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巢湖:讀烔煬《許氏宗譜》手記(之三)

烔西許姓雖地處僻壤、寂寂無名,可她卻來自顯赫的家族、擁有“尊貴”的血統:宰相許敬宗的後代,尚書許儒的裔孫。王安石、歐陽修、文天祥等文化大咖都曾為其宗譜作序。元末明初,始祖亮公由歙縣許村遷巢。烔煬《許氏宗譜》始輯於康熙年間,老譜保存完整。亮公之下世系清晰,而亮公以上世系不明,尚待進一步考證。


文化巢湖:讀烔煬《許氏宗譜》手記(之三)

許姓始於“伯夷佐堯舜,周封文叔於許”之時。王安石的《許氏族譜序傳》(以下稱《世譜序》)對許氏起源、繁衍、遷徙、重要人物都作了詳細記述,是後世研究(新安)許氏的重要依據。《世譜序》載:“(新安)許氏自據以下,其緒傳始顯也。” “許據者,仕魏,歷校尉、大司農、郡守。” 對於新安許氏,可以說前人“序之備而述之詳焉”,但因年代久遠,族譜多毀於兵燹,存者寥寥,且文言文閱讀不便。因此還是有必要結合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把許據到遷巢始祖亮公之間的世系簡單梳理一下,供後人參考。

文化巢湖:讀烔煬《許氏宗譜》手記(之三)

春秋時,許國為楚國所滅,子孫便以封國為姓。得姓之後,許姓便開始了漫長的遷徙過程。戰國以前,許姓主要侷限於今河南省登封西,後沿潁水向東南遷徙,到了今天的許昌一帶;戰國後期,多數許姓就地繁衍或北上遷徙,逐漸形成了高陽、汝南兩大郡望。唐朝高宗時期,高陽郡出了“亢宗”人物許敬宗,許姓因此大盛於唐。新安(北宋徽宗時改為徽州)許姓就是這一支後代。《 重修古歙東門許氏宗譜》載:“許懋為南朝梁中庶子,有二子, 紹、亨, 許亨為南朝陳史官,其子許善心在隋朝任秘書丞,其子許敬宗為唐龍朔年間宰相,開郡高陽。許敬宗在唐太宗時官至中書侍郎,高宗時任禮部尚書,龍朔年間(661-664)為宰相,封高陽郡。”新安許姓普遍尊許敬宗為 “高陽郡公”或“高陽公”。安史之亂時,敬宗曾孫許遠(709-757)任睢陽(今河南商丘)太守。《新唐書張巡傳》載:至德二年(757年)正月,睢陽遭安慶緒部十餘萬人圍攻,許遠與真源(今河南鹿邑縣)令張巡固守睢陽,糧盡城破後遇害。韓愈曾評論說:“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阻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現商丘市尚存雙忠廟,廟中有稱讚二公的對聯“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傳誦於世。


唐未戶部尚書許儒,許遠玄孫,被新安許姓奉為一世祖。《歙北許氏族譜》載:許儒生於唐懿宗鹹通五年(864年),他念及先祖許遠 “死忠於唐,因不義朱梁,奉父仲元公自雍州入江南,隱歙之簧墩,終身不仕。”《世譜序》載:“儒子四:柔,仕南唐,為吏部尚書,遷樂平洺口;稠,沉毅有信,仕江南李氏,參德化,主軍事,遷昉源,即許村…”。根據《歙北許氏宗譜》可以梳理出許敬宗至許儒的世系(徽文化研究者普遍認為從許敬宗至許遠再到許儒的世系,王安石的《世譜序》和明戴廷明、程尚寬的《新安名族志》記載均有誤)。

文化巢湖:讀烔煬《許氏宗譜》手記(之三)

宋元以來,許村許姓人才輩出,史出進士48人,大學士許國,末代翰林許承堯均為許儒後裔,近代更是有許家澤一門“五博士”、一村“五院士”等“奇觀”。代表人物有許俞、許元(首修《昉溪許氏族譜》,並邀王安石作《世譜序》)、許平兄弟和許將(宋嘉祐八年狀元)、許月卿(宋淳祐四年進士)、許霖(宋淳祐十年進士)、許伯升(明汀州知府)、許天贈(明嘉靖四十四年進士)、許書(清順治乙未進士)、許球(清道光士午進士)等。

