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教育,大力推进“县管校聘”改革

今年以来,丹阳市按照“政策精准、操作规范、稳步推进、力求实效”十六字方针,率先在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实施“县管校聘”改革 ,并将在2020年在全市范围推广。

丹阳市委市政府将“县管校聘”改革作为全市重点突破改革项目,列入年度工作报告,定期研究、督查工作推进。组建由分管市长担任组长的县管校聘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市政府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为改革创造了一切条件、排除所有干扰。

“县管校聘”改革强调顶层设计。在出台“县管校聘”改革实施意见以及中小学(幼儿园)绩效考核的意见等文件基础上,又相继出台 “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核定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意见、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指导标准、“县管校聘65问”等一系列意见、办法、规定等。

“县管校聘”改革强调过程留痕,要求每一所学校程序规范,组织学习、召开会议必须以文件形式告知,结束后教师签字确认,确保知晓率100%。组织竞聘时全程摄像,由检察院派出检察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并蹲点监督,一名机关干部全程指导,确保每一个环节有据可查、公开透明。

“县管校聘”改革是破解当前师资不均衡、教师活力不足的重要抓手,力争打通学校之间、学段之间教师流动壁垒,打破绩效分配“大锅饭”,打开教师专业发展、主动成长通道。

准确核定学校编制。在人社、编办支持下,通过“三上三下”,严格按照班师比核定教职工编制,要求各学校在编制范围内聘用教师,保证满工作量。

引导教师主动交流。针对初中学校整体超编、小学普遍缺编,西部地区初中超编、沿江乡镇初中缺编的现状,充分利用岗位晋升、竞聘加分等政策,引导教师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交流。今年暑期,丹阳全市有500多位教师岗位发生转变,教师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极大缓解,缺编学校社会化用工数量大幅减少。

有序组织适岗竞聘。7月5日,丹阳全市初中学校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同一时间、统一要求组织中层竞聘,共有10名学校中层落聘。7月13日,全市初中学校和九年一贯制学校近3000名教职工参加首轮竞聘共有7人落聘,其中5人接受组织调剂,2人不服从调剂进入待岗程序。

“县管校聘”最终目标是要优化教师管理、改变教育生态,让教育、学校、教师焕发新的活力。

强化过程管理。在全市范围组织讨论、修改教师量化考核表,作为职称评审、拔尖人才评选、评先评优、岗位晋升、绩效考核等各类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自主开发教师管理系统,要求所有学校每年定期通过手机APP将教师工作业绩上传到网络平台,探索和推进大数据管理。

强化绩效考核。进一步修订绩效考核意见,将奖励性绩效和政府考核奖打包进行考核,依据学校编制情况和办学业绩,进一步拉开学校之间绩效考核差距,营造争先创优、你追我赶的氛围。根据工作量核定文件精神,指导学校进一步修改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明确工作量要求、突出工作业绩,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鲜明导向。

丹阳教育将不断完善教师管理机制,逐步构建“争先创优、教书育人”的教育新生态,实现丹阳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张文华

(作者系丹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