,工、管为主干,工、管、经、理、文、法、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建立了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市级科研平台及多个校级研究平台。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行政楼,摄于2011年(中山市档案馆藏)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吴天隆图书馆,摄于2011年(中山市档案馆藏)

「70年·瞬间」200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挂牌成立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一角,摄于2011年(中山市档案馆藏)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两万余人,生源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教职员工1000多人。专职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42%,具有博士以上学历教师占21.3%,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轻、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团队。经过33年的办学,学校屡获殊荣,已经成为中国独立学院中的佼佼者,是中山市乃至珠三角地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注:本文来源于《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中山纪事》中山市档案馆编著,内容有删改。执笔:孙幸;采访对象:吴景星、宋杜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