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新壩 譜寫警民同心“平安符”

揚中新壩 譜寫警民同心“平安符”

揚中新壩 譜寫警民同心“平安符”

省公安廳新聞中心組織採寫的“創建楓橋式派出所集萃”今天介紹揚中市新壩派出所的“點上創新經驗”!新壩鎮素有“蘇中第一鎮”的美譽,派出所所長劉忠帶的這支隊伍以忠誠擔當譜寫了警民同心“平安符”,贏得了鎮江唯一、全省五分之一、全國百分之一的“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金色品牌。看看他們都有哪些“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創新做法!

扬中新坝 谱写警民同心“平安符”

記者 尤莉

“此次北京之行,收穫頗多,也倍感使命重大。”揚中市公安局新壩派出所所長劉忠激動地說,一定倍加珍惜榮譽、再接再厲,以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實際行動,為其他派出所帶好頭、作表率,努力再創佳績、再立新功。

扬中新坝 谱写警民同心“平安符”

全國100個、全省5個、鎮江唯一,獲評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這樣的榮譽是對新壩派出所長期以來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肯定,更是對揚中市公安局開展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工作的肯定。

“新壩派出所是我們揚中市公安局的一個縮影,護航地方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衝在第一線,守在第一線。”揚中市公安局主要負責人周勇表示,讓新時代“楓橋經驗”成為守護這座小島的“紅寶書”,成為指導揚中公安工作的“啟明燈”,不斷培根沃土,催生春色滿園。

扬中新坝 谱写警民同心“平安符”

新壩鎮素有“蘇中第一鎮”之美譽,轄區企業密集,是揚中市工業大鎮。近年來,新壩派出所在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中,瞄準基層基礎工作,創新打造“五聯”社會治理新模式,企業發展安心,群眾生活舒心,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紮根,催生滿園春色。

01 “五聯”模式落地“警企民”緊連

“新壩派出所在法律宣傳、安全防範、治安聯防、調解糾紛、打擊犯罪等方面為我們企業保駕護航。”大全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徐翔對派出所工作大加讚賞。新壩鎮民營經濟發達,企業達2400餘家,轄區常住人口47616人,而派出所民警只有15人。起初,企業安防需求多、影響企業發展的侵財型和經濟類案件多、群眾糾紛多,有限的警力很快顯露出“捉襟見肘”之勢。向企業要警力,向群眾要效率。新壩派出所將轄區企業“保安隊”“護廠隊”、各個社區及村委會治安積極分子和志願巡邏隊伍納入派出所的巡防力量,輔以專業巡防指導,打造“資源聯勤、治安聯防、平安聯控、矛盾聯調、問題聯治”治安管理新模式,形成警企警民合力,局面很快就出現改變,成效也是立竿見影。

扬中新坝 谱写警民同心“平安符”

如今,這支多達500多人的隊伍,有了自己的名字——“新壩紅鷹”義務巡邏隊伍。鷹,都有一雙銳利機敏的眼睛,可以敏銳地洞察到即將發生的危險。“新壩紅鷹”就是守護這片土地的一隻老鷹。

揚中是全國聞名的“工程電氣島”,銅排是智能電氣製造業需求最多的原料之一,一度也成為不法分子作案的目標。“五聯”模式落地推廣後,“新壩紅鷹”義務巡邏隊按照派出所發佈的預警提示,在銅排被盜案件易發時段和部位進行巡邏,有效遏制和預防此類案件的發生。在銅排等完整原材料被盜案件幾乎銷聲匿跡時,一些工廠“監守自盜”之徒又打起了銅排邊角料的主意。社區民警張軍來到受害企業,找到了安全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共同商量對策。一種新的防範金屬邊角料被盜方法“出爐”,此舉試行推廣後,僅金屬原料邊角料一項,新壩鎮內企業一年可以多收益1000餘萬元。

扬中新坝 谱写警民同心“平安符”

企業發展離不開平安的社會環境,而新壩鎮村民對平安的需求更高。因為獨特的“供銷員經濟模式”,使得許多家庭中的男人長年在外打拼,留下老人、婦女和孩子,村莊的治安問題成為留守村民呼聲最大期待最強的問題。“新壩紅鷹”成為了他們的“保護神”。每逢夜幕降臨,巡邏隊員都會“打更”般地提醒各家安全事項,在社區民警指導下,分組分時段分重點部位地開展巡邏。今年8月,某村義務巡邏隊員在夜間巡邏時,就發現前幾天民警協查通報中公佈的一輛被盜電動自行車,由此該案件被偵破。

當下,“五聯”治安防控新模式正在揚中市公安局全面推廣,由它帶來的“平安”體驗也越來越強:2019年以來,揚中企業原材料失竊等侵財型案件同比下降47%,破案率提升28個百分點,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8000餘萬元,通過路面巡防抓獲現行犯罪嫌疑人97名,侵財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22.6%。

