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老照片,民谣故乡丽江在被开发前的样子,98年的丽江很安静


照片介绍:丽江大石桥——上图是98年的,下图是近期的。丽江在很多地理教科书上,一直都是古朴的古城,在玉龙雪山脚下很令人向往。在被开发之前,丽江的古朴得以被国人知晓,只有一些外国人和对大自然敬畏的驴友前去探查。

照片介绍:1938年的丽江——在一群国外探险家镜头下的丽江古城,那时候还是民国时期。

照片介绍:丽江人——用和菜头的话说“任何旅游景点,始于老外和驴,兴于文青和中产,亡于屌丝。”现在的丽江,早已经不是当年的丽江了。

照片介绍:1938年的丽江——看起来当年的丽江人和90年代的打扮基本没有差别,生活方式应该也不会差太远。

照片介绍:游客与老人小孩坐在商店门口——在20世纪末期,大量标榜着无限情怀的文青涌入丽江。从此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也为这个古城笼罩了一层更加迷人的气息与躁动。没有多开发完全不好,只是少了很多原来的美好。

照片介绍:餐厅门口——应该是纳西族服饰,年轻女性色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而阿婆们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重素雅。以“披星戴月”为典范。“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

照片介绍:丽江小巷——曾经的丽江是流浪歌手的圣地,是许多文青的梦想城。一杯酒,一段情,一个故事,一次人生。不仅令人回想过去的丽江,古城里人不多,街上也没那么多商店,有的只是一些随意的古朴。

照片介绍:屋前洗菜——能在屋前洗菜这是什么样的环境,而现在每一条街道都在改建、新修,从不间断。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潮,曾经那些小屋里都蕴含着许多纯真。刚被人报道是这里也是许多人梦想的开始。

照片介绍:牵着孩子的手——现在丽江很多人的外语能力都很好,这得益于旅游业的兴起,当地人对于普通话和英文的教育重视。就算是古稀老人和老外用英语自如交流也并非奇事。

照片介绍:雨中的老人——而且在旅游业的冲击下,汉语也逐渐代替了当地的方言成为丽江古城主要的交流工具,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

照片介绍:丽江美景——只有情怀的丽江是不会长期存在的,这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也是历史的决定。当然如果长期充斥着商业压制下的丽江,也会沉沦在人们的议论之下,渐渐淡出视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