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陈启厚:东胜煤田开发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陈启厚,1990年2月—1995年2月任伊克昭盟盟委书记。

开发前伊克昭盟的落后状况


长期以来,鄂尔多斯人民是依靠农牧业维持生计的。这里在煤炭没有开发前经济非常落后,老百姓缺吃少穿。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每个劳动力一天才挣8分钱,大多数农民辛苦一年也没有多少收入,年人均收入也不过二三百元。经济基础较差的地方农牧民辛辛苦苦干上一年到年底还得倒欠账。老百姓住的都是土坯垒的房,每户人家有的只有两亩旱地,有几件简单的生产工具,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一头牛或一头驴。实行包产到户以后,虽然肚子填饱了,但还是没有经济来源。当时的伊克昭盟最突出的一个字就是“穷”。


我任伊盟盟委书记的五年时间内,农牧民的人年均收入从700多元增加到1200多元,这五年增长的幅度很大。我们伊克昭盟党政领导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认识上是很清醒的,伊盟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仅仅靠发展农牧业富不了。但我们知道这里的地下资源很丰富,是一个资源富集地区 :有储量很大、品质很高的煤炭资源,有天然气、石油、天然碱,还有大量的建筑材料,如石膏、陶土、石英砂、石灰石等。以工致富,以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是我们 必须坚持的路子。


全力支持包神铁路建设


过去几十年,这里的资源基本上没有开发,我们叫作“端着金 饭碗讨饭吃”。国家要来开发,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支持。那么开发煤炭资源最关键是运输,没有运输,就谈不上开发,也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运输煤炭曾经有过两套方案 :一是修铁路, 二是管道输煤。姚依林、金熙英、肖寒在一起将两套方案都论证过,最后敲定,以当时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还是修铁路比较有把握,投资也相对少一点。为了修包神铁路,当时伊克昭盟和榆林地区神木县是付出了很大的力气的,伊克昭盟盟委派了副书记院良臣专门负责抓铁路建设,盟委的事情都不管了,主要任务是修铁路,还给他配备了得力的处级干部、科级干部。老院全年就在铁路线上奔忙,盟委召开重要会议,老院回来参加会议,开完会他就 直奔铁路工地去了。老院这个人啊,是非常优秀的干部,有事业心和责任心,工作吃苦耐劳,大家都是认可的。我很敬佩他,这条铁 路的修建院良臣应当记头功。没有院良臣别人也可以干,但没有院良臣这条铁路不可能修得这样顺利、这样快。新建一条铁路,可以一年两年完成,也可以三年五年完成,但铁路建得快慢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和发展是大不一样的。老院这个人算选对了,他出了大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伊克昭盟的老百姓非常诚实厚道,尤其是包神铁路沿线的老百姓。企业说要征地,老百姓就让你征地,而且要的征地价格很低, 一亩地从几百到几千块钱不等,有些补偿资金还没到位,土地就可以用了。也有个别农户,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征地想不通,我们就派大量的地方干部去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成效很好。这条铁路的修建, 对于煤田的开发,是最关键的一步。国家领导很有远见,先修路后办矿,这个部署是对的。

口述史|陈启厚:东胜煤田开发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2001年8月8日,陈启厚(中)在矿区考察

统一思想,支持东胜煤田开发

当时的伊克昭盟人很有远见,思想开明、胸怀博大。一开始,国家定的矿区开发方针是“国家修路,群众办矿为主,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后来这个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大、煤质好,方针就改变为“国家和地方联合办矿”,大矿和主要矿井都是国家的。我们地方办的矿只有一个后补连煤矿,规模不大,过了段时间也交给了华能精煤公司。上湾煤矿、马家塔煤矿、大仙庙煤矿、武家塔露 天煤矿、补连塔煤矿这些煤矿都是华能精煤公司的。后来修包神铁路的时候,说铁路建成后给地方分10%的运力,这点最终还是落到了实处。

煤田的开发过程颇费周折,不管怎么样,我们积极支持国家来开发资源,快速上马,快速开发。盟级领导思想很统一,认识也很明确。统一思想的问题我在旗区委书记及旗区长、盟直部门一把手参加的会议上讲过好几次,旗区、盟直部门党政领导这个层级我是逢会必讲,讲的次数不少。旗区一级的干部认识基本统一了,但有些乡镇基层干部和群众却想不通,说我们的资源都让他们挖走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过日子?这个问题很现实,假如我是当地乡镇的干部或是当地的老百姓,也不能不这样想。但是我们经常去做工作,要求大家处理好地方利益和国家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我们对干部群众反复做工作,让大家统一思想,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 :这个煤炭资源在伊克昭盟地下埋了千万年,祖祖辈辈守着煤田讨饭吃,你富不起来的原因就是你没有能力开发。如果国家现在不开发,我们自己又没有能力开发,那我们就还要穷下去。所以,引导各位同事,各位老乡,思想放开点,要开明一点,欢迎国家来开发。当时盟委行署提出的口号是 :“支持 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经过一段很有说服力的思想工作,干部群众思想就统一了,煤田开发的各项工作就顺利开展了。

煤田开发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当时地方财政收入主要还是来自农牧业税收和地方国有企业上缴的利税,不像今天财政收入这么丰厚。我在接任伊盟盟委书记之前,全盟的财政收入仅有3亿元左右,我干了5年,到我1995年2月份离开盟委书记岗位的时候,财政收入翻了一番,达到6亿8千万元。财政收入五年翻一番很不容易的,这是很了不得的成就,这是到现在都让我感到骄傲的成就。5 年时间,农牧民的收入由不到800元,增加到1200元。我接手盟委书记的时候,全盟的粮食总产量是6亿多斤,5年后达到了12亿斤,也翻了一番,全盟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1000斤。我很高兴,这标志着伊盟完全达到了粮食自给有余的水平。

神东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促进作用。首先是铁路的修通,方便了地方煤炭外运,有些当地的货物也可以运出去,后来又通了客运。神东办了几个大矿,地方办的一些矿后来也卖给了神东,神东的集装站和铁路运输,也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伊泰集团。伊泰集团以前是个乡镇企业,是伊克昭盟乡镇企业处下设的一个煤炭公司,不办矿,就搞煤炭运销。伊泰的老板有头脑、有远见、有魄力,他购买大量的汽车,组织自 己的汽车运输队。后来通过我们协调,从华能给伊泰集团分10%的运力,进行铁路运输。后来伊泰集团买了自备车皮,自己上线。上这条线,应该说是神府煤田开发带来的好处。国家不修铁路,你就没有专列也不可能上线。有了自己的自备车皮,允许自己上线,促进了伊泰集团的发展,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