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叔开饭店38年,一天熬三锅牛肉汤,没用过一两冻牛肉


烩面、牛肉汤,这两样河南人无比钟情的美食,在寒冷的冬季,会格外让人想念。今年58岁的廉玉鸿是河南商丘人,可他的饭店开在河南三门峡义马市东工地的老街道上,并且一开就是38年,这三十多年他只卖开头儿说的那两样饭:牛肉汤和烩面。

在老廉的厨房里,有三口大小不一的锅,这三口锅是专门为早、中、晚,三顿饭准备的,“俺做的牛肉汤中间不兑水,早上、中午大锅熬,晚上小锅熬,卖着早上的熬着中午的,卖着中午的熬着晚上的,天天都是这样轮着圈儿转。”老廉笑着说。

30多年前背井离乡到这里卖牛肉汤,老廉一是看中了这里的牛多,因为豫西山区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农民养牛,二是当时这里是矿区,可以说车多、人多、钱也多,卖饭的生意相对要好做一些。这三十多年间老廉也换了三个地方,这个地方经营的时间稍微长一些。


老廉的饭店有六个人,大家各有分工,正在切肉的是他的老伴王爱珍,老廉负责买牛、宰牛、煮肉、盛汤、下面,其他人负责盘面和一些杂活。“我们这几个人数他活儿最重,店外他得进山买牛,店里他得负责熬汤,这饭店五点半开门营业,他每天凌晨三点钟就起床了,一天也不隔。”王爱珍说的时候还带着心疼老伴的口气。

桌子上放的是烩面胚子,和其他饭店从外面批发烩面胚子不同的是,老廉这么多年来坚持自己买面粉制作胚子,为此他还专门请了师傅过来弄。这么做的原因,一是他觉得自己做的质量有保证,二是毕竟用量比较大,也值得自己做。

“大家都可以监督我,我没有用过一两冻牛肉,全部是自己宰的鲜牛肉。”老廉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底气十足,完全可以感觉到他身上的那份自信。如今在他的店里熟牛肉70块钱一斤,生牛肉40块钱一斤,虽说价位不低,可依然是门庭若市,老廉说大家的嘴都很“尖”,都能吃出来好坏。


一天三顿饭,早上卖牛肉汤最多,中午烩面最多,晚上汤和烩面都有,这样的安排也很符合豫西地区的饮食习惯,不过老廉和老伴却要付出比别人多的多的劳动,因为天天早起、晚上晚睡这一点,很多人都受不了。

老廉的牛肉烩面分大小碗,大碗八块钱,小碗七块钱,在递饭的窗口,每天都是排着长队,人多的时候吃一碗面要等上二十多分钟。这些客人中间有很多是老主顾,大家都知道老廉用的是真材实料,也愿意等上一会儿。

“刚来这里卖牛肉汤的时候,是两毛钱一碗,后来涨到八毛钱一碗,火烧馍一毛钱一个,一个人花一块钱喝一碗汤吃俩馍,这个价位卖的时间最长,后来就慢慢往上涨,一直到了今天七八块的价格。”老廉说到。

老廉卖饭的这个地方,过去比较繁华,现在则萧条很多,不过这依然挡不住他的生意火爆。“俺这里逢一和六有会,有会的话我每天都要少卖个一二百碗,为啥会这样嘞,因为没地方停车了,很多都是开车来吃的,没地方停车人家就换个日子再来。”

38年的坚守,让老廉和妻子收获许多,孩子们上大学的上大学,工作的工作,看起来没人愿意接他们的班。卖饭的辛苦只有卖饭人知道,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歇几天,平常工人可以休息,可老两口从不休息,虽然很累,可看到每天这么多人来吃饭,他们依然很高兴。摄影记录|张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