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2002年6月5日,中山市政府與電子科技大學簽定

共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協議,成為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獨立學院。從此,中山學院成為中山市乃至珠三角地區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圖源:網絡)


大學之夢

中山向來有尊師重教的傳統,解放前就由華僑捐資創辦了多所條件較好的學校,解放後基礎教育更得到了快速發展。但作為名人的故鄉,中山需有自己的大學,這是幾代中山人的夢想。

中山曾在1964年間辦過兩所勞動大學,一些工廠也曾辦過取名為“七·二一”大學的教育機構,但從辦學條件、教學內容和師資水平來看,這些教育機構距正規大學的要求相差甚遠。實際上,中山比較正規的大專教育,始於1982年創辦的佛山市廣播電視大學中山分校(簡稱中山電大,後獨立開辦)。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中山市廣播電視大學(圖源:網絡)

“中山電大”創辦之初曾用石岐第一中學南校舍小禮堂上課(現已拆除),1984年遷入石岐蓮塘路良朋裡中共中山市委黨校內的新建校舍。當時的電大,實質僅是一個教學輔導點,主要的教學資源是依靠電視、電臺播送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課程,由中山的老師當面輔導,但它卻為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山培養了大批實用人才。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市委黨校(中山市檔案館藏)

華師中山班

改革開放初期人才奇缺,國內高校設施落後。經濟剛起步的中山,敢想敢為,大膽地與廣州華南師範大學合辦中山班,由中山市政府出資200萬元,在華師大校內建起一幢六層高的中山樓,在中山選拔一批優秀青年,請華師老師來培訓。1983年,中山班開設了日語、生物班,隨後又開設了英語、物理等專業班。這幾批學生畢業後,全部回到了中山,成為了80年代中後期中山發展的生力軍。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華南師範大學(圖源:網絡)

中山這種地方與高校合作,按地方需求,有目的定點培養人才的模式,開創了全國先河,受到了各方面的讚許,經驗得以在全國推廣。中山又一次實踐了中山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曲線辦大學
作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創辦一所中山人自己的“孫文大學”,一直是許多先賢的心願。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展開,人才緊缺的問題日益嚴峻。1985年,中山獲准開辦“孫文高等專科學校”。儘管未能滿足心願,但總比沒有好。孫文學院選址在當時仍荒涼的石岐蓮峰山麓,1985年開辦了英語班,1986年增設了秘書班。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中山市孫文學院外景(中山市檔案館藏)

1985年12月,中山與中山大學簽訂了長期友好合作協議書,經雙方協商一致,同意將擬辦的孫文大學辦成中山大學分校。1986年10月,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成立中山大學孫文學院。孫文學院受中山大學和中山市雙重領導,教學業務歸中山大學領導,日常行政工作由中山市領導,學院經費則由中山市負責。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中山大學孫文學院,攝於1987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1991年慈善萬人行上的中山大學孫文學院隊伍(中山市檔案館藏)

當時孫文學院的定位是根據中山市社會發展需要設置專業,以應用學科為主,兼顧基礎學科,實行多層次多規格辦學,開展成人職業教育,培養地方急需人才。以培養兩年或三年制專科生為起點,將來逐步發展。

為了充實教學力量,1990年,孫文學院與中山電大合併,採用一套班子、兩個牌子的方式辦學。


吳桂顯的義舉

儘管校名與體制幾經變化,這所中山市的大學有今天的輝煌,我們絕對不能忘記一位傾情教育的著名愛國僑領。熟悉中山教育的人都知道,沒有他可能就沒有學院的今天,是他一手撐起了學院的天地,他可以稱為中山市的“學院之父”。他,就是中山榮譽市民吳桂顯先生。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1988年3月18日,吳桂顯先生在其捐建的孫文學院教學樓等工程奠基典禮上致辭。(中山市檔案館藏)

