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門為何能成為1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實地探訪揭祕其中奧祕


位於重慶奉節的夔門,又名瞿塘峽、瞿塘關,位於三峽西端的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高達數百丈,而寬卻不到百餘米,看上去跟門戶形似,故因此而得名。除此之外,夔門更是雄踞瞿塘峽之首,同時也是長江三峽之首。在1999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中,10元面值人民幣背面圖案便是:夔門 。(賀德敬 文圖)

大家不妨從這張10元面值的人民幣局部截圖和三峽夔門的實景圖做一個對比。比較之後就會發現,夔門風光壯闊、大氣。同50元券的布達拉宮、20元券的桂林山水、5元券的泰山圖案一樣,10元券的長江三峽夔門、同樣別具特色而又在總體上形成了浪漫寫實的風格。這是第五套人民幣的顯著特徵。

那麼,我國自然資源遼闊,迷人的風景無數,為什麼夔門能力壓眾魁,成為10元劵人民幣的背景圖案呢?首先,長江與黃河乃祖國的母親河,夔門又雄踞長江天險瞿塘峽之首,壯美的自然風光讓歷史上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倒。


同時,夔門又是著名歷史文化聖地白帝城的所在地。白帝城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公孫述自號白帝,故名城為"白帝城"。白帝城是觀夔門風景的最佳地點。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都曾登白帝,遊夔門,留下大量詩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詩城"之美譽。

夔門是瞿塘峽的西端入口,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故名。長江上游之水納於此門而入峽,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及50米,波濤洶湧,呼嘯奔騰,令人心悸,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夔門兩側的高山,南名“白鹽山”,北曰“赤甲山”,白鹽山系因粘附在岩石上的水溶液,主要含鈣質,色似白鹽而得名;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鐵的水溶液粘附在風化的岩層表面,此山土石呈紅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兩山隔江相望,一個紅裝,一個素裹,可謂奇景。


這裡還是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的拍攝地。每到初冬時節,夔門便迎來紅葉的最佳觀賞期。徒步夔門之巔,路上處處紅葉搖曳,步步景色不同,放眼望去更是“似燒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站在夔門之巔遠眺晚霞下雄偉的長江。1956年6月,一代偉人毛澤東曾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豪邁詩篇,“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毛澤東眼中的三峽遠景“高峽平湖”曾令無數人為之神往。如今,60多年過去了,隨著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結束,夔門這邊的江水水位升高了80多米,高峽出平湖已變成壯美的現實,夔門也成為無數網紅熱門旅遊打卡地。“瘦馬視角”所發文圖均為作者原創,歡迎關注、點評、轉發、收藏,盜用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