文化巢湖:讀烔煬《許氏宗譜》手記(之三)

隨著人口的繁衍,為官、經商及土地資源有限等原因,唐宋之後新安許氏外遷從未間斷。許村許氏外遷支系遍及大江南北。

儒公十九世孫貴一公(生於元至正二年(1341年)),明初由許村遷合肥南鄉西港集。此支現有兩千人,2010年與許村譜成功對接;儒公十九世孫武公,明初遷合肥東鄉青陽山麓許家榨。此支現有一千多人,2015年與許村譜成功對接;肥東西山驛張許村、王岡村、孫衝村、許河灣村和許崗村的許姓也是由歙縣許村遷入的;另外,廬江北鄉許氏由許村金屏門遷入,廬江戴橋森翠堂許氏(始祖堯佐公)、廬江南鄉的敦睦堂許氏、廬江西鄉大煙墩的祿義堂許氏也都是明初從許村遷出的。

文化巢湖:讀烔煬《許氏宗譜》手記(之三)

亮公之前的世系,前人也做過考證。光緒間,廷獻公在《重修族譜序》雲:“…徽郡許氏,十有三門,始祖乃邦伯門(許村東派十門之一)焉”;宣統三年,松林公在《許氏纂修宗譜源流圖序》中對祖源的考證:“…而我宗支系,遠公之嫡派也”,在《許氏統宗譜序》中又云:“我始祖亮公,元末明初,由徽遷巢…”;另外烔煬許氏郡望為高陽郡,堂號為(統宗祠)一本堂,也與許村外遷支系堂號一致;烔煬許氏老譜中所載祖源地許村圖與《歙北許氏族譜》中的許村圖如出一轍。因此,亮公應該屬歙縣許村東派外遷支系統宗祠一本堂。許村邦伯門始祖都福公(1357-1431)的生活年代與亮公遷巢(1368年前後)時間非常接近,所以說亮公與邦伯門同屬許村東派,皆為十世理公之後。廷獻公所說:“始祖(亮公)乃邦伯門焉”似有不妥。

文化巢湖:讀烔煬《許氏宗譜》手記(之三)

種種證據表明:六百多年前,亮公來自許村可信度還是相當高的。亮公和眾多遷廬州周邊支系的始祖為同時代人。他們要麼結伴同行,要麼是少數人先期遷入,後來以投親靠友的形式再次遷入。這些支系的存在,也增加了亮公來自許村的可能性。由於許村許姓支系眾多,老譜多數散佚,許勇平等在許村未能發現亮公遷巢的明確證據也屬正常。如果亮公確實來自許村,根據他生活的年代,及遷廬州支系的始祖信息和遷入年代,可以估計許亮約為許儒的十八世至二十世孫。

文化巢湖:讀烔煬《許氏宗譜》手記(之三)

這樣我們就可以大致梳理出許據至遷巢始祖亮公的世系:許據子許允;允生二子,許奇、許猛;猛子許式;允五世孫許詢;詢孫許珪;珪子許勇慧;勇慧子許懋;懋子許亨;亨子許善心;善心子許敬宗(高陽公);敬宗子許昂;昂子許彥伯;彥伯子許望;望子許遠(睢陽公);遠子許現;現子許文騰;文騰子許渾;渾子許仲元;仲元子許儒(新安始祖);儒生四子,許知柔、許知稠(自黃墩遷昉源(許村))、許知善、許知節;稠子許規;規生三子,許遂、許逖、許逈;(許逖生五子,許恂、許恢、許怡、許元、許平),逈子許會;會生二子許能、許豐;能子許鄴;鄴生四子,許德海、許德倫、許德寵、許德順;德倫子許再友(即賓公,開分東西兩派);再友生二子,許理(東派始祖)、許璙(西派始祖);理約再傳八到十世至亮(遷巢始祖)。理公至亮公間世系暫無從考證。

文化巢湖:讀烔煬《許氏宗譜》手記(之三)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