吳桂顯先生祖籍中山,一生在日本艱苦創業,雖積蓄殷實但算不上富商。他於1979年首次返鄉後,多次捐資華僑中學、郊區中學、員峰小學等多間學校。當他得悉中山決定創辦一所自己的大學時,感到由衷的高興。當得知當時政府財力有限,為了支持中山辦一所有規模的大學,他毅然決定賣掉在東京銀座最繁華地段的一處價值2億日元(摺合1200萬港元)的房產,所得的錢全部用來給孫文學院捐建一幢教學樓、一幢實驗樓和一座圖書館。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1988年3月18日,中山市舉行28項建設工程落成慶典,圖為孫文學院教學大樓等工程奠基典禮現場。(中山市檔案

更令人感動的是,為了使捐建的校舍趕及在新學年和孫中山誕辰123週年竣工,吳桂顯先生在自己的房產未成交之前,毅然從日本銀行貸款2億日元,及時將錢匯給學院,使該院工程得以及時施工,但他自己卻另掏腰包多承擔了170萬日元的銀行貸款利息。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1989年,吳桂顯先生捐建的孫文學院三項工程落成,圖為吳桂顯先生捐建的大樓。(中山市檔案館藏)

伴隨著這三項工程的順利竣工,吳桂顯先生又出資18萬美元,從日本購進一批先進的計算機設備;捐贈16萬美元,購置一批先進的教學實驗儀器贈予學院。在中山市,吳桂顯先生捐款數額巨大,惠及城鄉,福廕桑梓,卻沒有一個工程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吳桂顯先生捐建中山師範科學樓、藝術樓的落成剪綵慶典。(中山市檔案館藏)

受惠於吳桂顯先生的學校遍及全中國有幾十間之多,誰曾想到,這位善長仁翁在日常生活上卻是十足的“清貧”。他一生都住在80平方米的兩層小樓裡,他的書房在晚上鋪上墊子就成了睡房。他不抽菸、不喝酒,吃的是粗茶淡飯。他每次回中山,除參加各種慶典穿套較完整的西裝外,平時穿的一直是那件舊的格子西裝。他樸素一生,為的是能夠更好地回報桑梓。


地方人才培養之路

1994年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山大學孫文學院改變領導體制,獨立設置孫文學院,實行省、市共同領導,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1995年11月12日,經國家教委批准改為獨立建制,更名為“中山學院”。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1994年,中山大學孫文學院獨立建校,更名為中山學院。圖為更名後的中山學院大門。(中山市檔案館藏)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1994年,中山大學孫文學院更名為中山學院,圖為更名儀式。(中山市檔案館藏)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1994年更名後的中山學院的孫中山先生坐像(中山市檔案館藏)

2002年10月,經教育部批准改組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由電子科技大學與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成為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獨立學院。如今,學院佔地600多畝,建築面積39萬多平方米。建有現代化的圖書館、科學實驗大樓,高標準的學生公寓、學生食堂、運動場和學生活動中心。擁有高水平教學實驗室近百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達9千多萬,圖書館藏書達220餘萬冊。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成立掛牌儀式大會會場,攝於2002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學院堅持“厚德、博學、求是、創新”的辦學理念,結合中山市支柱產業和學院優勢設置專業,努力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設有電子信息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管理學院、經貿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設計學院9個二級學院和思政部、體育部2個教學部,共有42個本科專業,形成了以電子類專業為核心,工、管為主幹,工、管、經、理、文、法、藝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佈局。建立了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室,2個省級科研平臺,7個市級科研平臺及多個校級研究平臺。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行政樓,攝於2011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吳天隆圖書館,攝於2011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70年·瞬間」2002年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一角,攝於2011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兩萬餘人,生源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教職員工1000多人。專職教師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佔教師總數的42%,具有博士以上學歷教師佔21.3%,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輕、學歷層次高、科研能力強的教師團隊。經過33年的辦學,學校屢獲殊榮,已經成為中國獨立學院中的佼佼者,是中山市乃至珠三角地區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


注:本文來源於《新中國建國六十週年·中山紀事》中山市檔案館編著,內容有刪改。執筆:孫幸;採訪對象:吳景星、宋杜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