扬中新坝 谱写警民同心“平安符”

02 “鄉賢文化”紮根孕育試驗田

新壩派出所深化矛盾糾紛滾動排查,定期研判風險問題、疑難糾紛,強化警格網格融合、多方力量聯手,把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有機銜接,形成以黨委政府總牽頭、公安司法為主力、基層組織為支撐的聯動調解穩控格局,建立完善多層次、全方位的矛盾化解機制,將“鄉賢文化”融入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活動中,孕育出新時代“楓橋經驗”試驗田。

新壩派出所從弘揚鄉賢文化入手,組織各村“鄉賢”匯聚為“五老說和團”,讓警民牢牢地擰成一股繩,奮力地勁往一處使,持續迸發旺盛的戰鬥力、生命力、向心力,造福一方、服務一方。

扬中新坝 谱写警民同心“平安符”

新壩鎮現有14個行政村,一直以來,村民之間界址糾紛非常突出。農村的事,農村人自己最瞭解。在所長劉忠倡議組織下,各村成立了“五老說和團”,充分發動老幹部、老軍人、老黨員、老教師、老模範這樣一群“鄉賢”,由他們出面解決鄉民自己的事,誰家耕地多佔了一尺、這幾棵樹到底歸誰家,雙方各說各有理。“五老說和團”是村上年紀最大、威望最高的群體,當地家族繼承方式,耕地宅基地劃分界限標準,沒有人比他們更熟悉。他們一出面,自然“藥到病除”。

“五老說和團”不僅在農村地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城區也同樣不可或缺。今年7月,轄區一家樓盤因預先承諾和實際交付存在較大不符,引發業主不滿。派出所民警立即帶領“五老說和團”趕到現場,開展先期調解處置。“揚中地方很小,大家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熟人,互相都是沾親帶故的,這些老幹部、老軍人、老黨員、老教師、老模範一出現,鬧哄哄的局面很快平靜下來,絕大多數人都各自回家了。”劉忠介紹,多虧了“五老說和團”,一起大規模群體事件得以很快解決,後續派出所組織了業主代表,由地方政府、公安、“五老說和團”共同坐下來商討,問題很快得到圓滿解決。

扬中新坝 谱写警民同心“平安符”

“五老說和團”同步輔助參與,從源頭一線幫助群眾解決糾紛,譜寫了一串串警民同心的“平安符”。據統計,2019年,新壩鎮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865起,源頭化解各類可能引發的矛盾108起,調解成功率達98.3%。

03 基礎工作極致“築巢引鳳”

“新壩鎮共有外來人口9907人,佔常住人口的21%,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但一段時期內,外來人口管理,成為地方政府的難題。”新壩鎮鎮長楊友軍所說的“難題”指的是一段時間內外來人員違法犯罪集中、企業工人流失及矛盾糾紛的突出。

派出所在與黨委政府多次彙報溝通後,提出了“重心在基礎、重點在基層”的工作理念,把基礎工作做到極致,讓新壩成為“銅牆鐵壁“之地、“築巢引鳳”之地。

扬中新坝 谱写警民同心“平安符”

“五聯”模式推廣後,新壩鎮黨委政府投入1500萬元,建設鷹眼視頻監控2900餘臺,破除“各掃門前雪”的視頻監控現狀,城區視頻全覆蓋、鄉村主要區域全納入的局面,實現了“企業內部人員不敢犯,社會閒散人員不敢來,來了犯了就跑不掉”的局面。

來自外地的小李夫婦是新壩一家企業的員工,如今他們在揚中買了房子,成為揚中新市民,8歲的兒子也在新壩鎮小學讀二年級。2年前,小李一個人來到揚中打工,年輕氣盛的他經常因為瑣事而對工友大打出手,為此多次被新壩派出所處罰過,小李每次都“埋怨”民警偏袒本地人。在一次次進出拘留所過程中,社區民警張軍找到小李老鄉,瞭解到他的家庭情況,原來那段時間,妻子小張經常與他發生矛盾,兒子因為長期缺少父親陪伴也變得沉默寡言。張軍電話和小張溝通後,為她在轄區一家企業聯繫了工作,又找到政府相關領導,聯繫了幼兒園,商量把他兒子一起接過來。當忙完這一切,告訴了小李後,小李深受感動,拉住張軍的手痛哭流涕,“張警官,您為我做了這麼多事,不知道怎麼報答您。”

從此以後,小李一家在揚中團聚,幹工作也分外努力,他要用自己實際行動回報新壩這方水土對“外地人”的幫助。

扬中新坝 谱写警民同心“平安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