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件事上 睢寧縣村民更願意聽“大老執”的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大老執”是蘇北農村幫著村民主持紅白喜事的主事人。近日,新京報記者採訪發現,在江蘇省睢寧縣,由各村“大老執”組成的紅白理事會,已經成為主導當地婚喪嫁娶移風易俗的重要力量。睢寧的殯葬改革經驗也於近期獲評民政部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優秀案例。


在這件事上 睢寧縣村民更願意聽“大老執”的

睢寧縣推行鮮花祭掃。受訪者供圖


整村搬遷 村民腰包鼓了以後

睢寧縣魏集鎮湖畔槐園戴莊村是個大村,全村1346戶,5867人,人多地少。戴莊村現在所在的湖畔槐園社區,是從黃墩湖滯洪核心區整村搬遷過來的,作為江蘇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戴莊在村級事務管理上,從地緣、血緣、業緣、情緣上入手,發揮熟人社會的特點,實施鄉村自治。

戴莊村黨支部書記姚輝告訴記者,整體搬遷後,連同推行殯葬綜合改革,湖畔槐園社區周邊耕地面積達到8000多畝,用來發展稻田蟹。昔日破敗的民居重整後,發展成民宿,結合臨、鄰近高鐵站和徐州觀音國際機場的特點,鄉村旅遊正在成為湖畔槐園的新產業。

產業興旺給村民生活帶來巨大變化。收入從過去的土裡刨食轉變為土地流轉費、年底分紅、就近務工三項,加在一起,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3萬元。


在這件事上 睢寧縣村民更願意聽“大老執”的

戴莊村組織的舞獅隊,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受訪者供圖


2017年前後,住進全新的二層聯排別墅後,村民的腰包鼓了,投入在紅白事上花銷也越來越多。同年,睢寧縣推行殯葬綜合改革,一時間,村民出現不理解、陋俗除不盡等問題。

萬事開頭難 首例殯葬改革請“大老執”出馬

睢寧,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張良圯橋邂逅黃石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歷史形成的風土人情,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殯葬綜合改革的推行。

戴莊村黨支部書記姚輝對殯葬綜合改革初期的難度印象深刻。

2017年,睢寧縣農村殯葬綜合改革的破冰之年,這年,戴莊村民姚秀領去世,按照舊俗,子女準備大辦喪事。萬事開頭難,任支部書記的姚輝在戴莊也剛做滿一屆,在一些村裡老人去世等喪事上,書記的身份有時不如村裡長者、熟人的影響力更好。

姚輝告訴記者,對鄉土社會來說,第一例如果辦不好,規矩立不住,以後的工作就別想做好。姚輝和當時成立不久的紅白理事會成員認真分析後決定,由紅白理事會副理事長姚俠川去做老人子女工作。

姚俠川是逝者姚秀領的本家爺爺,是村裡威望很高的“大老執”,日常兩家關係相處得最好,他說的話,村民聽得進去。經過一番勸說,一場刪繁就簡而不失莊重的喪事,在村民的觀望中順利辦完,成為戴莊村殯葬改革的第一例。

紅白理事會,是由村兩委、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大老執”組成。特別是村裡老人、鄉賢能人對規範鄉村公共輿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這件事上 睢寧縣村民更願意聽“大老執”的

制定紅白理事會工作流程圖。受訪者供圖


社會學者認為,在“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能用,軟辦法不頂用”的情況下,網格員、紅白理事會成員、百姓參事、鄉賢等鄉村自治力量,成為鄉村移風易俗強有力的引導者,是維護鄉村社會的無形約束力量。

對“大老執”的工作也有考評

睢寧縣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仝向群告訴記者,全縣對紅白理事會制定了管理制度、行為規範、工作流程圖等,最有意義的是推行紅白理事會成員服務綜合評價體系。

“紅白事辦理結束後,分別由紅白理事會會長、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群眾代表,家主對‘大老執’和其他紅白理事會成員進行綜合評價。獲得好評的‘大老執’或紅白理事會成員,村裡會優先安排他們的親屬到附近的集體企業務工。”

更重要的是,在鄉村,這份榮譽所產生的“面子”,有時遠比金錢重要,它代表的是來自鄉土社會的民意認同,結合“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的評選,殯葬改革在睢寧縣獲得了更多理解,移風易俗工作由政府主導逐漸轉變為群眾自覺。


在這件事上 睢寧縣村民更願意聽“大老執”的

結合“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評選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受訪者供圖


校對 李立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